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中央一台的《于成龙》剧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于成龙下令捉赫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于成龙下令捉赫里(于成龙胆大包天处死赫里)

于成龙下令捉赫里

昨晚,中央一台的《于成龙》剧终。

剧终的是故事,过去的是历史,但让人回味悠长的难道不是于成龙传承至今的浩然正气么?在这个物欲横流,喧嚣的世界里,难道这不恰是滋润我们心灵的雨露甘霖么?

他,让现世的我们感动,让我们震撼,也让我们深深惋惜。

(成泰燊版于成龙)

两江总督任上的于成龙在处死了剧中康熙的外甥赫里后,在两江官场掀起赫然大波。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不,风乍起,卷起惊涛骇浪

赫里和余国柱狼狈为奸,搞得两江官场乌烟障气。但凡还有良心的官员都愤愤不平,但无人敢言,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毕竟上头有背影的人,不是谁随便敢动就能动的,别说拖出去直接砍了。

(生死兄弟柳晋阳)

试想,赫里一刀扎死柳晋阳,一脸的飞扬跋扈趾高气扬一脸你能奈何我的表情。他凭啥那么肆无忌惮那么得瑟?他不懂国法吗?懂,但他有靠山,他认为他躲在康熙这把大伞的庇护下,任谁都不敢动他一根毫毛,纵使他作恶多端,完全可以法外开恩的,所以才往死里作。

但那场面,但凡有点血性的男人都会发疯。

痛失得力助手,于成龙痛断肝肠,他也发飙了,掷下令牌。堂下众官员劝说,把赫里交到宗人府,因为他是皇亲国戚,地方官也没权裁决。现在他砍了他,是僭越,差不多瞒着锅台上炕的意思。

但不管剧中赫里的原型是谁,总之,让于成龙给办了,且干净麻利快。这足以看出外表瘦弱的于成龙办事雷厉风行。

(于成龙斩赫里图片)

大家都知道于成龙不是官场愣头青,这么多年,辗转好几个地方,两江的水有多深,他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知大山高林密,闭着眼不管是谁就挥起刀乱砍。但他冒着丢乌纱被砍头的危险,为两江除害。

难道他就不怕触犯康熙吗?皇上到时一翻脸,罢官砍头都是小事,搞不好株连九族,封疆时代的法律蛮残酷的。

而顶着压力办这件事的后果,他都想到了,处理完赫里的事,他给康熙上了道请罪的折子,但两个月过去了,康熙一直没回复。所以,他才会战战兢兢等待着康熙的裁决。熊赐履和他说,皇上没有回复就是回复了。大意就是这样。

所以,既然皇上没有裁决他,这个官他还要做下去,好好做下去,不管这一次付出的待价是什么,他都会担着。

(黄州赴任图片)

坐着驴车,才到两江赴任时,众官员搞了好大场面迎接他,他不识抬举躲了。

第一个去见了陈廷敬推荐的熊赐履。

熊赐履也是清初汉人高官,当时一篇《万言疏》评时政,受康熙赏识,授他为侍读学士,后因票拟问题被罢官在家。当时,熊赐履就把两江的情况详细的跟于成龙摆了摆,包括两江官场错综复杂的厉害关系。

但是于成龙有一个名字叫于青菜,也叫于大胆。他冒大不讳,太岁头上动土。

在别人看来 ,真的是吃了熊心孢子胆了。换句话说,他是不想活了。

康熙很生气,换谁谁都生气。皇帝是人也有亲情两难。但皇帝的世界里,更多的是家国天下。作为清朝最高领导人,康熙不能带头包庇亲人,他也得给满朝官员天下万民做个表率。如果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皇上这里都不能论证,那么一代英主康熙就不会建下这千秋功业。

所以于成龙当官遇上了好机遇,当时正是康熙执政初期,年轻的康熙需要整顿吏治,澄清官场,需要于成龙这样的清官为他开路,为他树新风,开正气。所以才有了陈廷敬揣者康熙的圣旨亲自给于成龙送行的一幕。那是陈廷敬直接向于成龙传达康熙的最高指示。

去两江治官,更要去火耗,再难也要搞。

(于成龙剧照)

于成龙比康熙年长30岁,当时康熙三十出头,这说明康熙初年,火耗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在大清的赋税重地,各级官员通过火耗中饱私囊。整个康熙一朝,他一直想摆平这个问题,但是一直也没成功。

所以,晚年才把大清这个破烂摊子交给了雍正。雍正一生都在改革,搞耗羡归公,搞摊丁入亩搞士民一体当差,雍正替他爹完成了未竟的大业,得罪干净了他爹没得罪完的人,触动了大清贵族高官八旗子弟等很多人的利益,所以也因了这个原因雍正才一生背负骂名。

很遗憾,于成龙为之奋斗的改革大业还没开始,他就病死了。

假如他活着,这个差事也不好干,因为,他一定会触及两江以及京城一干官员的既得利益。到时,他会把两江官场翻个底朝天,明珠这条线上的贪官污吏都得被串了糖葫芦。

(于成龙与康熙)

为啥一听康熙把于成龙提为两江总督,明珠就急眼了?因为两江时他的势力范围,这些年,他的关系网盘根错节根植在这里,两江连着京城,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成龙曾上过一奏折说,明珠和余国柱把两江的官都卖光了。康熙问,咋没人参奏?高士奇曰,人都怕死。

于成龙不怕死吗,怕。但他心中有一个信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官要凭良心,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皇上的栽培对得起天下的老百姓。

于成龙的工作作风明珠早领教过了,他谁也不怕还不徇私六亲不认,他连自己的小舅子都敢处决,特殊情势下,他也敢私开皇家粮仓赈济灾民。

所以,于成龙一不贪二不腐三不好色,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胆大包天,油盐不进。这样的官员最不好办,因为他没把柄给别人攥着,除了莫须有,想拿他个错都难。

都说治国先治吏,治民先治官。想要在两江顺利把去火耗的工作展开,必须得先澄清官场,所以才有了于成龙越级处决赫里的故事。

另外,扮演于成龙的演员成泰燊演得好,演出了于成龙的风骨,各方面诠释到位,从他塑造的于成龙身上,我们能领悟到一句话,天地间自由浩然正气,伴日月运行生生不息。

(罗城于成龙雕塑)

他那任何高官权贵压不弯的脊梁,为大清污浊的官场撑起一片晴空。让我们相信,朗朗乾坤,终有一处干净之地。封建官场,天下乌鸦不是一般黑。

于成龙具备廉吏的一切特点,不贪不腐不花,自律自省自警。从政不为己,掌权不谋私

一切历史就是当代史,那些在史册中墨色生香的尘封往事,移动下坐标变换下时空,辉映着当代。

千里做官不为钱,两袖清风心里安。无论从做人、处事、为官等各方面,于成龙的身上有很多熠熠生辉的地方值得后世的我们学习和借鉴。所以为于成龙点赞,“天下廉吏第一”他当之无愧。



大家好,新文冒着热气出炉哦,欢迎走过路过的朋友积极关注、转发、收藏、评论……积极拍砖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