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胡金铨拍过一版《画皮》,在电影结尾王祖贤饰演的女鬼说:“愿死去的人,不再画皮”。其实,世上“画皮”的又何止只有死去的人,活人“画皮”的也大有人在。
好比,315补位《歌手》夺冠的龚琳娜,相逢一笑泯恩仇。以前diss节目是因为《歌手》老唱老歌,现在节目变了,所以我给大家唱一首1947年的“新歌”《小河淌水》。
怎么样?这首歌是不是很新,只比她自己大28岁。经过和《全能星战》几乎一模一样的编曲,精致的演唱,深情的铺陈与副歌的华丽演绎,她再次把“歌唱家龚琳娜”推向大众视野。
此时“隐身”的是“神曲家龚琳娜”。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龚琳娜都更愿意把唱《小河淌水》的自己和唱《法海你不懂爱》的自己,分成两个人。
她是精英吗?貌似。毕业于知名音乐院校,青歌赛获奖者,一曲《忐忑》以戏曲锣鼓经为唱词,融合老旦、老生、花旦等多种音色,没有高超的声乐技巧无法演唱。
她是草根吗?貌似。她倡导快乐歌唱,一曲《法海你不懂爱》霸占蛇年热搜,旋律、歌词通俗直白到清汤寡水。然而,她乐于被众人环绕,像幼儿园老师面对一群无知的孩子一样,把她的看家本领一字一句教给大家来唱,在故作平易近人的诲人不倦中,看不到草根的立场。
她是清流吗?貌似。曾经因为被安排假唱而大哭,挺着大肚子去采风。在王菲的演唱会后,既客观的点评王菲的唱功,又不客观的评价别人的私生活。明明收到凤凰传奇的邀约,却把堪称傲慢的回复贴在微博上拜托网友发给玲花。嘱咐别人练好自己的合唱部分,因为“我的部分不会出错”,“我老公对音乐非常严格”。
她是市侩吗?貌似。一方面通过《忐忑》、《金箍棒》、《法海你不懂爱》来吸流量,另一方面又有《相思染》《山鬼》《小河淌水》来证明艺术追求。在贬斥歌手娱乐化的同时,自己频繁参与综艺邀约。在她的艺术杂耍中,看不到精英的坚守。
龚琳娜有众多拥趸,同时也充满争议。粉丝认为她是“中国新艺术音乐的创始者和奠基人”“中国唯一一位民族声乐的集大成者”“真正的艺术家”“灵魂歌者”;而批评她的人则指责她和她的作品“毁三观”“一锅炖”“哗众取宠”“不知想表达什么”。
是启蒙还是愚弄,是先锋还是媚俗,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前者和后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创作者的态度,在于一个或晦涩或古怪的外观之下,是否有一颗无限趋近于艺术的纯粹与精神之永恒的非功利之心。
龚琳娜的手里,永远精心描摹着两张皮。一张是为艺术献身的“美女”,那种单纯和善良,足以让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听众落泪;另一张是为名利杀人的“恶鬼”,那种寡廉和卑劣,完全逢迎了无意识的大众雷点。
到底哪一副面孔才是龚琳娜?或许在不断换脸的过程中她自己也迷失了。但我们永远需要明白两点:在大众文化的竞技场上杂耍一把赚些吆喝,从中获益的是杂耍者而非艺术本身;不断强调后天的基本功,似乎是在为平庸的天赋遮羞。
自由女人在歌曲《自由鸟》中,龚琳娜唱道 :“我发现了我被困在笼子里,只会哼哼哼哼、唧唧唧唧……”
作为民族唱法领域的歌者,龚琳娜可谓根正苗红、顺风顺水。5岁登台,12岁出国演出,在中国音乐学院度过高中和大学生活,本科毕业被文化部授予“民歌状元”称号并进入中央民族乐团担任独唱演员,2000年获“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第二名。
这样的起点,几乎是很多民族唱法歌手所能企及的“终点”了。然而常规性的“假唱”让龚琳娜陷入迷茫。一次,龚琳娜和几位女歌手为文化部春节晚会提前录音,她超出“行活儿”的敬业却遭到录音师的指责 :“反正都是装在筐里的,认真个啥?”
龚琳娜回到家里大哭一场。正式录像的时候,龚琳娜没有参加,另一个女歌手顶替了她的位置,不过是跟着龚琳娜的录音对口形,“毫无破绽”。
龚琳娜不愿意假唱,不甘心当“晚会歌手”,不习惯“千人一面,万曲一声”。我们今天熟知的“民族唱法”概念是时代的产物,它来自1949年之后我国音乐院校中的民族声乐专业。
从语义上来看,民族唱法应该继承中国传统歌唱形式,如民歌、曲艺、戏曲等。但在实践中音乐院校却是借鉴苏联音乐教育模式,基本把戏曲、曲艺、民歌等排除在外。
简而言之,民族唱法是以西洋“美声”所谓“科学唱法”为主要训练方法,以普通话为主要歌唱语言,声音造型上减少了“美声”的胸腔共鸣和颤音,音色更亮、更脆。
这种唱法不同于中国传统民歌的民间性,既适合“学院派”建制性的教学方式,又契合了国家文艺宣传的需求,取得了耀目的成就,也涌现出了一批蜚声全国的歌唱明星。
民族歌手的出路被大面积体制化,龚琳娜却在自传性著作《自由女人》中表明心态 :“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定义。”她也曾穿着能铺开半个舞台的蓬蓬裙,踩着十几公分的高跟鞋,盘着头发,化着浓妆,拿着根本没开的麦克风“演唱”。这让真爱唱歌的龚琳娜感到不安。
龚琳娜拒绝千篇一律的晚会,这在当时无异于自毁前程。你可以把其视为对艺术的执着,也可以看成“自由女人”对未来的一场“豪赌”。
“赌注”便是龚琳娜作为一个体制内民歌歌唱家的艺术生涯。直到现在你也很难分清楚,这是由于“骄傲”还是“自卑”。总之,在龚琳娜眼里,自由的她不能走和别人一样的路。
专制爱情
如果将龚琳娜与老锣的相识看作是一个转折点的话,那么她所收获的,绝非一桩涉外婚姻那么简单。
龚琳娜的野心和欲望,在遇到老锣之前是魂无所依的。这位热衷于中国文化和中国音乐的德国音乐家,在1993年就来到上海音乐学院跟随琴家龚一学习古琴。1994年到2001年,他的大部分精力用于与中国音乐家合作音乐。
2002年,他再次来到中国,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在“北京谈话”音乐会上,老锣遇到了龚琳娜。第二次见面时,两个具有不同音乐背景的音乐家,即兴合作了一整天。
从彝族歌曲《阿西里西》到经典流行《月亮代表我的心》,虽然是第一次合作,但俩人很合拍。近乎是“妇唱夫随”般的默契,直到龚琳娜唱得泪流满面。
老锣发现了她声音的价值,夸她的声音“拐弯儿”之处很有韵味,细腻的同时又有很强大的张力。其实,这是她的本质嗓音。老锣还原了龚琳娜的真实嗓音,让她找到了想要的自由。
在看了龚琳娜的演出录像后,老锣由于语言表达的障碍而用了“恶心”一词来形容她“虚伪”的表演。虽然彼时的龚琳娜已在业内有相当名气,但他认为那不是真实的她。
老锣的音乐,让龚琳娜渴望挣脱束缚的心找到了共鸣。她说,那段时间她特别羡慕自由的鸟儿和自由的鱼儿,希望自己也成为“自由鸟”。于是,老锣创作的《自由鸟》便成了龚琳娜第一首填词的歌曲。
恋爱的过程,也是老锣对龚琳娜的“调试”过程。在这段“天作之合”的爱情里,老锣更多地把龚琳娜当成了自己的“艺术品”。
某次访谈中,龚琳娜直接问老锣:“如果我不会唱歌,你还会爱上我吗?”老锣的回应意味深长:“不会,我们的爱情,与我们的事业和终极生命是连为一体的。”
因此,你永远可以看到当龚琳娜忘情歌唱时,老锣在台下热泪盈眶的表情。你看,有人爱钱,有人爱颜,而老锣爱的是龚琳娜的嗓子。
这尤其像《安徒生童话》里国王和夜莺的故事:夜莺美丽的歌声打动了国王,它成为国王的宠儿。但不久之后,一只能发出曼妙乐声的人造小鸟获得了更多赞美,于是夜莺飞走了。
最妙的是,故事背景就设置在中国。老锣就是那个爱慕歌声的国王,而从东方飞来的龚琳娜,是他永不走音的夜莺。因此,每天都在练声练气的龚琳娜,与其说是在提升唱功,倒不如说是修炼爱情。男人抛弃女人大多因为色衰,而老锣嫌弃龚琳娜可能是因为她的音准。
老锣对龚琳娜的爱,是有条件的。听起来这很专制,但却也是龚琳娜“被成就”的方式。所以当龚琳娜批评其他歌手的唱功时,那种痛心疾首的感情也就不难理解了。先不说听众,你唱歌走音了,怎么配得到爱情?
艺术民歌不得不佩服老锣,没有他的“刺激”,即便龚琳娜学遍了中国的多彩声音,可能她仍旧不会想到要将这些声音进行有效整合,在任何作品中都能信手拈来,恐怕还会认为戏与歌不能相提并论。
老锣为了让她的声音能像乐器一样具有很强的“即兴solo”能力,在他们合作的第一张专辑中就为龚琳娜写作了《水彩》。老锣让她反复练习快速演唱,而这首曲子正是《忐忑》的雏形。
《忐忑》最终创作于2006年,是老锣为龚琳娜量身打造的音乐作品,以笙、笛、扬琴、提琴为伴奏乐器,以戏曲的锣鼓经为唱词,演唱方面龚琳娜则融合了戏曲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行当的音色特点,节奏变化多端、歌词神秘、表演夸张,可谓新意独具。
国内的观众对龚琳娜的广泛关注,始于2010年爆火的《忐忑》;而2013年她演绎的《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但愿人长久》等歌曲又引起一波又一波的争议和讨论。
神曲聚集了社会注意力,但此后龚琳娜并没有沿着这条路前行,而是借机大力推广“中国新艺术音乐”。比如她演唱的《相思染》,三件乐器、两个人声做出了五重奏的效果,极具艺术性;还有《武魂》《明月几时有》等外行看到了热闹,内行则能看出传统继承、和声设计与音色选择的门道。
但“中国新艺术音乐”的问题也是很显著的,虽然龚琳娜自称她的作品,主要由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和创作三大部分融合,加入流行、时尚元素。但以2018年的《上下求索》为例,还是摆脱不了民通结合的特点。更为致命的是,龚琳娜的民歌有多动听,流行就有多古怪。
捞仔的“一个德国的厨子做出一个东北的乱炖来”可能让人觉得有点饿。但《全能星战》里孙楠的建议,完全可以视为流行音乐对“新艺术音乐”的主要态度:
“我们这个舞台不是比怪的地方,这个东西你怪可以,应该在情理之中,因为艺术它是有标准的”。仅就民歌这一维度,《小河淌水》和《九儿》尚可以并论。但在民歌跨流行这一层面,龚琳娜的娴熟度还停留在谭晶十年前的水平。
老锣始终是以一个西方作曲家的音乐观念和思维,在创作新的中国音乐。对于“中国新艺术音乐的创立,为中国音乐国际化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甚至有望推动中国音乐整体的创新发展”的观点(出自2016年“爱·五行”音乐会),我们恕难苟同。
而他的妻子龚琳娜,一个体制内无法达到殿堂级别的民歌歌手。由于声线音质都太一般,以至于只能通过不断的练声练气,从而掩饰自己天赋的平庸。多元融合的唱法,看似博采众长,作为一种流派却难以被学术性效法。“新艺术音乐流派”更像是人丁单薄的“古墓派”,只待龚琳娜偃旗息鼓就很可能销声匿迹。
诚然,硬糖君不能准确地预见龚琳娜和老锣的寻音问乐之路,最终能达到何种成就。但就曾经的历史经验来看,跳梁杂耍式的歌手终将被遗忘和抹去。同时代的萨列里和莫扎特,历史最终记住的是莫扎特。
Diss王菲然后上《歌手》的龚琳娜,两人最终留下痕迹的会是谁?或者本就不该把王菲牵扯进来,因她从未在意过任何评论。更进一步或许要想一想,历史究竟会选择龚琳娜的哪一张“画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