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22指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新动态预后指数)(1)

自1993年引入以来,国际预后指数(IPI)被用于评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包括年龄、体能状态(PS)、Ann Arbor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结外受累。近年来,随着DLBCL诊断及治疗的不断发展,DLBCL患者的临床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尤其是高危患者。尽管IPI目前仍然具有预测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但其预测初诊DLBCL患者治疗失败的能力显著降低。调整后的IPI(R-IPI)和NCCN-IPI使得其预测初诊DLBCL患者治疗失败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尽管测量方法存在差异,但采用18F-FDG-PET-CT测量的代谢性肿瘤体积(MTV)可预测DLBCL患者的临床预后。有研究显示,MTV在预测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方面,独立于IPI。目前,尚不清楚如何更好使用MTV或与IPI模型中的因素联合来预测DLBCL的临床预后以及治疗失败的风险。基于此,该研究旨在将MTV与IPI模型中的因素组合,以确定预测DLBCL患者生存期的最佳模型。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了1241例初诊DLBCL患者,来自5项已发表的临床研究、且具有可用的基线18F-FDG PET-CT检查结果。其中3项研究为观察性研究(GSTT15、NCRI和SAKK),2项为随机临床试验(HOVON-84和PETAL),各治疗组之间的PFS和OS无显著差异,允许进行合并分析。主要研究终点为新预后模型对初诊DLBCL患者3年PFS率的预测价值,次要研究终点为新预后模型对初诊DLBCL患者3年OS率和3年至疾病进展时间(TTP)的预测价值。以逐步方式检查患者生存终点与MTV和IPI及其组成因素的相关性:1)确定MTV与患者生存期关系的最佳表达阈值;2)比较MTV与IPI模型对DLBCL患者的结局预测价值;3)比较MTV与IPI模型或其中的因素组合后对DLBCL患者的预测价值,以确定其最佳预后预测模型。

研究结果

>>>>

患者基线特征

研究者们将5项研究的临床数据和MTV测量值合并为一个包含1241例患者的数据集,患者基线特征见表1。其中99.0%的患者给予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治疗。中位随访55个月,整体患者的3年PFS率为74.5%(95%CI,72.1-77.0%),3年OS率为81.8%(95%CI,77.7-84.0%),3年TTP为79.7%(95%CI,77.4-82.0)。患者的中位MTV为307.9mL。患者的TTP结果与PFS和OS相似。

表1:纳入研究的患者特征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22指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新动态预后指数)(2)

>>>>

MTV与患者生存期关系的最佳表达

线性样条(LSP)模型的MTV以及其与患者PFS的对数转换风险比(log HR)显示如图1。MTV值低于中位数的患者(MTV每增加100mL,log HR增加0.39095)的log HR增加速度快于MTV值高于中位数的患者(MTV每增加100mL,log HR增加0.03639)。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22指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新动态预后指数)(3)

图1:患者PFS(对数转换)HR与MTV之间的关系

>>>>

比较MTV与IPI预测DLBCL患者临床结局性能

MTV的一致性(PFS和OS的c指数分别为0.650和0.667)高于IPI(c指数分别为0.619和0.646),且MTV的AIC值最低。因此,MTV与IPI相比,能更好的预测DLBCL患者预后。

>>>>

DLBCL最佳预测模型

在AIC和交叉验证的c指数的基础上,联合MTV和IPI的模型对于DLBCL患者PFS和OS的预测能力优于单独使用MTV或IPI模型。在所有模型中,MTV始终是DLBCL患者PFS和OS的最强预测因子。因此研究者们决定将MTV与年龄和分期的组合视为最佳预测模型,因为其始终属于三种最佳模型之一,尤其是与MTV IPI模型相比,对DLBCL患者的OS和TTP的预测得到改善。研究者们进一步比较了MTV、年龄和分期与IPI的新模型,将研究人群分为4组,各组患者占比情况与IPI模型类似。Kaplan-Meier分析(图2,图A-D和B-E曲线)显示,新模型-国际代谢预后指数(IMPI)高风险组患者的3年PFS和OS率分别为55.0%和60.3%,而IPI模型中高风险组患者的3年PFS和OS率分别为58.0%和66.4%。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22指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新动态预后指数)(4)

图2:根据IPI和MTV-年龄-分期(IMPI)预测模型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按(A)IPI模型、(B)与IPI类别组规模相同的IMPI、(C)低-中-高风险类别(60%-30%-10%)的IMPI分层的3年PFS生存曲线;按(D)IPI类别、(E)与IPI类别组规模相同的IMPI分层,和(F)低、中、高危类别的IMPI的3年OS生存曲线

研究者们依据IMPI与预期的临床结局将DLBCL研究人群分为三组,其中高风险组对应为原发难治性患者(占10%),中等风险组对应为初始治疗缓解后复发的患者(占30%),低风险组对应为长期缓解的患者(占60%);生存分析显示IMPI预测预后的性能极佳,三组患者临床预后分离,尤其是对高风险组患者预后预测的性能优于IPI。IMPI中高风险组患者的3年PFS和OS率为46.3%和51.5%,而IPI模型中高风险组患者的3年PFS和OS率分别为58.0%和66.4%。

此外,IMPI模型可用于使用数据补充中给出的回归公式和PFS计算器估计DLBCL个体患者风险概率,患者示例见图3。IMPI即MTV年龄-分期模型的验证试验进一步证实,其在预测DLBCL患者的PFS和OS方面始终优于其他现有预后模型。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22指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新动态预后指数)(5)

图3:使用SUV0-10量表的最大强度预测:(A)根据MTV模型的高风险患者和(B)根据MTV模型的低风险患者

研究结论

该研究基于临床试验中初诊DLBCL患者的MTV、年龄和分期数据,提出了一种简单稳健的新预后模型(IMPI),可用于临床实践;而且该模型作为连续变量,允许对DLBCL患者结局进行个体化预测。

参考文献

N George Mikhaeel , Martijn W Heymans , Jakoba J Eertink,et al. Proposed New Dynamic Prognostic Index fo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International Metabolic Prognostic Index. J Clin Oncol. 2022 Mar 31;JCO2102063.

审校:Quinta

排版:Quinta

执行: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