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隽殊(1925年4月7日-2016年12月12日),著名电影演员、电影配音艺术家,祖籍四川,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家。喜读诗文擅长书法的父亲,以他那古朴正直的家风和广征博引的家教,给幼年的向隽殊良好的熏陶。
向隽殊是中国老一辈配音艺术家,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上学期间演过话剧,从影后主要从事电影配音工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入华北大学三部戏剧科学习,不久成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1986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从五十年代开始就在长春电影译制厂这块电影译制事业的园地里默默地耕耘着。
2016年12月12日,新中国电影配音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一代配音大师向隽殊在家中辞世,享年91岁。
“爸爸,以前我曾经给您写过一封信,今天我又给您写这封信来打扰您,可这是我最后的一封信了,……”不论是在广播里,还是在电视屏幕上,抑或是在银幕上,每当人们听到著名配音演员向隽殊朗诵《永恒的爱情》中的女主角罗西的这封信时,都能感动得落泪。而向隽殊自己也激动得泪流满面。
著名配音演员向隽殊,是新中国第一代配音演员,1925年3月15日出生,1943年就读于北京京华美术学院音乐系,1949年考入华北大学文艺部戏剧科。东北电影制片厂译制片组的张玉昆来北京招人,向隽殊正逢毕业,经过考试,她便与白景晟、李景超、彭勃等人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担任配音工作。她以参加苏联译制片《俄罗斯问题》中年轻女秘书的配音工作,开始了配音生涯。
此后,向隽殊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在《诗人莱尼斯》《攻克柏林》《幸福的生活》《说不完的故事》《一仆二主》等影片中为主要角色配音,其代表作是朝鲜影片《卖花姑娘》中那个凄美得像一剪寒梅的穷苦少女花妮、美国影片《蝴蝶梦》中那个纯真得像一块碧玉的痴情女子吕蓓卡、印度影片《流浪者》中那个热情得像一团烈火的富家小姐丽达,以及苏联影片《复活》中的玛丝洛娃、日本影片《人证》中的八杉恭子等等。她还曾经参加《虎穴追踪》《暗礁》等故事片的拍摄。
向隽殊主要从事译制片的配音工作,多为苏联、朝鲜、日本、美国、印度、埃及、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影片配音,诸如《摘苹果的时候》《看不见的战线》《原形毕露》《不能授勋的英雄》《南江村的妇女》《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忠诚》《春香传》《舞台生涯》等影片。都给观众留下难忘的记忆。正象钢琴家熟悉了琴键、小提琴手熟悉弓弦一样,向隽殊也熟悉了自己的声带,知道运用哪一个部位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来,她技巧纯熟,游刃有余。
多方面的艺术实践,长期的银幕后的劳动,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勤奋刻苦的工作精神,是她在配音艺术上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她平时勤于学习,熟读了古今中外大量文学作品。每当接到配音任务后,总是反复地看剧本,读原著,查资料,分析影片的主题和人物特征,熟悉该国的民族习惯、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为塑造角色奠定了生活基础。她对每段台词,都要经过反复琢磨,寻找感情的尺度,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倾注到角色中去。她在为《人证》中的八杉恭子朗读的“草帽诗”配音时,事前反反复复地体验八杉恭子读这首诗时痛苦、悲伤、自责的心境,每读一遍,眼里都噙着泪水,声音逐渐变得哽咽,直到无声地哭泣起来。她为了配好《卖花姑娘》中花妮的声音,在练习时不知哭了多少遍,完全沉浸在角色的感情之中。有天晚上在家里,孩子被她的哭声惊醒了,慌恐地抱住妈妈问发生了什么事,她流着眼泪对孩子说:“妈妈在练戏呢!”
向隽殊的艺术才能是多方面的。她在电影《虎穴追踪》里扮演过工商局长的妻子,在《暗礁》里扮演过王校长。她参加过许多话剧的演出,五十年代她在《雷雨》中扮演的繁漪、六十年代在《钗头凤》中扮演的唐蕙仙和在《青年一代》中扮演的夏倩如、七十年代在《姜花开了的时候》中扮演的夏楠娟,都曾受到观众的热烈赞扬。她还在电台为听众播讲过《晋阳秋》、《刘胡兰》、《旋风》等小说,参加过《羊脂球》、《森林虎啸》、《肖红》、《捕鳄者》等几十部广播剧的录制。她还在电视台为《无名英雄》、《羊泉镇》等许多部外国电视片中的女主角配过音。
2011年10月22日,在合肥举行的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向隽殊荣获终身成就奖。向老师由于年事已高,身体情况欠佳,由在《大众电影》工作的女儿苏欢代替老人领奖,现场电话连线向老师,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听到那甜美动人的音色,现场来宾及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被感染着、感动着……
六十多年的配音生涯,约300部中外影视片(集),浓缩了这位“配音皇后”的艺术人生。
(文章来自故园怀旧论坛 作者donglin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