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处(人间词话人闲桂花落)(1)

点评: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

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

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

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处(人间词话人闲桂花落)(2)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宋)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处(人间词话人闲桂花落)(3)

点评:

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从词中“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等语句可以看出,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早春(或初春)。这与韩愈原诗的意思相符。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阳春、晚春的话,那么在花开花落的特征上,与人生的兴衰就有可比性。

根据韩愈的意思,早春就是春天中最好的时令,苏轼采用了这一说,并且说要在这个时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时节,触目伤怀,颠之倒之。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处(人间词话人闲桂花落)(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