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百高速蓼子特大桥桥拱合龙(受访者供图),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石峡特大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石峡特大桥(大巴山之中上演)

石峡特大桥

↑银百高速蓼子特大桥桥拱合龙。(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重庆9月2日电(记者周思宇)近日,历经8天的转体施工,银百高速重庆城口至开州段(城开高速)重要控制性工程蓼子特大桥完成国内首次单拱肋复合转体,在大巴山之中演绎了精湛的“空中芭蕾”。

蓼子特大桥全长约330.8米,位于大巴山腹地城口县蓼子乡的山岭间,在109米高空横跨前河和G347国道。两侧拱座位于河谷两岸的山鼻子上,山体陡峭、沟壑深切、岩体破碎。受现场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该桥施工难度极大。

“最初的设计是斜拉吊挂施工工艺,需要在桥的两端布置锚碇,由于蓼子特大桥位于两个斜度高达70度的坡上,且几乎无路基,属于桥桥相连,施工作业面特别狭窄,锚碇布置严重影响相邻桥梁施工组织,锚碇位置处于滑坡堆积体上,不具备采用斜拉扣挂工法的锚碇布置条件,原方案无法落地。”中交路建城开高速B1标项目总工李鸣说。2019年,中交路建总工程师卢冠楠带领技术团队提出了单拱肋复合转体技术方案,成功解决了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拱肋安装等技术难题。

单拱肋复合转体采用多次平、竖转组合的方式,每幅单拱肋都先上行竖转44度,再平转182度,然后又下行竖转30度,转动体95%重量作用于直径仅2米的转盘之上。单拱肋转体横向刚度小、抗风稳定性弱的特点使得整个转体过程就是一次在空间严格受限条件下技术难度极高的腾挪旋转,被形象地称为“空中芭蕾”。

单拱肋复合转体技术同时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小。李鸣介绍说:“与双拱肋转体方案相比,单拱肋复合转体减少了25万方的山体开挖量,有效保护了两岸植被,对日后类似的桥梁修建提供了借鉴。”

此次蓼子特大桥的顺利转体施工,依托大桥转体,项目申报专利30余项,形成了推力拱单拱肋复合式转体施工成套技术。

据了解,城开高速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增强渝陕鄂川地区经济社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