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桂花飘香,公园里虽然四处可见落叶缤纷、草木枯黄,但是山谷间云气蒸腾、霞光灿烂,却令人感觉到一抹清幽。如此秋高气爽的时节,正适合外出游访,更有很多学子怀揣一份激情,肩挑一担梦想,前往遥远的地方求学、工作,只为尽快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古代也有很多文人墨客,年少时就胸怀青云之志,只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挫折,到了中年之后,便缺少了一种继续奋斗的勇气,从而在他们的诗篇中也洋溢着一份愁情或一种恬静。下面介绍两首《秋日》,流丽自然,技法高超,更饱含理趣。

咏怀八十二首艺术手法(两首秋日流丽自然)(1)

《秋日》 (其一)

唐代 许浑

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

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

许浑是晚唐著名诗人,他一生宦途沉浮,时而在朝为官,时而托病还乡。诗人虽然满腹才华,却难以得到重用,经常在其文学作品中抒写才不经用的愁情。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的中晚年,表达了悲秋之意、以及对蹉跎岁月的感慨。

咏怀八十二首艺术手法(两首秋日流丽自然)(2)

前两句描写生动,展现出一幅秋日景象。秋风肆虐、琪树摇晃,诗人百无聊赖地躺在竹席上,却深深地感觉到一丝凉意。他辗转难眠,脑海里却不断地浮现出一幕幕往事。曾几何时,他与朋友们一起泛舟湘水、仰观白云,何其潇洒和风流。

琪树,本指可以生玉之树,这里形容美好的景象。楚云湘水,暗用巫山云雨的典故,表达作者流连于秦楼楚馆之事。作者由“琪树”生发想象,回忆起“同游”的经历,从而也为下文的抒情打下伏笔。

咏怀八十二首艺术手法(两首秋日流丽自然)(3)

后两句发人深省,“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诗人感慨岁月匆匆、年华早逝,竟然不敢细看明镜中的花白头发。一个“”字,传达出作者担心看见白发而感到惊恐。诗人怀念年少时无忧无虑的快乐日子,而今虽然变得沉稳,却多了很多牵挂和顾虑,经常会感到进退两难,无所适从。

这首诗也有其他版本录为《秋思》,全文语言凝练,抒写了游子漂泊异乡的孤寂心情。作者虽然叹息时光荏苒,却毫无衰靡之气。同时全诗也充满理趣,诗人提示后世要珍惜美好青春,人生如俯仰之间,正可谓朝如青丝暮成雪,不要等到步履蹒跚时再去懊悔。

咏怀八十二首艺术手法(两首秋日流丽自然)(4)

《秋日》 (其二)

宋代 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高翥,字九万,号菊硐,山东沧州人,后来又居住于浙江余姚,乃宋孝宗时期著名的游士。他颇有才情,擅长吟诗,其绝句与杨万里的诗风尤为相近。这首诗抒写了深秋时的庭院小景,表达出作者非常享受闲暇时光。

咏怀八十二首艺术手法(两首秋日流丽自然)(5)

深秋时节、秋意萧瑟,庭院中的小草似乎也在抱怨秋天的肃杀,一边自顾自地说长道短,一边又无奈地慢慢变得枯萎。草丛里的蟋蟀也非常敏感,它悲切地鸣叫着,又与寒蝉的吟唱,混合成了一段交响。

一个“”字,采用拟人写法,显得更加生动,传达出一种悔恨之意。一个“”字,抒写了应答之意,也是一种以动衬静的写法。诗歌爱好者们可以积极效仿这些写作技巧,尽量避免平铺直叙。

咏怀八十二首艺术手法(两首秋日流丽自然)(6)

诗人心情放松,他独自站在庭院里,静静地聆听、细细地观看。后两句又转而描写墙角的景物,诗人发现那些豆荚花已经生出了很多藤蔓,也不断地沿着墙面,攀缘到短墙外面,似乎要代表主人阐述邻里间的友情。

似解、殷勤”等词语,表达了豆荚花情意殷切,也委婉地描写出作者的愉悦之情。全诗流丽自然,技法高超,却出语含蓄,也提醒人们注意,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才能让日子吉祥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