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时,有个四渡赤水的故事。前不久,借着新一代奔腾B50上市的机会,在秦岭对该车进行了实地感受。秦岭中有4条古道,我一鼓作气,驾车将它们一一拿下,从而创造了一个小小的记录:四跨秦岭。

奔腾b50suv(对全新奔腾B50的印象)(1)

这辆奔腾B50由于是2016年7月才上市的,故被称为全新奔腾B50。最近几年,我国汽车业有个特点,每当推出一款新车,生怕被忽视,都喜欢在车名之前,加个“新”字,如果是换代车型,往往还得加个“全”字。这么做虽然无伤大雅、无可厚非,但我以为纯属画蛇添足。汽车每年会有些小范围的改动,每隔几年会有个更新换代,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都加“新”,甭多,积累几年过后,究竟哪款才是最新的,恐怕不太容易搞清楚。我认为,不妨用年份表达,更为清晰、明确、精准。比如,2016款奔腾,2017款奔腾。

一汽轿车创造奔腾品牌后,已经繁衍出轿车与SUV2个序列,轿车目前有B30、B50、B70和B90,前两款都是紧凑型车,B30主打经济牌,指导价在7-9万元之间;B50档次略高些,最早主推1.8发动机,现在变成了1.4T,指导价在8-12万元之间。至于B70与B90,都是中型车,也就是俗称的B级车,前者指导价10-15万元,后者指导价15-20万元。B90档次最高,虽然最强动力达2.0T,但20万元的指导价多少有些脱离民情。所以,还是B30与B50更接地气。

奔腾b50suv(对全新奔腾B50的印象)(2)

奔腾B50是2009年上市的,2013年有过一次改款,眼下的奔腾B50则是一款全新车型。新车型分为1.6与1.4T2种动力,1.6车型入门价8.18万元,自动挡再加1万元;1.4T车型只有自动挡,入门价10.38万元。我试驾的这款车,是10.78万元的自动运动豪华型。它与8.18万元的入门级相比,除了发动机多个涡轮增压,还有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车身稳定控制、前排侧面气囊、倒车辅助、多功能方向盘、天窗、日间行车灯、仿皮座椅以及定速巡航、蓝牙电话等配置的增加,此外,装饰方面也有少许变化。也就是说,想要得到这些配置,就得多花2.6万元。

奔腾b50suv(对全新奔腾B50的印象)(3)

有人买车喜欢买顶配。奔腾B50的顶配是11.78万元,比我试驾的这款车贵了1万元。配置增加了无钥匙进入和启动、胎压监测、驾驶席电动座椅及座椅加热、车灯自动开启、自动空调。可见,自主品牌车的最大优势是售价与配置看上去更容易让人产生好感,而那些在国内制造的国外品牌,在配置方面显得斤斤计较,甚至给人一种吝啬感——尽管这样的感觉不见得正确,可以用研发成本高、采购成本高予以解释。

就拿家庭轿车中最常见的紧凑型车来说,外来品牌中的佼佼者,售价通常在15万元上下,与之配置大同小异的自主车,往往在10万元左右,价格差距至少30%。如果仅从视觉效果看,主要体现在精致度。前者的手感明显高了不止一个台阶,后者虽然在这几年进步很大,但仔细观察,仍能找出一些不够仔细的地方。就拿这辆奔腾B50来说,它的内饰总的来说还不错,起码很多地方都是软性材料,没有了昔日硬塑料所带来的廉价感,但仿皮座椅的柔软度、挡把附近的电源插座,却处理得比较随意。对于这种情况,我的观点是,市场上多价位的选项,是件天大的好事,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人们——如果您经济比较富裕,就买辆15万元的车,如果想节约些,就买辆10万元的车,如果收入比较低,还有6万元的车——虽然都属于紧凑型三厢轿车,但可选范围很大。很好。

在目前的紧凑型车中,奔腾B50档次居中。不过,刚才的议论仅指视觉效果,而汽车不能只靠脸蛋混饭吃,它的品质、它的动力、它的操控,恐怕更为重要。此次秦岭之行,单看公里数的话,只有不足5000公里,但涉及到高速公路、盘山公路,此外还会有很多崎岖且坎坷的小路,对车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

对奔腾B50安全、空间与配置的感受

全新的奔腾B50有8款,其中5款配备了车身稳定控制,具备该配置车型的最低指导价是9.58万元。还算说得过去。目前,这项配置是比较有效的主动安全配置,有些国家已经将其列为必备品。同样比较有效的主动安全配置,比如方向盘、座椅、灯光、后视镜等,奔腾B50的表现有好有坏。

其中,它的方向盘只能上下可调,无法前后可调——如此要求一辆起步价8万元的车,似乎有些不讲理,因为,即使一些售价高达18万元的中型车,仍有不具备这个功能。实际上,为了让不同身材的人都能获得理想且安全的坐姿,方向盘前后可调,其实与座椅高低可调一样,都是有必要的。

奔腾b50suv(对全新奔腾B50的印象)(4)

8款奔腾B50当中,有7款具备日间行车灯,这是个很好的优点。但车灯自动开启,只有顶配车型才有。车灯自动开启并无多少技术含量,但不知为何现在并不普及。对于有良好驾驶习惯的人来说,这个配置可有可无,但对于一些把车灯单纯理解为照明、忽略其警示作用的人来说,这个配置对安全的保障极为重要。毕竟,有些人在进入地下车库、过隧道,以及天色昏暗时,总是想不起开灯,对其它车辆,多少构成了一些威胁。此外,8款车型中,有5款具备倒车雷达与视频,对于倒车辅助,我觉得唯有双管齐下才是最理想的,单有雷达或视频,都不如两者皆备。奔腾B50的倒车辅助利弊各一:优点是画面具备指示线,按照标线倒车,即使是新手也比较容易。缺点是反应迟钝。每次挂上倒档,至少3秒以后才会出现画面。以至于有好几次,我都快要完成倒车了,画面才送上。

奔腾b50suv(对全新奔腾B50的印象)(5)

奔腾B50的后视镜虽然是电动调节,但加热装置仅在顶配车型中才有(尊贵型),按照配置表看,其余7款车均无。我开的车辆是次顶配(运动豪华型),但不知何故,也装有这个配置。离京那天,正值下雨,后视镜一片模糊,但打开加热开关,几分钟后,视野变得清晰起来——多年来我一直强调后视镜加热对于安全的重要性,无奈截止到现在,即使某些30万元的车,仍然没有配备。

奔腾b50suv(对全新奔腾B50的印象)(6)

空间方面,奔腾B50的轴距是2725毫米,按照老观点,轴距2.7米是紧凑型车与中型车的分水岭,但这几年轴距普遍拉长,尽管如此,2725毫米在紧凑型车里,也算是大号的。如此一来,奔腾B50的空间还算不错。后排中间位置的地板上有凸起,但高度比较矮,基本上没有对第5人的乘坐构成妨碍。

奔腾b50suv(对全新奔腾B50的印象)(7)

从配置表看,行李仓容积为435升,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成绩,比如,威朗是460升,朗逸是478升,速腾是510升,标致308是565升。还好,厂家为它设计了座椅折叠功能,预备万一装载比较长的物体,也能完成任务。这一点比北京现代做得好,后者无论是悦动还是领动,后排座都处理成固定模式,无法折叠。询问厂家为何将一款家庭轿车的功能价值设计得如此之低。回答是多数人不重视这一点。问题在於,多数人尚处在对汽车真谛并不清楚的阶段,厂家有义务把产品做的更加适用,而不是趁着大家还不是很清楚时,就借机缩水。话虽如此,奔腾B50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它的后排座只能整体折叠,无法分段折叠,且折叠时需两手同时扳动两端的按键,操作不便。

奔腾b50suv(对全新奔腾B50的印象)(8)

总体而论,奔腾B50的配置与乘坐空间还说得过去,只是豪华版的仿皮座椅很硬,不太舒服,此外,如果后排座再加个阅读灯,就好了。

对奔腾B50动力与操控的感受

奔腾B50有1.6与1.4T两种发动机,这次试驾的是1.4T车型,匹配的是爱信制造的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以日常驾驶而论,这台机器的增压并不突兀,或许这可以算作优点。事实上,一些增压机往往具备这样的表现——1800转以内时,增压效果基本可以忽略,此时发动机有力不从心之感,尤其是走走停停的市区,基本上属于“吭哧、吭哧”的状态。当转速达到2500转时,扭矩突然爆发,仿佛有人在后面踹了一脚,车子骤然向前。或许有人喜欢这种瞬间的提速,但我不敢恭维,我更喜欢线性的加速,比较舒服。奔腾B50的这台增压机在1200-1500转之间,虽然也有乏力感,但并不明显,也许与这辆车自重不大有关(1.4吨)。当转速到了1600转时,乏力感逐渐消失,可以正常驾驶。如果猛地把油门踩到底,加速确实快了许多,但也没有感受到特别强烈的爆发点。

在曲折的山道上,偶尔出现可供超车的直道,为了安全起见,必须以最快速度完成超车,此时大概是增压机最有价值的时刻,这台机器虽然爆发并不明显,但提速感觉还凑合,踩油门与提速之间的迟滞并不明显(有些车该现象很显著)。通过计时得知,时速60加速到时速100,用时7.5秒。相比之下,RAV4的成绩是6.5秒(2.0),CR-V的成绩是5.7秒(2.4)。

奔腾b50suv(对全新奔腾B50的印象)(9)

不过,奔腾B50有个很大的缺点——噪音。每次提速时,机仓内都能传出富于节奏感的马达声,在沙石路面或积水路面上,石子与水打在底盘上的声音,也极为清晰且逼真地传进车厢——仿佛底盘上没有任何防护。

奔腾B50的发动机是一汽集团自制的,变速器采购于爱信。两者匹配的还可以,至少驾驶感觉并无不妥之处。爱信的6速变速器是款非常成熟的产品,在很多中外车型上都有应用,其品质的可靠性值得信赖。油耗方面,仅从仪表盘观察,走在拥堵市区时油耗约为10升,郊外则下降到6升多。以我此次从北京前往秦岭,并4次跨越秦岭的记录来看,全程4000多公里,总平均油耗8.2升。

在4000公里的旅途中,大约将近2000公里是山路,左右急转的盘山道占了相当份额,这辆车的方向表现相当不错,每每过急弯均无需提心吊胆,这里面当然有悬架的功劳,不过,正是因为这份功劳,导致它的舒适性并不高,有“硬”的感觉,当然,所谓“硬”也有座椅的贡献。

总体而论,这辆10万元的车很好地接受了这次考验——不仅是在酷暑中4上、4下秦岭,更有上百公里的山间小道,且全部为沙石路面。但它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完好地回到了北京。与前不久试驾的一款20余万元的车相比,它在很多细节上都还显得比较简陋,但价格相差一倍,性能并没相差多少,起码在这次旅途中也没发现品质问题,再加上领先的配置,这就是它的优点所在。我这么写当然不是说它很完美,也不是想表达20万元的车不值钱的意思。买得起20万元车的人,恐怕根本看不上奔腾B50,但对于收入普通的人来说,这车具备一定的考虑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