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的火爆,不仅让影院成为商业地产的宠儿,也让其成为互联网巨头与金融机构线下角逐抢夺的新战场。

|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沛 实习生 张利瑶 记者 白周峰 摄影

电影市场火爆,知名院线抢滩布局郑州

节后刚上班,保利影城负责郑州市场开拓的负责人张志岳就托朋友打探好的商业位置,欲扩张新的影院。

用他的话说,多方资本都在涌入郑州的电影市场,再不入手,好的地段将被瓜分完毕。

2016年至今,是郑州诸多院线开业的高峰期。2017年9月23日,大地院线旗下全新高端影院品牌“悦影绘”正式入驻郑州,这是该品牌在河南的首家影城;同年9月知名品牌华谊兄弟“牵手”万科广场,或在今年与郑州市民见面;同年10月,郑东CBD奥斯卡也在丹尼斯一天地黄金地段亮相。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郑州就有30余家影院开业。

郑州电影院imax屏幕面积排行:郑州电影院两年激增30余家(1)

电影技术的迭代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奥秘所在。

长期从事电影行业的金汇影城负责人告诉记者,2010年《阿凡达》的上映代表3D等新技术密集进入消费市场,此后4D、IMAX等技术也相应普及,这些手机和电脑无法取代的体验,也是电影院的“吸金法宝”之一。

影院成互联网巨头和金融机构等资本争夺新战场

电影市场的火爆与资本的注入是相辅相成的。各路影院的扩张以及技术的革新,培养了观影市场,而观影市场的逐步成熟也吸引更多资本角逐。

对于电影市场,政府也大力扶持,一定程度刺激了资本加速入主。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个3000平方米左右的影院开业后可以一次性获得政府的100万元左右补贴。

记者了解到,此前郑州市场以本土资本为主,与外来资本相比,部分政策对本土资本稍有倾斜。但随着全国连锁院线的进入,也形成某种抗衡和鲇鱼效应。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充分竞争才能带动整个行业的提升和影响。

不过,金汇影城负责人认为,郑州的影院已经趋于“社区化”,后入者的机会已经不多,现有影院数量达到顶峰期后也将进入洗牌期。

除此之外,银行与互联网巨头也对影院领域情有独钟。在采访中,闫育明不时接到合作电话。“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和传统金融机构的角逐也在搅动电影市场。”闫育明举例,银行希望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补贴,吸引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消费;而美团则通过大力度优惠与之争抢消费者。

比如,平常30元左右一张的影票,美团APP团购价低至9.9元,其余票价由美团补贴,而使用影院签约银行信用卡也可以享受减免或双倍积分,可换购礼品。

庞大线下流量衍生多元盈利模式,电影市场逐步形成影院生态

其实,不仅是互联网巨头和金融机构等资本在争夺影院所带来的流量红利,坐拥线下庞大流量,新影院也成为地产商业的宠儿,诸如游戏、广告、餐饮、电影形象衍生产品销售等也正在进行抢滩布局。

如郑州CBD奥斯卡影城占据东区丹尼斯一天地黄金地段,占地3000余平米,月租金加运营开支近百万,租金价格较其他租户有不小优势,“一方面影城占地面积大、运营较为稳定,有强势的议价权;同时大多数影城都在商业综合体的最顶层,也承担着为商场导流的作用。”业内人士解释说。

电影院的盈利模式并不仅靠影票收入,如影前广告崛起为受欢迎的广告投放载体,游戏机、爆米花机、抓娃娃机等设备也是各大影院等候区的“常客”,无聊的时光为这些产业布局带来可观的收入。

保利影城相关负责人张志岳勾画,未来的保利影城也将发展冷餐、健身房等,“甚至还将融入拍卖会,在影院的长廊放置字画和古董,并可以进行拍卖”。

作为文化产业,电影的文化输出能力也不容小觑。

比如,今年春节大片《捉妖记2》中的胡巴形象,被制作成玩偶、钥匙扣等文化衍生产品。韩女士告诉记者,她为孩子购买一个30厘米胡巴形象玩偶花费180元,比平时同类大小玩偶贵了近80元。

未来的郑州电影市场正逐步形成独特的影院生态。围绕这个生态,或许还会产生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