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唐,盛于宋,衰亡于清末,历时千载,中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书院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曾起过巨大的推进作用。

——小爱

书院,是东亚古代教育制度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动人肺腑的中国汉族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梁祝》男女主角就是在书院相识相知。书院是中国的一种文化,在宁德曾经又有哪些书院呢?

唐至清代的1200多年中,闽东见之文字记载的书院有66所。元代以前书院以民办为主,元明两代,官方加强对书院的控制,同时出现官办书院。清代书院以官办为主。

假如不曾相见宁德(i宁德)(1)

宋代,尤其在南宋都城南迁杭州后,闽东紧邻浙地,受其近距离的辐射。庆元间朱熹又到闽东讲学,闽东的书院教育盛极一时。

宋代长溪、古田、宁德、福安4县共创办书院24所,其中:

古田有蓝田、溪山、螺峰、浣溪、魁龙书院、东华精舍、兴贤斋和西斋等8所;长溪县有蓝溪、乡校等9所,宁德县有六经讲堂、五经讲社、来青、仁丰、晦庵书院等5所;福安有北山、晦翁、考亭书院3所。

古田、长溪所办书院之多,当时在省内仅次于闽北的建阳和崇安县。宋代书院比唐代多,宋代及第进士达423人。

假如不曾相见宁德(i宁德)(2)

元代由于蒙古族入主中原,社会动荡,农民起义频繁。为对付起义军,各地豪强纷纷组织义兵社(地主武装),横行梓里,造成“玩刀弄棍胜读书”局面,书院教育受严重破坏,故元代境内新办书院仅1所。终元一代,闽东及第进士仅古田张以宁等6人。

假如不曾相见宁德(i宁德)(3)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

明代区内书院有20所之多。

古田有崇正、正学、翠屏、蘖山、溪山、青山、鹤鸣、明德等书院8所;福安有斗南、景台、环溪、兴文、苏江等书院5所;福宁本州有正学书院、李汝延师古斋、守约斋、敬义书屋、德业书屋等5所。

清顺治初年,朝廷为防群聚结党以讲学为名干预朝政,明令禁止各地创立书院,不久又开禁。康熙间各地纷纷办起书院,以补充县学教育之不足。清代新设书院15所:

福鼎有龙门、桐山书院两所;古田有奎光、屏山、玉泉书院3所;宁德有白云、鹤峰、莲峰书院3所;福安有笔峰、紫阳、仰山书院3所;寿宁有鳌阳、紫阳书院两所;周宁有初晴书院1所,屏南有双溪书院1所。

此外,清雍正六年(1728年),朝廷令闽中各府、县学传习官话(普通话),古田、宁德、福安、福鼎、寿宁5县均于雍正七年创办正音书院,场所利用宫庙或其他书院斋堂,有的干脆在其他书院内再挂出一块“正音书院”牌子。雍正十二年,屏南、霞浦亦开设正音书院,后因师资之争(用本地或外地)、经费不足,当局不重视,不久停办。

清代县书院的山长由县令聘请,每所书院生徒人数不一,多的百余人,少的仅十多人。

假如不曾相见宁德(i宁德)(4)

爱原创·爱尊重·爱分享

转载请联系【微信号】ningdeweimeng

假如不曾相见宁德(i宁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