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旅特色(这些将是蚌埠文旅)(1)

蚌埠,有着深厚的历史文脉、独特的地理区位、多样的文化碰撞,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资源。

如何让这座镌刻着厚重文化印记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前行中熠熠生辉,让文旅融合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续写新华章?

【最蚌埠】了解到,日前,《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蚌埠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对未来几年我市的文旅融合发展进行了系统谋划。

蚌埠文旅特色(这些将是蚌埠文旅)(2)

01构建“一核、一带、两龙头、三区、三组团”发展新格局

《意见》提出,按照“文旅融合、核心引领、轴带链接、龙头带动、片区联动、组团崛起、全域美丽”的思路,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积极融入、植入文化和旅游元素、产品和项目,构建“一核、一带、两龙头、三区、三组团”发展新格局。

“一核”即:蚌埠主城区文旅产业吸引核。

“一带”即:蚌埠主城区淮河风情体验带。

“两龙头”即:涂山—禾泉农庄、龙子湖—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

“三区”即:“荆涂淮河湾” —文旅产业集聚区、“美在龙子湖”—文旅产业集聚区、“古韵三汊河”—文旅产业集聚区。

“三组团”即:“禹风鼓韵、榴乡怀远”—怀远文旅产业组团、“民歌之乡、水韵虹城”—五河文旅产业组团、“汉兴之地、胜利之城”—固镇文旅产业组团。

蚌埠文旅特色(这些将是蚌埠文旅)(3)

具体看来,将通过提升改造一批景区文化内涵,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将以泗州戏、花鼓灯、五河民歌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内容导入景区;以双墩刻划符号、双墩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蚌含沙而孕珍珠为代表的地域文化符号嵌入景区;以禹会诸侯、劈山导淮、卞和献玉、霸王别姬、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为代表的地域文化故事植入景区,强化文化对景区的内容支撑和创意提升,延伸景区文化旅游体验链。

《意见》明确,利用禹会村、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垓下、临北淮河古渡口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发展旅游业和休闲农业,推动考古遗址公园向旅游景区转型,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建设一批非遗展览馆,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建设一批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传承体验设施。

推动旅游与乡村传统文化和乡俗风情融合。其中,建设怀远县绿田生态农庄、淮上区二黑农场、五河县青莲农庄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农业庄园。对怀远县百里石榴长廊、长青乡涂山村、杜郢村、下洪村等重点石榴产区重点扶持,打造一批石榴文旅特色小镇、特色村。

02文旅与工业融合,为钢铁机器赋予新生命

工业遗存重获新生,给文旅与工业融合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意见》提到,充分利用津浦铁路固镇站旧址、城市废弃铁轨和火车车厢,培育铁路文化旅游新业态、新空间,珍藏老蚌埠的铁路记忆。推动工业遗产、工业博物馆、现代工厂等工业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打造工业旅游产品和项目。将蚌埠“五大机”“双基”等工业文化元素和标识融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开发工业旅游创意产品,打造沉浸式工业旅游体验场景。

蚌埠文旅特色(这些将是蚌埠文旅)(4)

重点项目当中,依托原蚌埠米厂、原蚌埠宝兴面粉厂、蚌埠船厂原址、中石化蚌埠石油站原址、固镇县烟库旧址等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和“双基”类企业,发展体验式旅游、研学旅行。

如津浦铁路固镇站遗址公园综合提升、“老蚌埠记忆”Z字形文旅商业街、蚌船1938项目等都十分值得期待。

03深挖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

重点项目中,将开展对蚌埠红色旅游资源的系统性挖掘和保护利用,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

如依托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以“渡江方略诞生地”“人民海军点将地”为特色发展深度体验游和红色研学旅行。依托龙亢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开发彭雪枫率部“三进淮上”及“新四军第四师诞生地”红色旅游产品。依托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淮海战役蚌西北阻击战陈集烈士陵园,打造红色文化陈列展览精品。

蚌埠文旅特色(这些将是蚌埠文旅)(5)

继续推进“旅游 红色体验”,搞好主题活动激发活力。“下一步,将整合提升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龙亢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中共宿怀县委旧址、蚌埠首个农村党组织旧址及其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的旅游价值,集聚现代文化旅游资源,建设红色旅游特色镇、特色村。

依托南山公园,重塑抗战胜利纪念碑,新建蚌埠革命英烈浮雕、杨兆成烈士雕塑、朱务平烈士雕塑,打造爱国爱党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市文化体育旅游局产业发展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蚌埠哥注意到

《意见》还公布了

蚌埠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点项目

我们为大家摘录了部分

一起来看看

01

蚌埠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占地面积1479.15亩,分为遗址展示核心区(含双墩文化博物馆、考古工作站、双墩遗址展厅、双墩遗址展示棚、春秋一号墓展厅等项目)、入口区(含游客服务中心、双墩文化体验中心、游客集散广场、停车场等项目)、配套服务区(由原双墩行政村改建)、考古预留区等。

02

固镇垓下遗址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

占地面积约3750亩,分为遗址观光区(含城墙、城门、烽火台等古迹复原项目以及遗址展示棚、楚军营地、霸王别姬、古窑工坊等项目)、历史体验区(含汉兴业园、汉陵秋色、汉营论战、怀古长廊等项目)、休闲度假区(含沛公酒店、垓下草市、兴业湖等项目)、入口服务区(含楚汉大道、棋盘广场、濠城驿站、垓下博物馆等项目)。

03

蚌埠嘉年华综合提升

依托蚌埠嘉年华景区,提升打造嘉年华小镇、童话乐园、森林公园、欢乐水世界四大沉浸式体验区;创设“幸福摩天轮”、“最IN水幕秀”、“公主城堡”、“夏季音乐节”等产品;采取“开放式乐园”模式,将嘉年华广场和嘉年华乐园打造成市民高频休闲玩乐的城市会客厅。

04

原蚌埠宝兴面粉厂保护改造

占地面积约37.5亩,依托原蚌埠面粉厂老厂房,建设蚌山区图书馆、历史陈列馆、老蚌埠地方文化馆、铁路记忆文化街、艺术广场、旱喷广场、文化节庆广场、景观水景等项目。

05

蚌埠不夜城

初步选址在古民居博览园西侧、解放路东侧、原水蚌铁路线位置,街区宽30米、全长777米,占地面积23310平方米(34.965亩),深入挖掘和提炼我市特色文化资源,把最具蚌埠地域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融入街区,以创意设计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植入经典美食、娱乐演艺、行为艺术、衍生文创、主题活动等特色业态,激发夜间消费新动能,打造独具蚌埠特色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发展新标杆。

06

蚌船1938

占地面积约200亩,依托蚌埠船厂的厂房、设施,改造为建设船舶科普馆、艺术画廊、时尚展览中心、剧院、淮河观景台等,汇聚餐饮品牌、名人酒吧,打造成为集文化、艺术和商业的旅游综合体。

07

津浦铁路文化公园

紧邻津浦铁路固镇站旧址,拟新增建设用地21.8亩,以各种不同型号的火车为载体,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火车票博物馆、火车美食街,利用场景再现、实物展示、现代声光电技术等手法,设置体验型沉浸式文化旅游项目。

08

“老蚌埠记忆”Z字形文旅商业街

自建或引入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剧场、文化娱乐场所、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业态,注入数字创意、数字艺术、数字娱乐等数字内容;挖掘“地域性”文化基因,将地域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街区;引进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业态组合,培育“爆款型”经典美食;打造“情景式”灯光美陈、“沉浸式”体验场景;增设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添置公区桌椅、标识标牌、公共舞台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智慧化”管理服务,建设文旅化、景区化的城市文旅商业街。

09

江淮植物园

占地面积1500亩,利用园内多样性植物,打造现代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苗圃基地、郊野公园和青少年儿童植物科普研学旅游基地。

10

石油站遗址公园

占地面积180余亩,其中油罐区占地120亩,拟对16个储灌和铁路栈桥(设有40个货位,可以停靠48节铁路槽车)进行改造利用、布景重塑,打造能够激起共情记忆的沉浸式休闲体验场所。

点击查看完整版

关于蚌埠文旅融合发展

您有什么好的建议与意见?

欢迎写留言与我们一起分享

蚌埠日报社“最蚌埠”融媒出品

记者:何沛 编辑:李博

实习编辑:丁心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