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7年10月31日,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率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这里,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定格。在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一周之际,中国共产党人用这样的方式,宣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坚定信念。

在信仰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在信仰之路的起点(1)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用的话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在那之后,无数人涌向上海,涌向这座小小的石库门建筑。人们试图从风雨如磐的起点开始,探寻一个百年大党不断成功的奥秘;也希望借由一次次地回望初心、重温使命,来为更新更远的征程积蓄动力。

一百年前,这是一个原点。一百年后,这更是一个起点。

“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2019年11月,再度来到上海,谈起了这座城市的特殊身份,和这里的特殊责任——“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

在信仰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在信仰之路的起点(2)

红色地标

2021年6月3日,毗邻中共一大会址,历时近两年兴建的中共一大纪念馆正式揭幕。同时,中共一大会址本身亦完成了保护修缮。

很多人想起几年前来自的叮嘱。2017年,率政治局常委瞻仰一大会址时,曾要求上海方面一定要把这里保护好、利用好。

两年后,他再度叮嘱上海各界,“要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在党的诞生地,“红色”向来被视作一种鲜明的底色。2021年初,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红色文化传承弘扬,被上海列入了“民心工程”。5月,上海市人大表决通过《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用地方立法的庄重方式,为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细致的法律准绳和制度保障。

党的百年华诞日趋临近的时候,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等,陆续完成了建设、修缮、布展。以之为代表,几年间,遍及全市的600余处红色旧址、遗迹、地标,逐一得到细致的挖掘、保护、利用。

在一大纪念馆启幕的当天,一批新树立的重要革命遗址旧址纪念标识在上海亮相。它们都得到一个来自官方的称呼:党史“教室”

在信仰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在信仰之路的起点(3)

这是一批特别的“教室”,其中有无声的“教材”,亦有有形的“教师”。在一大纪念馆,当上千件曾因空间限制而未能悉数展出的展品史料得以公之于众,当数字化、智能化的展陈手段带来全新的观展体验,当一个个历史人物在特定的展示场景中重新鲜活,观者对中共建党的风雨如磐,对百年历程的大浪淘沙,无疑会有更为直观真切的体悟。

而所有这些“教室”,都不只是一个客观的展陈之地。红色地标,是历史发生地,是历史记忆承载地,更是对当下和未来提供启示与动力的精神引领地。它们标记着这座城市在百年党史上的特殊身位,标记着这座城市特别的信仰和精神,也标记着历史的厚重与分量。保护它们,也就不只是简单保护一个物理空间,更意在为这座城市提供精神、信仰层面的深层滋养。

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全社会“四史”学习教育,再到时下日渐深入的党史学习教育,这座城市的许多人不断地在党史“教室”中接受洗礼。这是历史课,也不只是历史课。对历史的回望与学习,从不是“就史论史”,也不是“就事论事”。

2021年6月,在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关头,上海市委多次提到党史“教室”。这里要“引导全市党员干部自觉赓续党的精神血脉,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激发知难而进、克难攻坚的精神状态,凝聚起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的精神力量”。

对所有人来说,这意味着特殊的时空坐标,更意味着特别的使命。

在信仰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在信仰之路的起点(4)

奋斗坐标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也是具有特殊历史使命之地。百年征途,这里不断承担着国家的战略,也持续接受着时代的考验。

新时代,大变局,新的考验接踵而至,而一切终究落到这座城市的人的肩上,特别是200万共产党员及其中的“关键少数”身上。

2019年6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伊始,上海的党员干部们收到了四道特殊的“考题”:

如何始终保持创业初期的那股激情,在新的伟大时代创造新的发展传奇?

如何继续走在全国改革开放最前列,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

如何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打造出长期可持续、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让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更幸福,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

四个问句,很快被总结为“初心四问”。它们问及了上海的发展方向,更问及了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和责任担当。

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时,上海的党员干部对挑战袭来的那种紧迫感,感受也日益强烈。作为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潮头”,上海往往要率先触碰风浪、应对变局、迎接挑战。而作为一座承担着“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使命的中心城市,上海又在不断接受来自国家的战略任务,不断在危机中寻觅“先机”,在变局中试开“新局”。

早在“初心四问”发出之前,上海的干部们已被告诫,必须具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这是这座城市从“好”向“优秀”再向“卓越”跃升的目标使然,是内部转型升级、补短扬长的需求使然,也是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态势使然。所有这些,都需要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项事务中的具体的奋斗。

在信仰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在信仰之路的起点(5)

2020年,上海庆祝了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其间反复提及的一个话题,就是当年的“闯劲”。很多人怀念起最初“十八勇士”在浦东,站在地球仪旁思考未来的日子。某种意义上,那也是一段“作始也简”的经历,这片日后创造了奇迹的土地,最初几乎就是一张白纸。

但创业就是这样,没有路,也要闯一条路、创一条路。如今,新时代的坐标下,这座城市的奋斗者,依然需要有那种创业般的劲。

2019年夏天,上海市委专门就干部队伍建设召开了一次全会,并通过一份专门文件。这次堪称为上海干部精神状态把脉的会上专门强调,“今天的上海依然要保持热火朝天、只争朝夕的创业氛围,依然要点燃灯火通明、挑灯夜战的创业之光,依然要追寻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创业足迹”。

无疑,在这座城市干事创业是幸运的,也是不易的,这里的特殊历史、特殊身位,注定了这里的人需要付出更多。

也正如所一再要求的,上海始终要“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难啃骨头”,而这里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要充满激情、面对困难要富于创造、迎接挑战要勇于担当”。

在信仰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在信仰之路的起点(6)

信仰航标

激情、创造、担当。这并不是今天上海独有的。某种程度上,百年的历史,就是这样开篇的。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

一百年前的夏天,那群被誉为“20世纪最成功创业团队”的年轻人,在石库门里走出了改变历史的第一步。历史见证了属于共产党人的特殊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这种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让50人的小团体一步步变成了9000万人的大党,让所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而奋斗的人,有了精神原点。

上海是这种精神的产生之地,也是见证之地,更是践行之地。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之时,一句“共产党员先上”震动过无数人,并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成了“网红”。后者以其专业素养和个人风格赢得了公众的极大赞赏,而许多人想到张文宏,最先跳出的还是“共产党员先上”。这不仅是一个医者在危难关头的决断,更是一名党员在考验面前的选择。

在上海,这样的选择,无时不刻不在发生。这并不值得奇怪。对这座始终强调“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辱门楣”的城市来说,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检验,而每一名党员,理应都是一面旗帜、一名先锋。

初心使命之于每个人,是宏大的,更是具象的。这些年,上海告别了“燃灯者”邹碧华,告别了“善梦者”钟扬,告别了疫情中倒在岗位上的钱海军、王友农,告别了苍生大医吴孟超。上海也曾见证83岁的牛犇宣誓入党,注视年逾九旬的于漪走上讲台,目送一批又一批白衣天使“逆行”出征……上海为痛失英才落泪,为英雄涌现喝彩,为那些平凡或不平凡的人感到骄傲。所有这些具象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和作为,构成了一幅共产党员的群像。

这是愿意为理想、为事业、为人民付出一切,甚至付出生命的人。考验随时降临在他们身上,而经得起考验的人,可以随时作出应答。而支撑这些的,正是信仰的力量。

这里是上海,信仰之路的起点。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随着梦想一起在此起航,接受持续百年的历练、考验。千秋伟业,百年正是风华正茂。走到今天的信仰之路,并没有划上句号。在这座城市,由共产党人书写的信仰的故事,会一直写下去。

我们再度回到中共一大会址。这些年,数以万计的人们在这里举起右手,重温他们曾经读过的誓言。这不只是一个仪式。2017年的秋天,曾在这里说,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每个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

在党的百年华诞行将到来之际,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始发地,重温,也是为了新的起航——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拥护党的纲领,

遵守党的章程,

履行党员义务,

执行党的决定,

严守党的纪律,

保守党的秘密,

对党忠诚,

积极工作,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永不叛党!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新华社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文中图摄影:新华社;海沙尔、张驰

来源:作者:朱珉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