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国目前高校招生有哪些专项计划,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专项计划是国家对贫困县区考生实行的招生优惠政策,包括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一般来说,各专项计划均在普通批次以外招生,对于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来说,相当于增加了一次被录取的机会。

高校农村专项计划符合哪些条件(什么是高校专项计划)(1)

这三项计划的区别大致如下:

报考国家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符合报名参加当年统一高考的条件;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国家专项计划中的招生学校为中央部属高校和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实施区域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近几年各地国家专项计划的招生人数增幅明显,对于能够报考国家专项计划的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高校农村专项计划符合哪些条件(什么是高校专项计划)(2)

国家专项计划的报考流程大致如下:

国家专项计划实行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本科计划在本科提前批结束后、本科一批开始前进行投档录取,其中有有政审、面试、体检等特殊招生要求的学校可安排在提前批录取。

高职计划在本科批次结束后、高职批次开始前进行投档录取。

第二,为何要实行专项计划,尤其是国家专项计划?

毋庸讳言,教育机会的扩张优先满足了优势阶层子女的教育需求,而劣势阶层的子女很难获得增加的教育机会。

同时,这种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劣势阶层子女获得的也只是那些质量较低的教育机会。

纵观我国的实际情况,尽管高等教育机会的绝对数量增长明显,但许多学者认为城乡学生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还长期存在,不同区域学生的入学机会差异依然明显,生活在发达地区的城市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入学机会。而劣势阶层如农村学生更多分布在普通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及冷门专业中,高等教育机会的质量不平等进一步加剧。

北京大学蔡元培先生塑像

因此,为实现社会纵向流动,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与优势阶层子女展开激烈竞争,但在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阶层开始固化的今天,寒门子弟通过教育渠道获得升迁性社会流动却越来越难,考上重点高校的渠道越来越窄。

若教育扩张无法增加弱势群体获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那么应该通过制定专门的倾斜性教育政策,及时补偿改革对他们可能造成的机会损害。

通过保障名额、考分优惠等措施,即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国家其实已经很好地打通了一条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通道,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公平。

其中,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 招生学校为中央部属高校和各省市自治区所属重点高校,实施区域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

第三,高校招生中的专项计划,最终造成了哪些效果?

2014年国家开始划定重点高校并实施专门针对农村学生进行招生的“高校专项计划”。

依据阳光招生网公布的消息,就2014年到2018年招生数据来看,总体上,不管是何种专项计划的招生方式,高校均提高了农村学生的优质教育入学机会,均提高了重点高校中农村学生的生源比例。

相比较而言,这种“补偿”的招生方式确实能体现高校专项计划政策的补偿性质,能落实政策的补偿作用,使得在经济和教育水平上处于弱势的生源地获得更多的补偿机会。

从招生效果来看,专项计划实施成效显著,但是,很多弊端也同时出现了。

比如,有研究发现,专项计划学生的高考成绩及大学学分绩显著低于非专项计划学生。他们各方面的学业准备处于相当劣势,并对其大学初期学业表现差异有显著影响。

除了学习成绩以外,专项计划学生的学业适应状况不容乐观,他们在“课程设置”“目标规划”“时间安排”“学习策略”和“教学模式”方面与非专项计划学生之间的适应差距最大,且总体学业适应不良的学生比例偏高、过渡适应期较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