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战ea(现在该旧共和国武士救场了)(1)

《星球大战》在国内的待遇,即便有着许多不亚于欧美的狂热粉丝,但始终也只能算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IP而已。但是在西方尤其是美国,《星球大战》所代表的是一种文化现象、时代记忆乃至民族情怀的高度,而随它所衍生的“太空歌剧”在几经沉浮后也成为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风格。

然而2017年对于这两者在游戏界的表现来说,实在是一个令人失望的年份:《质量效应:仙女座》不尽如人意,迅速被淹没在同年游戏大潮之中、而《星球大战:战争前线2》陷入的麻烦则更加严重,对内购氪金产生的不满让本作瞬间成为玩家口诛笔伐的焦点。

星战ea(现在该旧共和国武士救场了)(2)

不过事态还是有转机的,星战迷们迎来了系列第八部正统作品:《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虽然本片12月份就已在北美上映,但国内还是需要等到1月5号才能真正体验到这部史诗级大片的魅力。而在EA搞砸了这个IP的游戏后,人们又开始对BioWare是否会重新搬出当年成就他们辉煌的传世经典展开了猜测。

是的,在《质量效应》之前,BioWare就已经在太空歌剧角色扮演上有着足以载入史册的佳绩——它不仅仅是玩家媒体之间口碑最棒的星战授权改编游戏,更是一款角色扮演游戏史上举足轻重的经典,这便是2003年BioWare开发、LucasArts代理发行的《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武士》(以下简称KotOR)。

星战ea(现在该旧共和国武士救场了)(3)

谁说星战游戏无经典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星战游戏不管多烂、不好玩、设计差,都不是问题,因为星球大战游戏最好玩的地方在于:这是星球大战。

对于中国玩家来说,这种近乎偏袒的情怀也许很难理解,但是在欧美玩家心中这几乎是他们公认的指标。当然了,这其中也有许多质量优秀品质合格的良心作品,但长久以来星战迷们依然只能徘徊在“能玩就行”的温饱线上。

这一切止步于卢卡斯决定将自己的梦卖出去一部分。

2000年7月,BioWare宣布他们正在与LucasArts合作为PC和下一代主机开发一款星球大战RPG。游戏在2001年E3大展上正式亮相,采用了经典的无冬引擎开发,使用与“龙与地下城第三版规则”类似的“星战D20规则系统”。

当欧美玩家听说BioWare正在做“星球大战”的时候,你可以想象当时他们内心有多么的激动,毕竟这群来自加拿大的家伙刚刚为世界带来了《博德之门》这样的神作。而最后的成品也令所有人都非常满意:KotOR是一个制作精良、富有深度与丰富的RPG机制、并且独具个性的星战题材游戏。

BioWare很好地发挥了他们在《博德之门》中的成功经验:多样性且充满细节的世界在地貌环境、NPC和故事主题上都各具特色,为玩家提供了海量的可探索内容。

星战ea(现在该旧共和国武士救场了)(4)

故事以电影本篇四千年前的旧时代为核心,拥有与原著截然不同的叙事角度、充满了令人难忘的角色。故事围绕着原力的黑白两面、同伴之间的信任、情感、人物的成长与救赎等各方面展开,有着非常出色的剧本底蕴,整个故事流程令人回味无穷。

作为一个星战故事,本作发挥了游戏最大的优势:互动与选择。它将一个失忆的绝地武士所面临的种种考验摆在玩家面前,看到了原力和种种势力之间的真实面目,并允许你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从故事深度来说KotOR甚至超越了它的原著电影。

星球大战古装剧

为了做出一款无论是了解原著、还是非星战迷玩家都能轻松融入的游戏,将故事设定在遥远过去的同时,它的基本结构也没有什么太陌生的设定。

在距离《星球大战1:魅影危机》所描绘的事件发生四千年前,政治和意识形态与我们在前传三部曲中所看到的没有什么太大差异:银河共和国和绝地教团一道治理着宇宙中大大小小的组织与国家。故事开始的时候,堕入原力黑暗面的前绝地武士达斯·马拉克率领着一只反共和国的西斯舰队,将整个宇宙卷入了无尽的战火当中。

众多绝地武士在马拉克的攻击下,要么被打散陷入困境、要么干脆就直接倒戈当上了二五仔武士,光速宣誓效忠西斯。

星战ea(现在该旧共和国武士救场了)(5)

就在这个灾难不断的时局中,一艘位于塔里斯星球(TARIS)的宙域的、正遭受到攻击的共和国战舰上,玩家扮演的失忆士兵正在奋力地寻求逃生希望。靠着伸出援手的共和国士兵Trask牺牲自己性命的帮助,玩家躲过了登上战舰的马拉克仆从追捕,并与共和国飞行员卡思·奥纳西(Carth Onasi)一同成功登上了逃生船,并坠落在了塔里斯星球的表面上。

在接下来的冒险过程中,主角与奥纳西发现塔里斯已经被马拉克的军队占领,并进入了全面戒严的状态。他们在逃亡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名叫巴丝蒂拉·尚(Bastila Shan)的女性绝地武士,在她和之后加入的同伴帮助下,主角一行潜入了当地帮派老大的住宅,偷走了“乌木鹰号”飞船(Ebon Hawk)并在马拉克摧毁星球表面之前逃出生天。

在随着巴丝蒂拉来到“绝地学院”后,玩家扮演的角色便正式被训练成了一名绝地武士,并接受了寻找马拉克军事力量的来源:“星际锻炉”(Star Forge)的任务。而这个时候,整个游戏的故事才算是真正地进入了主线,玩家的行动也开始变得更为自由。

你将搜索整个星系、前往多个风土人情各异的星球、在途中寻找到新的同伴,比如刺客机器人HK-47等等独具个性的角色。

而在接下来的冒险中,玩家最终会发现主角真实身份——星战系列传奇人物、被称为收复者(The Revanchist)的西斯尊主达斯·瑞文(Darth Revan)。

原来瑞文当年和马拉克都属于绝地武士的阵营,但是对其组织的无所作为感到失望,最终一道而离开了绝地。之后二人遇到了西斯皇帝维希埃特并遭到其洗脑堕入了原力黑暗面,维希埃特原本计划控制他们用以暗杀绝地武士,但是瑞文和马拉克却有着自己统治银河系的算盘。

但是瑞文没想到马拉克却在之后背叛了他——在一次绝地武士实施的袭击过程中,马拉克利用这次混乱的时机将枪口转向了自己的战友与师傅,并成功让瑞文在涡轮增压器的爆炸下受到了重创。不过事与愿违,虽然马拉克以为瑞文已经被杀死,自己能够轻易地取代其成为西斯尊主,但他却没想到瑞文之后被绝地武士所救并消除掉了全部记忆。

星战ea(现在该旧共和国武士救场了)(6)

功力尽失且变回一张白纸的瑞文不再是宇宙的威胁,而在玩家的手上他又拥有了一次重新开始人生的机会。是再次堕落取代魔王的位置、还是重回光明成为银河的救主,一切命运都掌握在了玩家的手中。

不亚于原著的人物设计

作为一款改编游戏,KotOR有着大量对原著的致敬,许多剧情桥段、人物定位甚至道具物品等等都有着电影原著的影子。其中像是对应千年隼号的乌木鹰、对应R2-D2的T3-M4等等都足以让原著迷们在游玩的时候产生亲切感。

但是让本作最令人赞叹不已的,还是开发组对于故事与角色的高超演绎。

玩家可以通过经典的星战式善恶系统:原力的光明与黑暗面来塑造主角。它不仅仅会影响到主角本人,还对对同伴的态度甚至感情发展有着直接联系,游戏中玩家的倾向还会对许多内容(比如技能)产生随时改变的影响。

星战ea(现在该旧共和国武士救场了)(7)

如同BioWare一贯的特色那样,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元素是主线之外最有趣的亮点之一,所有可加入玩家队伍的角色都有原创的背景设定以及富有深度的个性发展。选择不同的人物组成队伍,解读他们的对话并欣赏各自的互动向来是BioWare最拿手的绝活。

总体的文案也颇具水准,几乎每一次对话都有大量错综复杂的树状结构:询问信息、说服、威胁与欺骗等等让玩家角色与所互动的人物都扩展出了丰富的性格。而且不得不提的是作为一款2000年初的游戏,几乎所有角色的台词都有着完整专业的配音,沉浸感十足。

几乎,除了玩家的主角。这倒是很可惜的,毕竟当你可以掌握一个曾经的传奇人物(卢卡斯吃书后将瑞文列为非正史人物),让其说出各种或睿智或愚蠢的台词,没有配音加成着实有些可惜。尤其是如果你的角色堕入原力的黑暗面后,游戏不仅仅有着许多黑化的桥段,也有不少如同阿纳金一般的中二表现。

角色塑造的自由还体现在人物性别上,虽然设定上瑞文是男性,但你依然可以选择女性角色来进行游戏,而这也关乎到了可以发展恋爱关系的同伴。就我的建议来说,本作就和所有BioWare游戏一样,与同伴之间各种有趣的互动是绝对不应错过的。

虽然你身边只能有三名随行队友,但是整个游戏中可以加入的人物足足9名角色。其中可以延伸出的剧情变化多如牛毛,以两位标准的男女主角恋爱备选队友:奥纳西与巴丝蒂拉为例,二人对玩家可能的态度与最终的命运变化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星战ea(现在该旧共和国武士救场了)(8)

当玩家选择女性主角并与奥纳西发展出恋爱关系后,如果堕入了原力黑暗面他会因为你的背叛而离队,但是在最后会独自一人前来试图说服玩家回头。最有趣的来了,你不仅仅可以选择靠着爱情的力量洗心革面,最后与其双双殉情,甚至可以靠着嘴炮的功力将其拉入帝国的势力中与你一同征服宇宙。

而这也仅仅只是主角所能与同伴之间产生联系的冰山一角,像是被俘后同样成为西斯武士的巴丝蒂拉的最终命运、HK-47背后关于忠诚与守望的故事等等,让这款标着授权改编的游戏拥有着不亚于电影原著的动人故事。

辉煌的延续

KotOR初代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它不但让BioWare对全球证明了自己出色的RPG功底,更是靠着本作完成了转型与革新,为后来的《质量效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拥有举足轻重历史地位的伟大游戏。

游戏充满胆量的故事设定至今都被星战粉丝们所津津乐道,成为独一无二的达斯·瑞文、通过自己的思想与双手改变整个星球大战旧史、充满悬念与曲折的剧情发展、加上各种细节上的雕琢令其光彩夺目。

这样的巨大成功让卢卡斯欣喜不已,迅速将续作的计划排上了日程表,但是由于忙着做《翡翠帝国》导致Bioware并未能接手,于是续作便交给了刚刚组建起来,以前黑岛工作室成员为核心的黑曜石来开发。

星战ea(现在该旧共和国武士救场了)(9)

KotOR2的故事发生前作事件的五年后,在这期间西斯的势力已经变得更加强大,绝地武士几乎被屠杀殆尽,黑恶势力统治全银河已经指日可待。

这一次玩家扮演的角色相比瑞文这个与主要故事有着紧密联系的人物不同,他/她是一名遭到了驱逐流放的前绝地武士,和瑞文的“收复者”类似,同样拥有欧美RPG主角典型的统一名号:“流亡者”。当然,在星战正典中这位角色依然是有着米特拉·苏里克(Meetra Surik)这样的真实姓名的。

与前作在战争漩涡中逐步找回记忆的设定不同,本作则是将重心放在了对于原力的探讨上。随着流程的不断深入,主角不仅与原力重新产生联系,加入到了与西斯的战斗当中,还将面对原力的黑白两面做出更深层次的接触与探讨。

比起前作那种典型的英雄史诗,黑曜石更加具有鲜明特色与冲击力的剧本撰写能力,让本作的剧情表现更上了一个层次,但也因此令其稍微要黑暗沉重一些(当然经典的屎尿屁式幽默依然健在)。

更胜电影的世界

人们都说更换制作组、电影IP改编这些因素很容易让游戏的素质降低,但是两部KotOR都准确地捕捉了《星球大战》的核心精神,并将其完美地转化为角色扮演机制。如同绝大多数经典的RPG一般,KotOR将故事核心放在了道德(原力)与人性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种永恒的主题上,并在电影原著很难涉及到的细节与详尽解读上发挥出了电子游戏所具有的优势。

星战ea(现在该旧共和国武士救场了)(10)

事实上,两部作品的故事叙述在很多方面都比电影更深入,更加详细地描绘出了星战宇宙的面貌。同时它也是这么多年来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刻画饱满的典型代表之一,几乎达到了原著电影所开创的诸多经典桥段的高度。

相比较时间有限的电影,呈现出无比丰富的细节是这个游戏与原著描述的世界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我们都知道《星球大战》是一出怪奇生物嘉年华,但是电影中几乎不会为你讲述其详细的背景资料与设定。

但是KotOR其庞大且详实的资料库则令这些昙花一现有了翻身的机会——比如电影中著名的楚巴卡(Chewbacca),这个名为伍基族的外星种族在电影里多数时间只是一坨会呻吟的人形毛球,你很难看到它更深层次的故事与性格。但在KotOR当中,玩家将会经历一段与这个种族相关的、关于奴隶制度与家族故事的任务。

游戏中还有许多这样的设计:通过流程中的任务与对话,将属于这些外星人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展现出来,使其不仅拥有着奇妙的外貌,更成为令人信服的真实角色。

结语

由于年代久远、语言障碍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许多国内玩家都错过了这款史上最经典的星战游戏。甚至在这两部作品问世多年后,不少人依然认为星战游戏和多数急功近利的授权游戏一样,一直以来都无法挑出一个能上台面的作品。

但无论是两部正统的《旧共和国武士》还是后来EA发行的在线网游版《旧共和国》,它们首先是以一款具有野心的角色扮演游戏审视自己、之后才是星球大战主题来开发的。RPG游戏最核心的魅力所在——角色成长、故事与世界的描绘、玩家沉浸的投入感等等都在这个系列中获得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星战ea(现在该旧共和国武士救场了)(11)

如果你是一位星战的粉丝,那么《旧共和国武士》绝对是一款能让你完美体验绝地武士人生的游戏,而续作《西斯尊主》虽然有着黑曜石标准的赶工与BUG问题,但加入了更多深刻的思考与内涵,使其更加具有回味的价值。

随着玩家对于精品化单人游戏体验的回归渴望,手上同时拥有BioWare与《星球大战》版权的EA面临着一个新的选择:是投靠氪金的黑暗面、还是重回品质至上的光明之道。

毕竟,《星球大战:战争前线2》的表现有目共睹,EA现在适当地摆出一些必要的诚意无可厚非。而在欧美,如果要论让星战迷们集体停止不满的抱怨,最好的方式也只有将这个曾经的无冕之王请出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