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学生的就业率和教学质量以及社会评价都在逐年降低中。

上过大学的人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大学的老师比高中的老师要求松很多,大多数时间都是靠学生的自律能力来学习,很多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就会经常性的逃课,甚至十天半个月都不会出现在校园里,老师有时候都不会发现。还有的甚至大学四年,毕业的时候老师都不知道名字的,当然这只是个例。

大家都知道大学的老师都是一些高等院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有一定的地位,那他们为什么不紧抓学生的教学质量呢?

高校老师的压力从何而来(高校老师的压力从何而来)(1)

现在各高校对于大学教师的考核制度是层出不穷,很多时候教学任务反而成了陪衬,而一些科研课题反而成为了这种重要的考核角色。

很多教师反映一年几次的考核让他们应接不暇,而一些高校又以科研为主要的绩效考核内容使很多教师疲于应付而忽略了对一线教育的关心。这是否和教书育人、教育本位有所偏差呢?

在网上大家一般把高校老师们划分成很多个等级:

第一种是院士,这些人都是神,一般都只是在电视或者颁奖会议上露几次面。或者通过媒体的报道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他们的事迹,其他的就不了解了,也没接触过。

高校老师的压力从何而来(高校老师的压力从何而来)(2)

第二种就是各种长江学者杰出青年,他们普遍年龄都在三十五以上了,基本应该都算是中年人。这类老师数量相对比较少,他们学术搞得好,能赚到钱,会从国家和各地政府拿到各种项目款项,少则几十万,多则千万上亿的项目都正常。

也有一些自己开公司的,那么带的学生就是廉价劳动力了,给多给少具体咱也不知道,不过经常有学生抱怨,那自然是少了。到这种级别的,自然不会为了职称而焦头烂额了,毕竟长江学者的头衔不是那么轻易丢掉的,让他们整天去给学生上课自然不现实,只能是偶尔讲个课。

第三种就是各院校真正的杰出青年了,也是国内做学问做教师的主力军了,他们基本上都是讲师副教授职称,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也有一定的讲课能力,在学校老师中能占到半数以上。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做上头的人拉回来的各种项目,然后还得按时给学生们上课,另外就是需要完成各种考核,需要为了评职称付出各种各样的努力,这也是他们最大的压力之所在。

所有高校领导都在说,我们必须重视教学,但是他们一边这样说着,一边看着论文发表的数量,专利申请的数量以及各种出书数量来对青椒们进行考核,对于他们来说是最不公平的。

高校老师的压力从何而来(高校老师的压力从何而来)(3)

还有一种就是刚工作的年轻助教们,他们可能是辅导员,也有可能是一些教授助理,他们的负担相对较轻,毕竟年轻嘛!

职称头衔关系着大学老师们的声誉和收入,而大学老师评职称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业绩成果,其中业绩成果中包括,有没有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的科技奖,成果奖等各种各样的奖项,出版过多少本教材或者著作,拥有发明专利的数量,在哪些学术杂志上发表过论文等等。

随着近些年职称评审下放到各高校,这些业绩成果都需要一定的数量才能有资格评选讲师或者教授,跟教学任务课时考核的条件相比,显然业绩成果的要求更为严苛。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学教师都会热衷于搞科研,搞学术的原因。

因此并不是老师们不愿意花费大量的精力教书育人,而是制度的问题,老师们也是普通人,需要养家糊口。我们应该多为那些工作在高校一线的青年教师们一些理解,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脊梁,青年教师才是学校的希望,社会的希望。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