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鲷(hēidiāo)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1)

黑鲷

又名黑棘鲷,学名为Sparusmacrocephlus,英文名blackporgy(blackseabream)。俗称有海鲋、青鳞加吉、青郎、乌颊、牛屎鱲、乌翅、黑加吉、黑立、海鲫、铜盆鱼、等。黑鲷呈长椭圆形,体侧扁,体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多光泽,背鳍鳍棘坚硬,臀鳍第二鳍棘尤甚,除胸鳍为灰色,其余各鳍边缘均为黑色。体被栉鳞,体侧通常有5~7条黑色横带。黑鲷吻尖口小上下颌牙齿排列紧密,头部外缘平直,眼上方头骨不隆起。一般体长10~30厘米,最大个体长45厘米,重3000余克。

中文学名:黑鲷

别称:黑棘鲷、乌格、黑格、厚唇

 2、黄鳍鲷(huángqídiāo)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2)

黄鳍鲷

黄鳍鲷

学名sparuslatus,(潮汕俗称)胶辣鱼、又名黄脚立、赤翅、黄立鱼。属海鱼。适应力强,生长快,为中国南方网箱养殖的重要对象。黄鳍鲷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腹面钝圆。体高,头部尖。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尾叉形。体色青灰带黄,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臀鳍的大部及尾鳍下叶为黄色。该鱼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红海及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沿海。在河口半咸水域亦有分布。

中文学名:黄鳍鲷

别称:黄鳍棘鲷、黄鳍,鲛腊鱼。

3、真鲷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3)

真鲷

(pagrosomusmajor),硬骨鱼纲,鲈形目,鲷科,真鲷属。地方名:加吉鱼、红加吉、铜盆鱼、大头鱼、小红鳞、加腊、赤鲫、赤板、红鲷、红带鲷、红鳍、红立、王山鱼、过腊、立鱼。是中外驰名的名贵鱼类。真鲷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每百克可食部含蛋白质19.3克,脂肪4.1克,味道特别鲜美,素有“海鸡”之称。真鲷体色鲜红,日本称红加吉,有吉祥喜庆之兆。真鲷两侧臼齿2行,体红色。红加吉。后鼻孔椭圆形。体扁平椭园形。背鳍12棘10软条,臀鳍3棘8软条,侧线鳞娄53—59,尾鳍边缘黑色。

中文学名:真鲷

其他中文名:嘉鱲鱼、正鲷、加腊、加蚋

地方名:加吉鱼、红加吉、铜盆鱼、大头鱼、小红鳞、加腊、赤鲫、赤板、红鲷、红带鲷、红鳍、红立、王山鱼、过腊、立鱼,有的地区还叫海鲫鱼。

4、石鲷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4)

石鲷

属鲈鱼目,石鲷科的一种。无毒,经济型食用鱼,又称条石鲷。最大体长80cm。本科已知的有7种。石鲷大部分栖息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温、亚热带水域,具有强壮的牙齿和鸟喙般的口部,可将海螺、蚌类、海胆等咬碎吞食,而不能吃水草。有很强的好奇心,被认为是鱼类中智慧型的一种。

中文学名:石鲷

别称:条石鲷,海胆鲷,黑嘴,硬壳仔

外形特征

体呈长椭圆形到卵圆形,稍侧扁,体辐高。头小,前段钝尖。吻短,眼大,侧位,上颌达眼之前缘下方。

小型栉鳞,侧线单一且完全,依背缘弯曲。口小不能伸缩,齿愈合形成类似鹦哥鱼之鸟喙状齿板,且非常强壮有力。但幼鱼时齿为分离的门齿状齿。前鳃盖骨边缘有锯齿。

背鳍1枚,基底长,具11~12棘,且硬棘部较软条部之鳍为低。臀鳍基底短,具3棘,和背鳍软条相当。腹鳍在胸鳍基底略后,有腋鳞。尾鳍截平或凹入。

5、斑石鲷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5)

斑石鲷

(学名:Oplegnathuspunctatus)为石鲷科石鲷属的鱼类,属石鲷科(Oplegnathidae),石鲷属(Oplegnathus),俗称黑金鼓、斑鲷。体黑褐色,有不规则黑斑。分布于朝鲜、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南海、东海、黄海等海域,属于热带鱼类。

斑石鲷系恋礁型鱼类,又被称为“矶钓之王”,强大的牙齿咬合能力往往能将钓线咬断,专业人士在合适的地点苦守一天也未必能钓到,已是矶钓爱好者公认的最具挑战性、最有兴趣钓捕的鱼种。

中文学名:斑石鲷

别称:斑鲷、黑嘴、硬壳仔

世界分布:太平洋

6、五线雀鲷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6)

五线雀鲷

鱼体侧边有4~5条宽黑横带,但本种鱼体色略黄且尾鳍上下叶也没有黑带,。分布较广。白天喜三五成群在水层中觅食浮游动物。也吃小虾、蟹、海藻等,易饲养。

中文学名:五线雀鲷

别称:厚壳仔五间雀

分布区域:印度-太平洋

名称:五带豆娘鱼尾斑豆娘鱼

7、花尾鹰螉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7)

花尾鹰螉

花尾鹰(鱼翁)俗名:鹰斑鲷、咬破布、三康、金花、万年瘦三刀纲目:鹰羽鲷科拉丁名:Goniistiuszonatus(CuvieretValenciennes)英文名:flagfish,spottedtailmorwong中文名:花尾鹰(鱼翁)香港名:斩三刀三刀鱼生于珠江口流域,后海湾及青山湾及南丫岛一带,因鱼背前部分隆起;型似刀而得名。每逢七至九月最当造,只生活于水质清美的地方,常于岩礁活动,捕捉极其困难,故非常罕见

中文名:花尾鹰(鱼翁)

分布地域:西太平洋、南中国海

名称俗名:鹰斑鲷、咬破布、三康、金花、万年瘦三刀

 8、横带髭鲷(héngdàizīdiāo)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8)

横带髭鲷

体呈椭圆形,侧扁而高。一般体长10~15厘米,体重200~400克、背鳍前高度隆起,前鳃盖骨后缘具细锯齿,体被细栉鳞,呈现黄褐色,头和体侧具7条深褐色横带,下颌前部密生小髭,头小,眼大而圆、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为粗壮硬棘,其中第3鳍棘最长,第二背鳍鳍条圆形,臀鳍鳍棘坚硬;尾鳍楔形。第2背鳍、尾鳍及臀鳍为黄色、边缘褐色,腹鳍浅黑色。体侧扁而高,背部隆起。眼大。体色灰褐,体侧具5条深色宽横带。背鳍第三棘与臀鳍第二棘特别强大,背鳍、臀鳍软条部及尾鳍为鲜黄色并具黑缘,尾鳍圆形。

中文学名:横带髭鲷

别称:十六枚、海猴、黑鳍髭鲷等

9、雀鲷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9)

雀鲷科(Pomacentridae)海产小型鱼类的统称,约250种,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和印度洋-太平洋热带水域。雀鲷生活在热带海洋中,是十分美丽的鱼,体形像鲷,但却不属于鲷科,身躯很小,如麻雀般大,所以被称做雀鲷。它们通常以附着在珊瑚礁上的小型甲壳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物。

中文学名:雀鲷

10、斑鱾(bānjǐ)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10)

黑毛

学名斑鱾,辐鳍鱼纲鲈形目舵鱼科。又称瓜子鱲,俗名黑毛、菜毛、粗鳞黑毛,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舵鱼科的其中一个种。分布于全球各大洋之热带、亚热带海域。深度:类栖息深度自潮间带至数十米皆有,水深1~30米。

斑鱾,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11、皮氏叫姑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11)

皮氏叫姑鱼

Johniusbelangerii,石首鱼科叫姑鱼属。小白鱼、赤头、黑耳津、叫吉子、小叫姑。

叫姑鱼与白姑鱼相似,体长而侧扁,尾柄细长,一般体长7~15厘米、体重10~20克、吻钝圆而突出,口小下位,上颌牙外行稍大,排列稀疏,内行及下颌牙都很细小。颌下有5个小孔、头部被圆鳞、体被栉鳞、背侧灰褐,腹面银白色、背鳍较长,前部有一较深缺刻.背鳍鳍条部和臀鳍被多行小圆鳞一直伸达鳍条顶端,臀鳍第二棘长而粗,尾鳍楔形。

中文学名:皮氏叫姑鱼

别称:小白鱼、赤头、黑耳津、叫吉子、小叫姑

12、海鲈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12)

海鲈鱼

海鲈鱼有别于淡水鲈鱼,体型较大,分为白鲈和黑鲈。海鲈鱼体型粗而较长,鳞片十分粗糙,一般身长110-120cm,体重15-18kg,下颌长于上颌,鱼嘴较尖。白鲈背部呈青灰色,腹部较白,体侧有不规则黑色斑点;黑鲈颜色较黑,整体颜色深黑灰色,黑色斑点不明显。

中文学名:鲈鱼

13、鲻鱼(ziyu)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13)

鲻鱼

鲻形目,鲻科。又名:乌支、九棍、葵龙、田鱼、乌头、乌鲻、脂鱼、白眼、丁鱼、黑耳鲻。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500~1500克。全身被圆鳞,眼大、眼睑发达。

中文学名:鲻鱼

别称:乌鱼,俗名青头仔(幼鱼)、奇目仔(成鱼)、信鱼、正乌、粗鳞鱼

14、红友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14)

红友鱼

中文学名:紫红笛鲷

别称:红友鱼

生境:热带,亚热带近海近底层鱼类,喜栖息于贝壳、泥沙底质海区,或岩礁、珊瑚礁附近水深80米以内海区,有时进入河口或海湾

15、绿鳍马面鲀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15)

绿鳍马面鲀

(学名:Thamnaconusmodestus),硬骨鱼纲,单角鲀科。,俗名橡皮鱼、剥皮鱼、猪鱼、皮匠鱼。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洋非洲东岸以及中国东海、黄海、渤海、上海地区见于长江口等海域,属于外海近底层鱼类。其常生活于栖息水深50-12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烟台

中文学名:绿鳍马面鲀

别称:橡皮鱼、剥皮鱼、面包鱼

马面鱼、象皮鱼、孜孜色、皮匠刀、面包鱼、烧烧鱼、扒皮鱼、羊鱼、老鼠鱼、迪仔(潮汕地区)、沙猛。

16、青衣鱼(qīngyīyú)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16)

青衣

(青衣鱼)妾鱼的异名。又称鳑魮鱼。游江河间,常一、二相随,犹如青衣婢女,故称。

中文学名:舒氏猪齿鱼

别称:青衣鱼,黑斑猪齿鱼、青衣寒鲷

17、褐菖鲉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17)

褐菖鲉,石狗公

(西公格),学名,褐菖鲉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东海和渤海,为我国自雷州半岛以东沿海一带习见鱼类。虎头鱼属暖温性底层小型鱼类,常栖息于近岸岩礁海区。常见体长约100毫米左右,体重约50克~150克,大者可达300毫米,属卵胎生,鱼身80%呈桔红色,犹如身披晚霞,体侧有多条不规则暗色横纹,色彩相当艳丽,背鳍棘,胸鳍鳍条宽大。虎头鱼肉质鲜嫩,洁白,含脂肪少,味美,无小刺,营养丰富,故也称“假石斑鱼”。

中文学名:褐菖鲉

18、泥猛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18)

臭肚

泥猛又名褐篮子鱼,俗名:篮子鱼、泥猛、臭肚、象鱼、雉鱼、羊婴、娘呙(闽南叫法),是辐鳍鱼纲鲈形目蓝子鱼科篮子属的一个种。产地及产期:泥猛是广盐、广温、植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生息在印度洋、太平洋的礁石和珊瑚中。喜食海藻、海中浮游生物和附着物,故肉质有独特风味。

中文名:泥猛鱼

又名:褐篮子鱼

俗名:篮子鱼、泥猛、臭肚、象鱼、雉鱼

19、米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19)

鮸鱼

同义词鮸鱼一般指米鱼

大米鱼,一作鮸鱼(音miǎn),形似鲈鱼,体色发暗,灰褐并带有紫绿色,腹部灰白。背鳍鳍棘上缘黑色,鳍条部中央有一纵行黑色条纹。胸鳍腋部上方有一晴斑。其余各鳍灰黑色。大米鱼体形为两侧扁平向后延长状,背、腹部浅弧形。

中文学名:大米鱼,简称米鱼

别称:鳘鱼、敏子、敏鱼、鮸鱼、毛常鱼

20、鲣鱼:(jiānyú)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20)

鲣鱼

炸弹鱼,英文名:Bulletmackerel,又名鲣鱼,炸弹鱼属皮剥纯科鱼类。鱼体20--30厘米,卵圆形,头大,嘴部黄色,头部呈圆锥状,像个枪炮的子弹头。中国出口最多的鱼之一,常用来冒充金枪鱼做罐头。

中文名:炸弹鱼

学名:鲣鱼

炸弹鱼,学名称鲣鱼bonito又称小金枪鱼,西瓜皮,洋包鱼,属鲈形总目,金枪鱼亚目,金枪鱼科,舵鲣亚科,鲣属。鲣鱼全长1米,身体为纺锤形,粗壮,无鳞,体表光滑,尾鳍非常发达。

21、章红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21)

章红

最大体长150cm,一般在35-50cm左右;体型呈长圆形,稍侧扁,腹面圆;成鱼体色变化大,鱼背蓝灰或橄榄色,有时带粉红色光泽。

中文名:章红鱼

俗名:红甘鱼,在日本亦称为kanpachi(勘八鱼)。

22、蓝点马鲛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22)

蓝点马鲛鱼

鲅鱼(学名为蓝点马鲛)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为25厘米~50厘米,体重300克~1000克,最大个体长可达1米、重4.5公斤以上。

中文学名:蓝点马鲛鱼

基本介绍

鲅鱼身上布满蓝色斑点,腹部呈银灰色,带蓝点的鲅鱼为北方海域独有,南方的鲅鱼少有蓝点。鲅鱼现在是黄海、渤海产量最高的经济鱼类。鲅鱼产量高,是因为它成长快,上市的一般是两年鱼。鲅鱼产卵季节结群向近海洄游。主要渔场有舟山、连云港外海及山东南部沿海。每年的4~6月份为春汛,7~10月份为秋汛,5~6月份为旺季。

23、青占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23)

青占鱼

属鲭科,鲐属。为海洋洄游性上层鱼类,游泳力强,速度大。分布于太平洋西部。近海均产之。主要有海洋岛、连青石、大沙及沙外等渔场,渔期一般春汛为4~7月份;秋汛为9~12月份。南海沿海全年都可捕捞。

中文学名:青占鱼

别称:花池鱼、花巴、花鳀、青砖、青占、花鲱、花生、花仙

 24、秋刀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24)

秋刀鱼

是颌针鱼目,竹刀鱼科,秋刀鱼属的唯一一种,也是重要的食用鱼类之一。其学名Cololabissaira取自日本纪伊半岛当地对此鱼种的名称,其中saira系俄语(сайра)。中文与日文的汉字都是'秋刀鱼'可能是源自于其体型脩长如刀,同时生产季节在秋天的缘故。秋刀鱼在部分东亚地区的食物料理是种很常见的鱼种。体型细圆,棒状;背鳍后有5-6个小鳍,臀鳍后有6-7个游离小鳍;两颇多突起,但不呈长缘状,牙细弱;体背部深蓝色,腹部银白色,吻端与尾柄后部略带黄色。

中文学名:秋刀鱼

 25、白姑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25)

白姑鱼,瓜宝

为石首鱼科白姑鱼属的鱼类。俗名:白米鱼、鰃仔鱼、白梅、白姑子、沙卫口。白姑鱼口前位,斜形。上颌外行与下颌内行牙较大。无须。颏部有3对小孔。鳃孔大。头体蒙栉鳞,背,臀鳍有一行鳞鞘。二背鳍间有一深凹。第二臀鳍棘约等于眼径。胸鳍侧位。腹鳍胸位。尾鳍短楔状。背侧淡灰,下侧银白。第一背鳍黄灰。后背鳍有一白纵纹,偶鳍淡黄,尾鳍灰黄。为中下层海鱼。生殖期聚群向近岸洄游,是无毒、经济型食用鱼。

中文学名:白姑鱼

26、带鱼(dàiyú)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26)

带鱼

带鱼属于脊索动物门下脊椎动物亚门中的硬骨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又叫刀鱼、裙带、肥带、油带、牙带鱼等,性凶猛。青岛、日照黄海沿岸城市称鱽鱼。带鱼的体型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呈黑色,带鱼头尖口大,至尾部逐渐变细,身高为头长的2倍,全长1米左右。性凶猛,主要以毛虾、乌贼为食。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国的黄海、东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和大黄鱼、小黄鱼及乌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海产。

中文学名:带鱼

别称:刀鱼、牙带鱼

27、针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27)

水针

颔针鱼有两种。尾斑圆颌针鱼和黑背圆颌针鱼。针鱼体呈长圆柱形,稍侧扁。侧线在尾柄部不形成隆起崎。侧线鳞142~157个。背鳍鳍条12~15,臀鳍鳍条15~18;尾鳍后缘圆形,基部有一黑斑。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200~450毫米。喜栖息在近海内湾或河口附近,为颌针鱼中个体较小的一种。

中文学名:针鱼

28、八爪鱼(bāzhuǎyú)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28)

八爪鱼

又名章鱼,英文名(octopus)。章鱼,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是从头足纲软体动物中进化而来的。章鱼身体一般很小,八条触手又细又长,故又有“八爪鱼”之称。章鱼与众不同的是,它有八只像带子一样长的脚,弯弯曲曲地漂浮在水中。

中文学名:章鱼

别称:八爪鱼(bāzhuǎyú)

29、乌贼(wūzéi)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29)

乌贼

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动物更多义项

乌贼,本名乌鲗,又称花枝、墨斗鱼或墨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的动物。乌贼遇到强敌时会以“喷墨”作为逃生的方法并伺机离开,因而有“乌贼”、“墨鱼”等名称。其皮肤中有色素小囊,会随“情绪”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和大小。乌贼会跃出海面,具有惊人的空中飞行能力。与鱿鱼和章鱼一样属海洋软体动物,三者均不属于鱼类。

别称:乌鲗,花枝,墨斗鱼,墨鱼

30、枪乌贼(鱿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30)

鱿鱼

鱿鱼,又称句公、柔鱼或枪乌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管鱿目开眼亚目的动物。身体细长,呈长锥形,有十几只触腕,其中两只较长。触腕前端有吸盘,吸盘内有角质齿环,捕食食物时用触腕缠住将其吞食。喜群聚,尤其在春夏季交配产卵期。鱿鱼在中国唐代始见记述。

中文学名:枪乌贼

别称:鱿鱼,句公,柔鱼

 31、斑点鸡笼鲳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31)

斑点鸡笼鲳

体侧扁而高,呈菱形、背缘在背鳍起点处和腹缘在臀鳍起点处最高、口小,眼大。体被栉鳞,并伸展至背鳍与臀鳍上、体呈浅灰褐色,体侧有4~10条成横带状排列的浅黑色斑点、背鳍连续,前半部有9~10鳍棘,第4棘最长,胸鳍大,延长至尾柄;臀鳍有3鳍棘;尾鳍弧形、各鳍均呈淡豆绿色。

中文名:斑点鸡笼鲳

 32、金鲳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32)

金鲳鱼

学名卵形鲳鯵,地方名称黄腊鲳,金鲳,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鲹科,鲳鲹属。该鱼体侧扁,卵圆形,臀鳍与第二背鳍略相等,都显著比腹部为长。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不易剥落。鱼肉为白色,细嫩,鲜美可口,为南方沿海名贵海产经济鱼类之一。

中文学名:金鲳鱼

别称:卵形鲳鯵,黄腊鲳,金鲳

33、银鲳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33)

银鲳鱼

原产于亚马逊河。又名银盘鲳、银盘鱼。体形和习性体形和食人鲳相似。长20厘米左右。全身银白色,发情期下鄂至腹部、臀部及臀鳍前几根鳍条,均为红色。银鲳性情温和,不袭击它鱼,可以和其他大型鱼混养。喜微酸性软水,生活条件不苛刻。杂食性,爱吃水草,是养水箱中不宜植草否则会被其吃光。也食动物性饵料。爱成群结队游泳,体格强健,容易饲养。

中文学名:银鲳鱼

别称:银盘鲳、银盘鱼

34、短吻丝鲹(duǎnwěnsīshēn)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34)

为鲹科丝鲹属的鱼类,俗名丝鲹、白须鲹。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红海至太平洋热带海区,包括南海、台湾海峡、东海、黄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中文学名:短吻丝鲹

35、赤魟(chìhóng)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35)

赤魟

属软骨鱼纲,下孔总目,燕魟目,魟科,魟属。是沿海一带常见鱼类,有的地方称黄鲼、黄鲂,舟山沿海渔民称黄花。此鱼体盘上、下平扁,尾部细长如鞭,尾前部背面有锯齿状硬棘一枚,棘基部有毒腺,被蜇后引起剧烈肿痛,因此垂钓者必须特别提防。

中文学名:赤魟

别称:鯆鱼,草帽鱼,蒲扇鱼,黄貂鱼

36、多宝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36)

多宝鱼

和大菱鲆是同种鱼类,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是鲆科,菱鲆属鱼类。为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菱鲆属海洋底栖鱼类。俗称欧洲比目鱼,在中国称“多宝鱼”。

中文学名:多宝鱼

别称:多宝鱼、欧洲比目鱼

37、比目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37)

比目鱼

又叫鲽鱼,硬骨鱼纲鲽形目鱼类的统称。体甚侧扁,呈长椭圆形、卵圆形或长舌形,最大体长可达5M。成鱼身体左右不对称。两眼均位于头的左侧或右侧。口稍突出。鳍一般无鳍棘。背鳍和臀鳍基底长,与尾鳍相连或不连。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的暖热海域中,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食。种类繁多,全世界有540余种,中国产120种,主要类别有鳒、鲆、鲽、鳎、舌鳎等,为经济鱼类。[1]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它们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比目鱼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比目鱼只有一条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到尾鳍。它们主要生活在温带水域,是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类。

中文学名:比目鱼

别称:鲽鱼

38、大黄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38)

大黄鱼

(Larimichthyscrocea),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又名黄鱼、大王鱼、大鲜、大黄花鱼、红瓜、金龙、黄金龙、桂花黄鱼、大仲、红口、石首鱼、石头鱼、黄瓜鱼,为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

中文学名:大黄鱼

别称:黄花鱼、黄瓜鱼、黄金龙

39、河鲀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39)

河豚

(Tetraodontidae;pufferfishes),为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俗称河豚。(注:河豚的叫法存在错误,但被广泛使用,河豚也可以指一种淡水哺乳动物。)自古以来中国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另有“气泡鱼”、“吹肚鱼”、“河豚鱼””、“气鼓鱼”(江苏、浙江)、“乖鱼”(广东)、“鸡抱”(广东)、“龟鱼”(广西)、“街鱼”(用闽南话读)(福建)、“蜡头”(河北)、“艇鮁鱼”等称呼。古时称“肺鱼”。

中文学名:河鲀

别称:气泡鱼、吹肚鱼、气鼓鱼、乖鱼、鸡抱、龟鱼、街鱼、蜡头、艇鮁鱼

40、龙头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40)

龙头鱼

(Bombayduck),灯笼鱼目,龙头鱼科,学名Harpadonnehereus;分布于太平洋、印度北部的河口,为沿海中、下层鱼类,是中国沿海常见食用鱼类。体长达41公分(16吋),色暗,淡灰色或褐色,具黑色细点。

中文学名:龙头鱼

别称:忒鱼(潮汕话)、狗母鱼、虾潺、龙头鲓、豆腐鱼、狗奶,龙兔鱼

41、弹涂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41)

跳跳鱼

(学名:PeriophthalmusmodestusCantor,1842[1]),为刺鳍鱼科,世界上共有25种弹涂鱼,根据其形体和行为特点可将其归为四个种类;斯卡特劳斯、波尔奥弗撒尔墨斯、佩瑞奥弗撒尔墨斯和佩瑞奥弗撤尔墨顿。中国沿海主要有3属6种,分别为弹涂鱼、大弹涂鱼、青弹涂鱼、大青弹涂鱼。常见的种类有弹涂鱼、大弹涂鱼,青弹涂鱼。弹涂鱼有鳃,是真正的鱼,一类进化程度较低的古老鱼类小动物。

中文学名:弹涂鱼

42、飞鱼[fēiyú]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42)

飞鱼

银汉鱼目飞鱼科生物更多义项

银汉鱼目(Atheriniformes)飞鱼科(Exocoetidae)约40种海洋鱼类的统称,以“能飞”而著名,所以称飞鱼。但飞鱼不是飞翔,感觉上好像是在拍打翼状鳍,其实只是滑翔。

中文学名:飞鱼

43、龙趸(lóngdǔn)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43)

龙趸

学名中巨石斑鱼,别名猪羔斑,为暖水性海洋底层鱼类,它呈长椭圆形,侧扁,口较大,鱼头部、体侧及各鳍均散布着很多青黑色斑点,为大型名贵食用鱼类。在天然海域,成鱼一般体长60厘米~70厘米,最大体长可达2米,体重一般在30千克~40千克左右,大者可达100千克~160千克以上。据记载,1999年7月,香港渔民在东沙群岛曾活擒一头母龙趸,体重180千克,曾被视为龙趸王。而最新报道称,2014年1月5日夜,马来西亚渔民以拖网方式捕获一条重达200公斤的野生龙趸,并以1.1万令吉的高价卖给一家食肆华人东主。

中文学名:龙趸

 44、东星斑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44)

东星斑

鮨科鳃棘鲈属。东星斑颜色鲜艳,很适合饲养在凶猛鱼的混养缸。石斑是很凶猛的掠食者,会吞掉任何它能吞掉的鱼。也会吃掉观赏用的虾及其他甲壳类动物。不像炮弹鱼,石斑鱼会整个吞下猎物而不是咬食。不会骚扰它们吞不下去的鱼,可以和其他品种的石斑鱼混养,但会和其他星斑打架。食物包括各种海鱼、鱿鱼、贝类及虾。需要经常提供一些活食,足够的营养会保持它的色彩。

中文学名:东星斑

别称:星斑东星斑

45鬼头刀[guǐtóudāo]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45)

鬼头刀

一种广泛分布于各大海洋之热带及亚热带区海域的鱼类。学名:鲯鳅,体延长侧扁,前部高大,向后渐变细。头大,背部很窄,成鱼头背几呈方形,额部有一骨质隆起,随成长而越明显,尤以雄鱼为甚。口大,端位;下颌略突出上颌。上下颌、锄骨、腭骨及舌面均具齿。

中文学名:鲯鳅

别称:鬼头刀

47、细刺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46)

细刺鱼

体呈卵圆形,侧扁。头甚小而眼较大。体金黄色,体侧有4-6条较宽的黑褐色纵带,形成黄黑相间的明显对比。

中文学名:细刺鱼

俗名:五色鸡,

国内分布:海南,广东,台湾,福建,广西,

48、旗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47)

旗鱼

属于鲭亚目(或写“鲈形目”Perciformes)旗鱼科,又名芭蕉鱼,亦称平鳍旗鱼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大洋性鱼类,是公认的短距离内游泳速度最快的鱼类。旗鱼全年均有产量,一般市面常见的有雨伞旗鱼(芭蕉旗鱼)、立翅旗鱼(白旗鱼)、黑皮旗鱼(黑旗鱼)、红肉旗鱼。

中文学名:旗鱼

别称:芭蕉鱼、平鳍旗鱼

49、蓝鳍金枪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48)

蓝鳍金枪鱼

为硬骨鱼纲辐鳍鱼亚纲鲈形目鲭亚目鲭科的其中一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中,栖息深度0-9850米,体长可达458厘米,为大洋性洄游性鱼类,成群活动,属肉食性,以鱼类、头足类、甲壳类为食,可做为食用鱼、游钓鱼及养殖鱼类。

中文学名:蓝鳍金枪鱼

50、黄鳍金枪鱼

最牛的海钓浮游矶钓(去海钓了解了这些鱼)(49)

黄鳍金枪鱼

大洋暖水性名贵上层鱼类。是金枪鱼的一种,因其背鳍和臀鳍呈黄色而得名。属于金枪鱼中产量最高的一种。

中文学名:黄鳍金枪鱼

别称:鱼串子、黄鳍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