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瞬间让你觉得读书很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读书的感受散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读书的感受散文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读书很重要#
赵利民
在我们的生活中,读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读古今书籍犹如欣赏美丽的画卷,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缤纷无限,中外新奇事物琳琅满目。我们徜徉在书的海洋,朝可拜谒孔子,暮可走访太白;夏可观十里荷花,秋可赏三秋明月;心向南可流连江南雨巷,意在北可驰骋塞外草原……读书,给了我知识,给了我乐趣,更给了我力量。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让我知道了怎么待人接物?怎么解除困惑?怎么为人处事?怎么反败为胜……有书可读,实在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喜事、乐事、快事!读书,学到了知识。丰富了大脑,增长了见识,增加了乐趣,增添了力量。通过“书籍”这座桥梁,我们可以与智者交流,借鉴历史,展望未来,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口。书,是我的导师,也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伴侣。前苏联大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难怪有人说,如果没有书籍,人类只是一个躯体:有了书籍,如同给了人们一次重生的灵魂。
我小时候,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紧接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一是人们经济生活普遍困难,二是当时社会上宣传“读书无用论”,因此,人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读书,就成了我当时生活中的一部分。书,给我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充实着我的生活;书,给了我很多的“养分”,是我知识的源泉,让我开阔了眼界;书,像阳光、像雨露,滋润着我这棵小树更加茁壮的成长!
我记得我上小学以后,一本一毛来钱的小人书(画本),如《红灯记》《地道战》《东郭先生和狼》《智取威虎山》《一江春水向东流》《敌后武工队》等连环画册,大家争相传阅,有些甚至缺头少尾,大家仍然看得津津有味。当时“破旧立新”,书籍除去《毛主席语录》本和《毛泽东选集》四卷外,能够见到的书籍,可以说少之又少。我家里有一本《农民识字三字经》的书(书中讲得是农业生产基础知识),只有前半部分,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说实话,这本书也可以算得上我的启蒙读物,因为书上的字,都带有拼音,通过看书,我认识了不少生字;年龄稍大些,我姐姐夹鞋样的一本旧《红旗》杂志,我翻来覆去地看;走亲戚时,我从我舅家拿回一本《艳阳天》,我不知道翻了多少遍,尽管书中有些内容似懂非懂,许多字还不认识,但囫囵吞枣,大概了解了书中的内容;后来,我大哥给了我一本《西沙儿女》,我连着看了好多遍,记忆在心,有些段落,几乎都能背了下来;我大哥知道我爱看书,又给我找了几本旧书刊如《诗刊》《中国青年》《华北民兵》《吕梁英雄传》《山药蛋派作品选》等,我依然看得津津有味;再后来,我二哥上了大学,放假回来,经常在回家途中买些报刊在火车上看,如《故事会》《民间文学》《青春》《春风》《上海文学》《人生与伴侣》等,我见到后如获至宝,经常读得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有一次我二哥放年假回来,带回一本他在火车上买的《十月》杂志,我记得从早上吃完饭,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才把那篇小说看完,连午饭都没有顾得吃。
可能跟读书有关系,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每一次作文,我几乎总是一气呵成,因为我的阅读范围较广,写起作文来也就比较得心应手,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经常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老师把我写得作文,当做范文给同学们在课堂阅读。甚至贴到教室后面的学习专栏,供同学们欣赏。有些同学害怕上作文课,不想写作文,我巴不得每天都有作文课。也许是虚荣心作怪吧,因为几乎每上作文课,我写的作文,都会被老师表扬。个别同学奉承我是“作家”、“文学家”等之类称号。我也一心做着“作家梦”。因为听人说,作家不仅工作体面,受人尊敬,除有工资外,而且还能额外挣稿费,简直就是名利双收,是天下最好的职业。慢慢自己也就飘飘然起来,好像自己果真能成为未来的“鲁迅”、“朱自清”“郭沫若”、“高尔基”、“莎士比亚”……
习惯成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真的爱上了读课外书。读书,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了我的一种乐趣;读书,让整个世界变得无限美好,令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让个人变得更有品味。 因此,我读的书越来越多,读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我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快乐,使我的知识更丰富。所以,我每次写作文时,总是得心应手,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引来同学们羡慕的目光。这也许就是我爱上读书的结果!
因为读书,我经常在上数学课期间,看课外书。因此,我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学习中出现了严重的偏科现象,(后来,我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影响到考试总成绩,虽然开始醒悟,但悔之已晚,要补回来,谈何容易)。记得参加中考的时候,我的文科科目成绩,分数遥遥领先;理科科目成绩,考得一塌糊涂。总成绩以二分之差,名落孙山,无缘上高中。当时,我们家经济非常困难,按照我父母亲的意思,能考上,他们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们上学,考不上就回家务农,帮助家里减轻生活负担。于是,我停止了学业,准备干农活。
我中考落榜后,当时我身体非常虚弱,体重只有九十来斤,眼睛高度近视。那时候,我二哥大学毕业不久,在大同矿务局师专(后改为大同矿务局职工大学)当大学老师。他知道我干农活比较吃力。回到家后,他做通父母工作,想领着我到外面见见世面(当时我还没有到过稷山县以外的地方),顺便在大同找点活干。于是,我们坐公共汽车到侯马,从侯马坐火车到了省城太原,我二哥领着我逛了太原迎泽公园、动物园、五一百货大楼等。第二天计划领着我再去逛商场时,我开始不愿意了,我要找新华书店,二哥笑着说“你不念书了,又不做学问,逛书店干什么?”因为读书对于我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不读,会感到窒息,多读,好处多多。我酷爱读书,有句名言说得好“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我当时的生活的确是这样,我宁可一日无菜,也不可一日无书。书,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带给我无尽的快乐。我给二哥说了“我的作家梦”想法。我二哥拗不过我,只好陪我逛书店,在书店,我买了一套《红楼梦》和一些文学书籍;在太原停了两天,我没心思闲逛,我二哥领我坐火车去了大同。到了大同后,我二哥带我参观了云冈石窟、九龙壁,华严寺等名胜古迹,逛了大同公园。其余时间我自己看书。那几天晚上,我临时在我二哥的办公室床上休息(二哥另有住处)。办公室放着许多报纸,我如饥似渴,每天看报纸到深夜,专门看报纸副刊里的文学作品。
我二哥的一个学生,在大同矿务局燕子山工程处做技术员,他到矿务局见我二哥时,看到我后,说可以给我找到活干。二哥告诉他,我身体较弱,他给我找了个在包工队看施工材料的活。工地白天施工,看材料主要是晚上巡逻。白天基本没事,那时候,燕子山工程处街上没有书店,白天,我经常跑到工程处附近邮局报刊零售摊,购买杂志报刊阅读。当时,大同矿务局燕子山工程处有个广播站,通过几个高音喇叭,每天早、中、晚广播站都播放全国、全省、本处新闻,流行歌曲以及施工安全知识等。听了几次他们播出的本处新闻之后,当时认为,我也可以写,颇有“腹有诗书气自华,手捧宝书闯天涯”的味道,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的写作热情开始蠢蠢欲动,把听到的包工队里发生的一些新鲜事情、好人好事、先进人物也写成新闻稿件、文学作品投到燕子山工程处广播站,没想到第二天竟然在高音喇叭里播放了。之后,我几乎每隔一两天,就投一篇,专写所在包工队里发生的新鲜事、好人好事,如果没有新闻材料,就根据包工队里的先进人物事迹写成散文,只要是我写得稿件,第二天,准能在高音喇叭里播放。过了大概两三个月时间,有一天傍晚,我正在吃饭,两个穿着干部衣服的人在一个工区领导的陪同下,竟然到包工队指名道姓来找我。工区领导介绍,年轻的干部是燕子山工程处广播站的工作人员,年长的干部是工程处的工会副主席。工会副主席说,他看到我在广播站写得稿件,特地来看看我,并给我带来了几本稿纸,鼓励我继续为工程处广播站多写稿。问我还有什么困难没有?我说,我在工地看材料,白天时间较多,就是缺少书读(我知道燕子山工程处有个职工图书馆),工程处的图书馆能不能允许我借书?工会副主席立即答应,当然可以,明天就给你办个《借书证》。没想到,第二天,广播站的同志就给我送来了《借书证》。燕子山工程处的图书馆并不怎么大,我一有空就去图书馆借书,白天吃完饭,找个安静地方,沉浸在书堆里——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游览祖国的壮丽山河;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妙;同古今圣贤对话,与中外作家谈心……看书时,我如痴如醉,一会让我开怀大笑、一会让我泪流满面、一会让我深沉思考;在燕子山工程处图书馆,我借阅了不少书籍,如《战争与和平》《普希金诗选》《茅盾作品选》《第二次握手》《高尔基文集》《爱的教育》、《高山下的花环》《三国演义》、《十万个为什么》等,博览群书能使人智增百倍,对我受益匪浅。俗话说得好:“风月为益友,诗书为良师。”生活中如果缺少了书,就将变得枯燥乏味。在燕子山工程处看施工材料期间,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正因为有了书的陪伴,我的生活过得非常充实、有意义;有一次,我回到大同矿务局我二哥那儿,我二哥几个朋友找他聊天,当我听说其中一个是《大同矿工报》社的编辑时,我插嘴说,我也爱好文学写作,经常给燕子山工程处广播站投稿。我二哥那位报社编辑朋友鼓励我也可以往他们《大同矿工报》社投稿,并当场给我留下了报社联系地址。到燕子山工程处后,我给《大同矿工报》社陆陆续续投了6篇散文,其中,《大同矿工报》副刊用了5篇。卢俊说:“耐心虽苦,成果却甜。”通过我的努力,感到自己就是一个朴实的劳动者,辛苦的耕耘着。而上帝喜欢照顾勤劳的人。我得到的是大家的肯定,累累的果实,似蜜的甜泉。
后来,我二哥这位报社编辑朋友,通过看我写得文章,再三劝我二哥给我父母亲做做工作,说我确实有写作天分,岁数不大,身体单薄,最好不要在包工队里浪费时间,还是继续念书吧。因我小时候体弱多病,身体比较虚弱,加上我大哥、二哥多次给父母做工作,父母亲终于破例同意让我继续补习,冲刺第二年的中考。我补习了几个月,那一年,恰巧学校初中由原来两年制改为三年制,太阳中学(高中)也由招收高中生逐步改为招收初中生。因太阳高中高考完学生毕业后,空出教室,决定在太阳、修善两个公社,招收两个初中年级班。通过考试,我顺利录取(分到了初一班),并且,作文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名(考了满分。我记得作文是根据一段古文,写出一篇1500字的文章),语文老师把我的作文,作为范文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诵读。后来油印了我的作文,发给同学们阅读学习。当时,太阳中学有了阅报栏,我坚持每天凑空都去阅读,了解国内外新闻大事,阅读报纸副刊文学作品。我家里经济困难,虽然没有订过报刊杂志,但我的作文写得好,同学们订的报刊,愿意借给我看。我经常看得有《作文通讯》《中学生作文》《作文周刊》《语文报》《少年文艺》《山西青年》《少年文史报》《名作欣赏》《读者文摘》等。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了我的乐趣。“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营养品。”人不吃东西固然会饿死,人要是不读书,精神世界会感到特别空虚。只有置身于书中的人, 才能体验其中的乐趣和奥妙。
通过中考,我考上了当时的稷山县重点中学——清河高中,该校不仅有图书馆(室),也有阅览室(每天下午活动时间开放一小时),我不仅能阅读时尚报刊杂志,如《散文选刊》《小说月报》《当代》《收获》《北京文学》《文学青年》《报告文学》《今古传奇》等,而且从图书馆借阅了许多中外文学名著。《鲁迅全集》《赵树理文集》《莫默桑文集》《莎士比亚作品选》《悲惨世界》《青春之歌》《朱自清散文》《贺敬之诗选》等。我爱看书,书,就像一个五味瓶带给了我丰富的生活;为我开启了智慧心灵的锁;也像一艘大船,带我驶入知识的海洋!如果把知识比作花朵,那书籍就是深扎泥土的老根;如果把知识比酒瓶,那书籍就是甘甜可口的美酒;如果把知识比作夜空,那书籍就是那颗颗耀眼的星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知识的海洋,我对书那是如痴如醉。在仔细阅读的同时,我坚持认真积累笔记资料,分门别类,我分类为“名言警句”、“人物形象描写”、“心理刻画”、“场景描写”、“好词好句”等等,后来整理了三十余本。参加工作以后,利用业余时间,我先后报名参加了《山西青年》杂志开办的“刊授大学”文学创作学习、《文学青年》杂志举办的“文学写作函授班”、鲁迅文学院举办的“文学创作函授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我以后的文学写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俗话说:“有牙的无锅盔,有锅盔的无牙”。参加工作以后,读书无论经济条件、还是学习环境,比工作之前可谓天壤之别。本世纪初,我学会了用电脑办公,在网上看书、写作、投稿更方便、更快捷、更经济了。但单位工作学习,家庭人情世故,个人人际交往……诸多事情,千头万绪,慢慢消磨了我工作前的勇气和斗志,个人精力和时间,也大打折扣,几乎没有认认真真看过一本好书,没有仔仔细细阅读过一部文学名著,虽然很想写作,但整天人浮于事,心情浮躁,以抽不出整块时间为理由,更以静不下心来为借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慢慢也就放弃了文学写作的欲望。我这个人本来就性格内向,处熟不处生,平常寡言少语,不善交际,更没有过多业余爱好。除正常上班外,平常忙忙碌碌,昏昏沉沉,虚度着大好时光,业余时间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就连我自己,也道不清、说不明。直到2017年,单位进行体检,检查出我有轻微脑梗迹象,我爱人劝我还是想办法多用用大脑,不然有可能患“老年痴呆”的风险。人的一生,健康最重要。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于是,我充分利用晚上、星期天、节假日的空闲时间,重新拾起了自己以前的业余爱好——文学写作。忙里偷闲,又开始了写文章。写好的文学作品投递给有关报刊和公众号平台。随着媒体的不断发表,我的文学创作热情竟然停不下来了,多年的生活积累接踵而来,浮现在脑海,争先恐后地涌入笔端,竟然成了我文学创作用之不竭的源泉。这样,我的业余时间也有了事做,大脑也得到了锻炼,文友们切磋交流也拓宽了人际关系,真可谓歪打正着,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的名言,给我读书指明了前进的、光明的、灿烂的方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写出更优秀的文学作品,于是,我制订了较为全面的读书计划,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因为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更有智慧;因为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使人的心情变得更加开朗、更加阳光、更加快乐;因为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使人从书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对生活充满无限的信心。一本好书,如一杯咖啡,让我在苦中寻找那一丝香甜;一本好书,就是一座宝藏,给我知识,教我做人,使我能够健康成长;一本好书,能够启迪人的很多无限梦想,带我去了解我所不知道的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通过读书,使我对生活、人生充满了信心,给我鼓励,给我勇气,给我希望;通过读书,让我获得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指引着我学习前进的方向;通过读书,给我温馨、宁静、心安理得的快乐,是名利、金钱不可比必拟的。书,既是我最敬爱的导师,也是我最亲密的伙伴,更是我永远的良师益友。与书为伴,将会伴随我的一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用自己的“心书”,进一步去感悟丰富多彩的辉煌人生!
作者简介
赵利民,男,汉族,1963年生,山西省稷山县人,爱好写作。多次在《作家》《山西日报》《作家联盟》《咱们村》《今日头条》《东方文艺》《简书》《乡土作家》《南国红豆诗刊》《生活晨报》《山西农民报》《山西作家文苑》《当代文艺》《老家山西》《作家新干线》《百家号》《郁江文艺》《古运新城》《三晋文学》《新边塞》《金石文学》《新田》《汾河家园》《绛州文学》《山西人口报》《大同矿工报》《洛阳人口报》《枣花报》《后稷文苑》《侯马报》《侯马作协》《稷人说稷》《稷山文艺》《今日侯马》等报刊、公众平台发表小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文学作品。现任山西省侯马市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