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给你“惊”“喜”的文章。

先上视频,然后笑中论道,不正常中看正常。

一、笑尿了的段子手恶搞

这是一段疯传网络的搞笑视频:刘欢的《好汉歌》,被翻译成日语后,唱得雄赳赳气昂昂,但听起来却一地鸡毛,令人百听不厌,笑得肚疼。

飞春在网上听了此神曲后,大数据算法又给我推荐了一首阎维文的《说句心里话》,英文版的。

听起来再次笑出眼泪。

因平台限制,一篇文章提示只能发一个视频。所以在文章发布后,如果大家想要,我会把链接给你,关注飞春读传后,在评论区或私信留言“说句心里话”即可。

各国唱好汉歌(日本人唱好汉歌)(1)

本来,这两首歌,都是中国大众百唱不厌、人气爆棚、感情直击灵魂的那种国民歌曲,但为何用日语、英语唱不好呢?

日语版的《好汉歌》,听起来像是嘴里在呼啦啦地往下吐石子,毫无英雄豪迈感,反而一幅疯狂至癫的画面感。

而那个《say a word in heart》,看起来翻译得也严丝合缝的,一看就是说句心里话的英文版,但听起来,怎么像是朱之文穿军大衣的感觉呢?

我想,把一首歌曲唱得让人笑出眼泪,无非是演唱者和歌曲本身两个原因。

演唱者,我看不是为了演,而是为了“搞”。

各国唱好汉歌(日本人唱好汉歌)(2)

为了给大家一个笑料,故意用非常业余的、土得掉渣的唱法,用国民玩笑的方式,把它鼓捣出来,形成翻唱与原唱的高度反差,夸张出奇“笑”。

在歌词的翻译上,也是故意用机械式的直译,死搬硬套原歌词,硬生生地用原曲原句原节奏,卡在里面。

一句“你有我有全都有”,由于太长,唱得能噎死个人。

这,也是生搬硬套的戏剧效果。

大数据推送还告诉我,此神曲还有英语版,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也有用英语霸王硬上弓的,用中国人的乡土式发音再配一遍音,“笑”果个个别样红。

各国唱好汉歌(日本人唱好汉歌)(3)

二、尬的问题,出在哪里?

演绎者固然滑稽,但搞笑的“源”点,还是在生搬硬套的翻译上。

仔细观察其歌词,你会发现,它们十分忠于原歌词,翻译没毛病。

但问题正是出在了“没毛病”的直译上。

飞春读传不是一个翻译,但为了弄清楚应该如何翻译,特意去图书馆扒了扒相关资料。

专家称,翻译的本质,不是简单的对照汉语查单词,用正确的语法表述出来,那是初学外语的中学生做的事。

翻译是一种语言创作,把原文按照原意和语境,在原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解码、译作,让目标语言受众,能充分理解原文表述,享受异域文化的传播。

根据这一要义,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各国唱好汉歌(日本人唱好汉歌)(4)

日本人吟咏汉诗

毫无疑问,搞笑歌曲的直译方法,没有达到这一标准,也不是冲着这个目标来的。

为什么同样的表述,尤其诗歌,在“正确的”日语、英语翻译中,就失去了原来的汉语意味,没有了“雅”呢?

这是语言的本身不同属性决定的。

语言文字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符号,其本身根据构造、含义和音节的不同,而天然地具有可发挥的艺术美学。

根据这一规律,人们创造出来了诗歌。

不同国家的文字,艺术美感的构造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文字,世界难学,它的每个字都是独立可用的,都有固定的含义,都是一个音节。

所以,它能作诗,形式上规整,读音上齐整,押韵,朗朗上口。

品之,能够在藕断丝连的词字之间,产生意境美。

这就是中国诗歌的厉害之处。

各国唱好汉歌(日本人唱好汉歌)(5)

日本水浒传浮世绘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最经典的,是卖豆芽家的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试想,世界上哪个国家的语言,能够只用一个单词,组成一首18个重复字的“诗”?

好汉歌,不是古诗,但它也有押韵、意境、感情和寓意,这使他脱离了不登大雅之堂的“打油诗”层级,而成为大众热唱的好歌词。

有些东西,只属于中国。

外国人想拿拿不走,想学学不来,只能跳进汉字圈里,依着它的规律来比葫芦画瓢。

这样的做法,就是日本、韩国等汉文化圈的人,学做汉诗的方法,和现状。

各国唱好汉歌(日本人唱好汉歌)(6)

日本对汉诗的训读标注

他们,不按中文发音来读汉诗,也不用中国人造句的方法来说话,却能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对汉诗进行重新解码,重组成自己的语言、语音。

这叫译解。

然后品读、交流、传播、传承。

日本中小学生,都是这样学汉诗和《论语》的。

有文化的汉学大师们,还能反过来解码,模仿中国汉诗特点,用汉字韵律词典当工具书,来作出汉诗。

反观上述翻译的《好汉歌》,毫不顾忌这种语言误差,没有用“日语思维”在创作,粗暴地霸王硬上弓,就这样成日语了。

当然,它的初衷是为了给中国人看,搞笑用。

各国唱好汉歌(日本人唱好汉歌)(7)

日本作诗工具书

三、日本人喜欢《好汉歌》,该怎么唱?

事实上,因为语言本身属性的不同,歌曲翻唱时,歌词必须得改。就是因为要在音节上,“削足适履”,在情绪感染力上,“异曲同工”。

所以,我们会发现,同一首歌,从此国到彼国,完全不是一首歌了,除了旋律,都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

这种歌曲很多,音乐无国界,好歌全球唱嘛。

比如,张学友的《吻别》,在国外叫《take to my heart》,其歌词,与吻别没任何关系。

日本近藤真彦的《夕焼けの歌》(夕阳之歌),被张国荣唱成《千千阙歌》,里面与夕阳也没任何关系。

各国唱好汉歌(日本人唱好汉歌)(8)

名字不同的同一首歌

所以,这《好汉歌》如果日本人真心喜欢,会根据其豪迈的英雄气概,再创作一首同旋律的歌曲,绝对不会是直译过去的。

不过,飞春读传觉得,日本人应该不会顺着《好汉歌》的情绪来创作,美国人也不会用《说句心里话》的思维来重组一首同样心情的英语歌。

为啥?

歌以咏志。

这两首都是中国文化特色极浓的土特产,人和人的文化价值观还是有差距的。

——飞春读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