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选择合适硬度?

初学者对胶皮硬度的感受最直接,选择硬度不只是海绵参数的比大小,硬度合理了,胶皮配置已成功大半。合适的硬度,是在发七八分力量击球时,刚好能够打透海绵,感受到球板的力量和形变。如果粘合没有问题,打起来发闷,不够通透,那要考虑降低硬度。若很轻的力量都能撞透板,发力后球板震颤感太强,则需提高硬度。更换球板时,如果球板硬度提升明显,则需适当降低胶皮硬度以防整体偏差太大。

乒乓球正胶比较好的胶皮(乒乓爱好者比较头疼的常见胶皮问题)(1)

专业运动员往往要求更细,在没有高质量训练的环境下,会主动降低胶皮的硬度,以获得稳定性。而当赛前增加了训练量,再提高到适宜的硬度。业余球友在球不熟的阶段,略降硬度,也许更加理想。

乒乓球正胶比较好的胶皮(乒乓爱好者比较头疼的常见胶皮问题)(2)

硬度大的胶皮,出球速度不一定也快。胶皮硬度仅是反映了海绵对压力的回弹力,尽管与出球速度有着紧密关系,但绝不是正比。球拍是一个整体,球从接触胶皮到离开胶皮,在不加减力的理想状态下,能量损耗越小,球速才会快。

在加力击球的时候,使用者的力量若能够尽可能多的传递,就会产生球速快的效果。所以往往是一些软弹的胶皮,在较硬的球板上,获得的球速比硬度高的胶皮速度快得多,就是这个道理。出球速度快慢,在球板一定的情况下,是回弹损耗越小的胶皮出球速度越快。内能胶皮一直追求的,就是高储能、高回弹、低损耗的理想状态。

乒乓球正胶比较好的胶皮(乒乓爱好者比较头疼的常见胶皮问题)(3)

2.配胶为什么“正手硬反手软”?

国家队一直强调多用正手,是考虑到了中国人的身体条件与正反手的生理区别。正手的发力距离较大,动作相对容易掌控,且比赛及练习中使用较多。无论专业还是业余,通常正手手感较好,发力能力更强,进攻质量更高。

因此,正手能够适应硬一些的胶皮,能够发力打透并且控制住。反手发力能力稍差,故台内挑、带、撕等轻快动作较多,多借助球板力量,需要小力量能打透的胶皮,通透、较软成为选择标准。

乒乓球正胶比较好的胶皮(乒乓爱好者比较头疼的常见胶皮问题)(4)

3.直板反面不用,也要贴胶皮吗?

这要说到持球感了,顾名思义,即为球拍持球的程度与可控度。对于较薄(小于5.8毫米)、较软的球板(如STIGA OC),贴单面胶皮会过于单薄,手感显得“干”。如果正面反胶,反面为薄海绵的颗粒胶的话,整体感觉会变软,持球感会增加。反面贴厚海绵的正胶或者双面反胶,手感上会觉得更软,持球性也较好。

乒乓球正胶比较好的胶皮(乒乓爱好者比较头疼的常见胶皮问题)(5)

而对于厚重的直板,板身比较坚挺,单面攻击效果好,贴双面反胶则略显累赘,薄海绵的颗粒胶则是较好的反面选择。如蝴蝶王,双面反胶会拖累速度,吃球时间是增加了,但持球感反而下降,手感浑浊。

所以,反面胶皮的调节作用至关重要。增加反面胶皮的厚度及硬度,会使手感变软、持球时间变长,反之则变硬、持球时间变短。可根据自身需要调节,尤其是反面胶皮使用率不高的直板球友,可通过调配反面胶皮来增强正手稳定性。

乒乓球正胶比较好的胶皮(乒乓爱好者比较头疼的常见胶皮问题)(6)

请点击关注 有更多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