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这深刻道出了食品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能否保障食品安全,让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

近些年来,关于食品安全违法的新闻不绝于耳,就在前段时间,一篇题为《卫生组织曝:4种蔬菜已被拉入”致癌“名单,记得劝家人少碰》的文章在网络上热传。

五种致癌蔬菜名单(4种蔬菜被世卫列入)(1)

根据了解,这篇文章中表示:娃娃菜,蕨菜,西葫芦和红凤菜这4种蔬菜已经被世卫组织列入了致癌名单,以后都不能再吃了。

这样的说法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因为大多数人在平时经常吃娃娃菜,蕨菜,西葫芦等蔬菜。

同时这也引起了相关人员的关注,经过核实发现,世卫组织公布的致癌分类名单中并没有以上这4种蔬菜,这篇文章是以权威机构的名义来获取流量,吸引大众眼光,并没有一定的科学性。

尽管在致癌名单中没有这4种蔬菜的名字,但是由网友表示,红凤菜和蕨菜确实有一定的致癌性,希望大家在吃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

传闻一:西葫芦经过爆炒会产生致癌物质?

医生辟谣:假的!

关于西葫芦经过爆炒之后会产生致癌物质的传言由来已久,据了解网传消息的来源其实是2013年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表的首个总膳食研究报告。

该中心将22种蔬菜样本分别用1200瓦和1600瓦电力的电磁炉不加食油干炒,时间为3分钟和6分钟,结果发现,炒菜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蔬菜释放出的致癌物丙烯酰胺越多,其中西葫芦高温加热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平均每公斤高达360微克。

五种致癌蔬菜名单(4种蔬菜被世卫列入)(2)

从理论上来讲,该中心的实验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和我们平时处理蔬菜的情况却不太相符,因为平时做饭很少有人会将蔬菜在滚烫的锅里炒那么久,六七分钟很容易把蔬菜炒焦,影响口感。

此外,一般炒西葫芦时会出水,锅内的温度也会随之降低,不易达到产生丙烯酰胺所需要的高温。因此依据上述实验,就让人们不要吃炒西葫芦并不合理。

传闻二:娃娃菜中含有甲醛会致癌?

医生辟谣:假的!

早期有媒体爆出,某些不良商家为了使娃娃菜的保质期延长,防止烂根,在包装时会在娃娃菜的根部蘸上甲醛溶液。

据专家表示,即使装娃娃菜之前蘸了甲醛,但甲醛极易溶于水和挥发,在运输、售卖、储存时,很多甲醛都已经挥发掉了。在洗过之后,有很多溶于水流走了,在经过烹饪,就会因加热而挥发。

五种致癌蔬菜名单(4种蔬菜被世卫列入)(3)

所以,即使是含有甲醛的娃娃菜,经过重重的挥发,其里面的甲醛也会变得很少,以一般人的食量是不会发生中毒现象的。并且蘸娃娃菜的甲醛溶液的浓度只有0.1%,浓度远没有福尔马林高。

所以娃娃菜里含有甲醛,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想要去除干净点,只要多清洗几次,在吃娃娃菜之前,避免有一些农药和寄生虫,都可以煮熟在吃。

传闻三:蕨菜有致癌风险?

医生:真的!

蕨菜是传统野菜的代表,是“山菜之王”,很多人认为它绿色无污染,有营养,甚至还可抗癌,被誉为“长寿菜”。

然而早在唐代,“药王”孙思邈曾对蕨菜提出“久食成瘕”的说法,意思是长期吃蕨菜会对身体带不利影响。

五种致癌蔬菜名单(4种蔬菜被世卫列入)(4)

后来世界许多国家进行蕨菜致癌的试验表明,蕨菜中含有的与癌症有关的物质有苯草酸、蕨内酰胺、黄碱醇类化合物、橡黄素以及与橡黄素类似的一些物质。

不过也有相关人士指出,真喜欢吃蕨菜的,一定要控制吃蕨菜的量,偶尔少吃一点,也不用过于恐慌,但不要长期食用。

长期、大量食用蕨菜确实会提高致癌率,这是因为“虽然新鲜的蕨菜在食用前经过晒干、水煮等加工后,能减少其中原蕨苷的含量,但并不会完全消除”。

传闻四:红凤菜有肝癌风险性?

医生:真的!

红凤菜是一种非常广泛的蔬菜,因为颜色是红色的,很多女性都把红凤菜当成补血的蔬菜。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红凤菜的红色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

花青素是一种抗氧化成分,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维护和保养作用,可以起到抗氧化、防衰老的作用。

五种致癌蔬菜名单(4种蔬菜被世卫列入)(5)

但是经常吃红凤菜的人一定要注意它的毒副作用,因为根据研究发现,红凤菜中含有一种与马兜铃内酰胺一类的物质,

在动物实验中早就发现,这类化合物对肝脏有不可逆性的毒副作用以及致癌作用,并且它还可以跟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形成合作关系。

如果已经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又不小心吃到感染黄曲霉毒素的食物,再吃红凤菜的话,对于肝脏的损害将是不可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