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即战情,讲得是兵贵神速。此次雷神山、火神山特种医院的修建再次验证了“中国速度”。党中央雷霆发令,数万建设者雷厉风行,短短几天,一座现代化医院就矗立于江城之滨。

众所周知,雷神山、火神山的名字均有含义,在八卦中,火属于离卦,雷属于震卦,都有镇压并克制邪恶的力量。

“雷、火”的威力,在汉族先民的文化创造过程中得以体现。面对乌云密布、霹雳闪电、雷声滚滚的自然现象,先民脑海中幻化出一位喑呼叱咤、相貌恐怖的“雷神”形象。《山海经•海内东经》里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宋人梅尧臣的诗里也说“人身兽爪负鼓驰”。看得出除相貌奇特外,最明显的是这位“雷神”带着“鼓”这种乐器横天而来。而且还不止一面“鼓”,东汉王充《论衡•雷虚篇》曰:“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叩击之意也。”

雷神山火神山成立日期(雷神山火神山的)(1)

可知古人对于“雷神”所发出的声音是最印象深刻的,所以在创造汉字“雷”时,重点是要突出其“雷声大作”。但听觉很难描摹,只能转化为视觉。繁体的“靁”中的“畾”并非三个“田”字,而是用形体描摹出雷声阵阵,如车轮般滚动而来的样子。只是由于隶变,原本圆滚的雷声变成了方正的“田”字,简化后又减为一个“田”字,成了“雷”。至此“雷声滚滚”的样子再也看不到了。

雷神山火神山成立日期(雷神山火神山的)(2)

(金文中的“雷”)

“雷”字重在其声,“火”字则可见其形。先民对“火”的崇拜与畏惧自然也在其童年留下了印记。《山海经•海外南经》说“南方祝融兽面人身,乘两龙。”晋代郭璞注:“火神也。”火神的法宝自然是火。这是甲骨文中的“火”,就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外形。而今天的“火”字则已是抽象后的符号而已。

雷神山火神山成立日期(雷神山火神山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