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的神奇之处在于,无论你飞得多高,飘得多远,它就像风筝的线,永远牵扯着你,让你知道归来的方向。

“家乡味道”的魅力在于,即便你吃遍了山珍海味,它永远是我们心头的“白月光”!

国庆返回长沙后,我觉得“病”了:浑身上下不自在,脑瓜子里时不时冒出老家的场景,感觉时空在错位!

据说,这是“假日综合症”。

可我明白,这是“思乡病”犯了!

小时候妈妈说,如果出远门,要随身带一抷土,如果水土不服,拿这土泡水喝,就不会生病。

其实,这有更深层的意思,叫“离乡不离土”。

留下一份美好的乡愁(人间至味是清欢)(1)

如今,生活在异乡的我们,要解决因离开故土带来的情绪和不适,已不需要那抷土了!

最容易把过去和现在、把当下和故土勾连起来的,是味道

01 油茶——故乡的味道

老家在城步,这是一个有着沈从文笔下“边城”风貌的小城,有着许多像“翠翠”一般灵动的苗族姑娘!

它是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相对闭塞的地域和独特文化,使这里的“吃”凸显出少数民族独有的风情。

这里到处是绵延的大山,耕地是沿着山脊开垦出的形状不一的梯田,主要粮食作物是糯稻。

留下一份美好的乡愁(人间至味是清欢)(2)

灌溉靠山溪水,水质优良但寒沁,加之山中日照时间短,糯稻的产量并不高。

生存是最大的哲学,为了填饱肚子,这里的苗民精心耕耘着脚下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行动无不体现着非凡智慧。

他们在田埂上种豆子、玉米、高粱,作为主粮不足的补充。

同时在稻田里喂养了鱼和鸭子,这种稻鱼鸭共作的古老体系,据说已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辛勤的耕种,大山给苗民的馈赠颇为丰厚。

秋收后,糯米、花生、豆子堆满了粮仓,玉米绕着吊脚楼悬挂,金灿灿的,分外炫目。

留下一份美好的乡愁(人间至味是清欢)(3)

苗家人将山中出产的野生茶油、茶叶和“秋天的收获”组合,做出苗族风味十足的特色食品——油茶。

制作油茶也称“打油茶”,过程有点复杂,关键是“茶饼”的制作,因为茶叶质量决定了茶汤的优劣。

每年清明或谷雨前后,云雾缠绕的大山深处,茶树萌出了嫩叶与新芽,这是最适合做茶饼的原料。

勤劳的苗家妇女将新生的茶叶用指尖一片片掐断,洗净后再蒸煮、搓揉、烘制、晒干,做成茶叶饼。

如果说茶汤是油茶的“魂”,那么茶料就是“魄”,二者相辅相成。

茶料主要有阴米、黄豆、花生、脆玉米、糍粑等,按个人口味偏好,也可结合时令,加入蕨粑、红薯、豆角、米豆腐、栗子豆腐、板栗等。

一切按个人喜好,自由组合。

炒制茶料的关键是把握火候和时间,都是将茶料放入烧热的茶油中爆炒或油炸,但有经验的主妇做出的茶料通体酥脆,颜色金黄,绝不会出现外焦里生的情况。

个人的经验和悟性在“烹炸”这道工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做好茶料后,取特制的茶杯分装,撒上葱花、芫荽、胡椒等佐料,倒入滚沸的茶汤,一道香酥可口的苗乡油茶即成。

留下一份美好的乡愁(人间至味是清欢)(4)

苗民先祖制油茶,除了劳作时用以果腹,还因为油茶有提精养神、祛湿散寒、驱瘴除病的作用。

如今的油茶,早已成为苗乡的一张“名片”,伴随着独特的风俗民情和山歌文化,声名远扬。

它还是连结着在外漂泊游子的“纽带”。

不管你在北京、广州还是长沙,如果有老乡叫你去他家喝一碗油茶,你会觉得关系瞬间亲近,乡情油然而生。

原来,不是这碗油茶有多珍贵,而是因为油茶的味道,在我们很小的时侯就植入味蕾里,从此便不可更改,这就像大自然赐予的DNA基因,与生俱来,刻入灵魂。

曾经沧海难为水,味道亦如此!



留下一份美好的乡愁(人间至味是清欢)(5)

02 血浆鸭——家的味道


血浆鸭不是城步独有,永州、武冈、新宁等地都炒血浆鸭,各有风味。

据说炒血浆鸭的秘诀在一个“浆”字,关键是鸭血的调制。

杀鸭时要用筷子不停地搅拌鸭血,防止凝固;当筷头挑起鸭血呈丝状时刚刚好,浆好的鸭肉才具有鸭血独特的细腻口感。

当然,这些都是“道听途说”的,因为我从没炒过血浆鸭。

之所以能够偷懒,是因为有“能人”在我前面,也正是因为这个,妈妈永远抓住了我的胃。

血浆鸭我吃了无数回,要说最贪恋的那一口,还是妈妈的味道。

每次炒血浆鸭,妈妈必定要用当地的土茶油精心烹制。

先将油烧热,再将鸭头、划了花刀的鸭腿、鸭翅过油炸,待出香味后,把剁碎了的鸭肉入锅翻炒,入仔姜、辣椒等,最后用鸭血上浆出锅。

留下一份美好的乡愁(人间至味是清欢)(6)

每次妈妈炒鸭子时,我都馋得不得了,时不时去厨房瞄一下,像只猫一样,只想找个机会先“下口”。

特别是出锅前,我简直被那香味馋得六神无主。

老妈看我那怂样只是笑,鸭肉出锅前,必定埋头一顿好找,然后小心翼翼地用锅铲盛一块鸭胗给我。

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用手抓,有时烫急了,就在左右手间滚个来回,再直接入嘴!

上桌后,也没啥“风度”,不仅把鸭肉啃得干干净净,还连带着把骨头也嚼得细碎。

当鸭骨被咬破的刹那,茶油香味夹着骨髓的细腻,瞬间便在味蕾上迸开了花。

此刻,儿时的记忆、母亲细碎的爱,似乎一并揉进了食物,再渗入到我的每个感觉细胞,幸福感瞬间爆棚!

妈妈的味道,也到了极致。

心中有爱,饭菜也格外好吃!

03 人间至味是乡愁

李健在《异乡人》中唱到:

披星戴月地奔波,

只为一扇窗,

当你迷失在路上,

能够看见那灯光,

不知不觉把他乡,

当做了故乡,

只是偶尔难过时


不经意遥望远方


曾经的乡音


悄悄地隐藏……

原来听这首歌没觉得什么,如今听来却是万种思绪,一种酸楚。

有人说,生活不易,这首歌是我们无数在外人的心声。

我们远离故乡,在红尘中翻滚,忙于应酬,忙于赚钱,忙于天南地北地奔走,忙得回不了故乡。

人到中年后却发现,我们一如既往的平凡,并没有给父母带去万丈荣光!

而这世上仅有的爱我们如生命的人,不经意间已白了头发,佝偻了腰背,褪去了光华!

10月7日是长假结束的日子,很巧,这天也是九九重阳节。

按理,这天我们应该好好陪伴父母,但却身不由己,必须回城。

走时,妈妈说膝盖疼就不下楼送我了,其实我知道她是不想看我绝尘而去的样子,故意这么说。

一路上,情绪不免低落。

刚好看到一位同学的朋友圈,他说原来每次离家,母亲只是站在村头目送,这次不知为什么,车子走了很远了,母亲还一直跟着,边走边抹泪!

同学心里酸楚不已,他强作镇定,直到车子驶出了村道,看不到母亲了,再也忍不住,一顿嚎啕大哭!


瞬间泪目!

留下一份美好的乡愁(人间至味是清欢)(7)

两位妈妈,无论送与不送,其实都是一种情绪:因为深爱,所以害怕告别!

她们把自己真正的想法都藏了起来,留给我们的是多年来千篇一律的叮咛:“钱赚多赚少没关系,身体第一位,工作不要太累……”

父母越“懂事”,子女越心酸

或许他们最想要的,就是在三尺灶台间,为子女打油茶,炒血鸭,在厨房的“蒸”、“炒”之间,在你剥蒜,我切葱之间,在锅碗瓢盆的协奏曲中,感受生活的热气腾腾和有滋有味。

有人为你三春暖,有人伴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这种很平常的温馨和美好,因为我们的远走他乡而变得珍贵和难得。

而我们,当初背上行囊,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却发现,人生过半,还在追逐理想的路上流浪,望不见未来,也回不了故乡。

然后,渐渐习惯了漂泊,习惯了在外的日子,故乡变得如同青春一样,只是用来怀念和慰藉的对象。

最后发现,故乡成了远方,远方还在远方!

远方到底有多远?

谁也不知道,而我们似乎一直在流浪。

余光中在《乡愁》中写到: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你若问我,乡愁有几分?

我只能这样回答你:

朋友,就是家乡的那一杯油茶,一碗血浆鸭,一碗人间烟火。

个中滋味,全是乡愁。


(本文感谢肖丁勤先生提供部分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