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巨著,《三国演义》极其成功的塑造了诸葛亮这个核心人物,依此改编的影视剧也都圈粉无数。小说中把诸葛亮描写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冠绝群雄,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小说过于寄出诸葛亮的个人英雄主义,难怪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时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言下之意小说对人物刻画分寸过分,适得其反。

怎样评价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真的聪明)(1)

小说终归是小说,只是依据史料臆想扩展出来的。那么抹去主角光环的诸葛亮,到底是什么样的实力呢?我们通过解密真实的”三顾茅庐”来猜想一下。

官宦世家的出身

看过三国的读者都会知道,小说中诸葛亮的对手都会称其为“诸葛村夫”,说明他出身乡野身份卑微。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历史上诸葛亮实则出自官宦世家,年少时父母双亡他投靠到叔父门下。后来叔爷去世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陇上。由于诸葛亮向来志向高远,常常自诩比肩古代名相管仲、乐毅,因此在南阳一带圈子里小有名气。

而此时,刘备还在新野,缕缕挫败,正急于找一个谋士来帮自己出谋划策,当时有一个叫徐庶的人向他推荐了诸葛亮。于是,中国历史上就上演了名垂千古的经典故事——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真相

《三国演义》中为了突显刘备的礼贤下士、求才若渴,以及诸葛亮的超凡脱俗和高尚情操,浓墨重彩地大篇幅讲述了刘备三登诸葛之门,诸葛亮被感动,道出了举世闻名的《隆中对》,为刘备作出了立足荆州西进蜀川,继而三分天下的谋略。同时答案出山辅佐刘备争夺天下。

怎样评价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真的聪明)(2)

而史料中对于此事的记载却寥寥数字,“凡三往,乃见”。由此可见,刘备确实是前往多次才见到诸葛亮,至于其中的曲折情节显然不屑描述,只是一种寻常求访而以。“三顾茅庐”被传扬的神乎其神,重在刻画诸葛亮主角的出仕历程,同时也成为古代才子们渴求明主知遇的美好寄托。

运筹帷幄匡扶蜀汉

草船借箭、舌战群儒、巧借东风、三气周瑜、火烧赤壁……这些词语都对映一个诸葛亮出道后叱咤三国的经典故事。很多故事也入选了我们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让我们从小就有一种学习知识原来可以如此神气的美好憧憬。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三国格局显然不是一个文人“神机妙算”算出来的,诸葛亮的政绩也不会像小说里面描述的那么丰满。

诸葛亮出道以后在刘备身边仅仅是一个谋士,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到军务大事,小说中很多奇谋故事要么子虚乌有,要么张冠李戴反正都给了诸葛亮。刘备立足荆州以后开始西进,却没有带上诸葛亮,而是带着军师庞统一同前去,诸葛亮被安排在后方协调粮草。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刘备在外面东征西讨,诸葛亮镇守后方管理后勤。

怎样评价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真的聪明)(3)

那么刘备上战场为何从不带上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呢?刘备识人用人的本领后世公认的,他不用诸葛亮打仗考虑最大的因素就是诸葛亮性格持重不善机变,擅长内政。直到刘备驾崩,刘禅继位之后,诸葛亮辅政,才真正掌握朝中大权,同时也是检验他军事谋略的时候。继承先帝遗愿恢复汉室,诸葛亮开始北伐,史称”六出祁山”。

而事实恰恰证明,刘备看人是对的,诸葛亮缕战无果最终积劳成疾,郁郁而终,同时也引发很多争议。后来诸多军事家一致认为,诸葛亮不善用兵,一味的穷兵黩武严重内耗,直接导致蜀汉的灭亡。《三国志》作者也评价他”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诸葛亮用兵过于稳妥,步步为营,不善于出奇兵,错失很多机会。

两朝开济,鞠躬尽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白居易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李白

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王安石

南阳高卧隐人龙,出处躬耕莘野同。——金朋说

退去主角光环和传说,又是什么让诸葛亮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呢?一个字:忠!

刘备临死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怎样评价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真的聪明)(4)

刘备死后,身为托孤大臣的诸葛亮想要夺位,可以说是易如反掌,但是他没有这么做。正如他在《前出师表》中所述一样,他几乎以一已之力撑起蜀汉多年,不辞辛劳,事必躬亲,最终累死沙场,完美的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尽管诸葛亮在军事才能方面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但是在内政方面确是能手,朝政上下梳理的井井有条,对西蜀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影响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