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胡。

只要是了解过紫砂文化历史的朋友,应该都对布衣壶宗顾景舟,这位紫砂界的泰斗不陌生吧。

顾老做壶的风格,摒弃紫砂壶纤细繁琐、堆砌繁华之气,追求壶体线条的流畅舒展,权衡比例的协调秀美,注重造型的简朴大方。

单单用语言无法描述顾老制壶之技艺高超,那么老胡直接带大家来赏析一下,5把顾老所之,光素器的巅峰之作。

掇球壶

掇球壶乃清代制壶大师,邵大亨所创。

何为掇球壶,就是将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就像小球掇于大球上,顾名思义为掇球壶。

紫砂壶的难度是在于其一身素气,光滑可鉴,完全靠简练形体来展示其美的内蕴,烧制难度可想而知。

下面这把壶就是顾老在70年代,年近花甲时制作而成,表面工艺已臻完美,抚之滑若凝脂,气韵饱满,淡定从容。

在上海朵云轩2019年拍卖会上,拍出1150万的价格。

纪念顾景舟100年精品紫砂壶(紫砂泰斗顾景舟)(1)

匏瓜壶

匏瓜壶式,从曼生十八式改变而来,陈鸿寿还专门为此作了壶铭:“饮之吉,匏瓜无匹”。

传统的匏瓜壶是圆形壶的经典,顾老所作的匏瓜壶讲究钮、嘴、把圆润流畅,一气呵成,壶体骨肉亭匀,古拙素雅。

关于匏瓜壶还有一个典故,上世纪80年代,史汉俊上任紫砂二厂厂长,顾老看其品性后赠送了一把壶,这把壶就是匏瓜壶,并且叮嘱“史厂长,茶壶要用的,你尽管用它来泡茶。”,可见顾老的品性风骨之高。

在江苏观宇2018年拍卖会上拍出575万的价格。

纪念顾景舟100年精品紫砂壶(紫砂泰斗顾景舟)(2)

灵芝壶

对于灵芝壶人们听闻的可能不多,但这把壶背后还有一个故事。

这把壶是在70年代,顾景舟先生和中央美院教授于耀忠为了参加展览共同创作设计的,但在参展前夕。

其胞弟顾陆舟的孩子突发疾病,因当时家庭条件差无钱治病,顾景舟先生当即决定放弃展览把壶送于其弟,让其弟卖壶换钱给孩子治病。

可见顾老有着亲情高于名誉的崇高品质。

在北京韩海2016年拍卖会上拍出920万。

纪念顾景舟100年精品紫砂壶(紫砂泰斗顾景舟)(3)

华颖壶

此壶是顾景舟先生根据传统壶体演变所创作品,名为华颖。基于掇球壶的基础上,加以取舍和扬弃,创出此造型,又与清末陈鸿寿所创曼生十八式中的乳鼎壶相遥相呼应。

一弯嘴,圈把,截盖与口吻合,扁钮至脚线,与壶身紧密呼应,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看似素面素心,体现出顾老深厚的功力和娴熟的技艺。

在北京保利2012年拍卖会上拍出529万元。

纪念顾景舟100年精品紫砂壶(紫砂泰斗顾景舟)(4)

大提壁壶

这把壶是由顾老和高庄二人共同设计的,在长达三个月的反复修改摸索,撷取众长之后,提璧壶于焉问世。当年共制三件。

可以说是顾老一生中花费精力最多、耗费时间最长、制作工艺最精湛的代表之作、经典之作。

可以称之为国之瑰宝,后被国务院定为中南海紫光阁的陈设。

在北京匡时2017年拍卖会上拍出1782.5万元。

纪念顾景舟100年精品紫砂壶(紫砂泰斗顾景舟)(5)

看过了顾老的那些顶尖素器,再来听听顾老对于紫砂茗壶的装饰美的看法,关于这点他和宜兴籍画家吴冠中先生聊过。

吴冠中说:“紫砂壶造型古朴雅致,线条简洁流畅...... 时代气息主要靠造型来表现,并不需要外加什么东西。”

顾景舟说:“茶壶是喝茶的,是实用的东西...... 捧起茶壶也是一种享受,要越用越喜欢,越看越高兴才行。”

吴冠中强调了紫砂光货素器的裸胎艺术美是古朴美,自然美,拒绝在壶上题画刻字。同样,顾景舟却重复强调了怎样才能领会体验紫砂光货素器裸胎艺术美的精神实质,可谓异曲同工。

好了,我是老胡,本期咱就说到这了,泥与火的故事,窑火生生不息,陶业代代相传,陶艺创作异彩纷呈,紫玉金砂享誉世界,老胡之后再细细道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