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程(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1)

太极罗老师

陈炎林是一个中医,他的太极拳是跟田兆麟学的。书中介绍了太极拳的行功、拳式、刀、剑、杆、套路都是田兆麟壮年时的功架。拳理大部分源自于杨健侯赠与田兆麟的《太极拳谱解》。陈炎林在书中对田兆麟先生的授艺情况只字不提,给读者的印象其拳直接来自杨家,而非田氏所授,不少人认为这是剽窃了人家的东西,占为己有,不认账的行为,所以陈炎林被后世所不耻。田兆麟,名绍先,先跟杨健侯学拳,后又跟杨少侯学太极拳,最后又拜杨澄甫为师,学杨氏大架,在杨门弟子取得了很高的实战技艺。本书总共十卷,卷一:一、太极拳的源流;从张三丰开始讲到太极拳的传承;二、杨家小传,从杨露禅讲起到杨澄甫;三、太极拳与养生;四、太极拳与静坐;五、意与气;六、太极拳中呼吸及运法;七、十三势解;八、太极拳中节拿抓闭解;九、练习太极拳的顺序与经历;十、太极拳之腰腿。卷二:论劲,作者认为太极拳尚巧,不尚拙力,劲的门类甚多,升阶由级,入室由门,必须从劲入手,将劲分为沾粘劲、懂劲、走劲、化劲、引劲、拿劲、发劲、借劲、开劲、合劲、提劲、沉劲、棚劲、捋劲、挤劲、按劲、采劲、挒劲、肘劲、靠劲、长劲、截劲、钻劲、凌空劲,以上是太极拳的主要劲别,功夫先练开展,后练紧凑,紧凑得法,再研究尺寸分毫。

师兄互相交流太极粘黏剑

卷三:太极拳的桩步,一、马步;二、川字桩;三、单练式基本采腿法。卷四:太极拳初步健身的运气法。卷五:太极拳及十三势,总共一百零五个姿势分别附图和说明。卷六:推手,一、定步推手;二、单式按化推手;三、双手平圆粘黏推手;四、双手按捋推手;五、双手单捋推手;六、双手按化推手,七、双手捋挤推手;八、双手折叠推手;九、单手立圆推手;十、粘黏连随丢顶扁抗解;十一、定步推手棚捋挤按四手法;十二、活步推手棚捋挤按四手法;十三、大捋,固定大捋,不固定大捋。卷七:太极剑,太极剑为五十四式太极剑,附有图解和用法,卷八:太极刀,三十二式杨家老式太极刀。卷九:太极扎杆,太极扎杆亦称粘黏杆,有十三字诀,开合崩劈点扎撩拨滑带缠挑截,为太极中重要功夫之一,其粘黏化拿法阻劲与徒手拳势相同,异常奥妙。功至深时,杆即如手,周身之劲可直达杆头,犹如水银装于管中,发可至首,收可至尾,分为一、单人扎杆法;二、双人平圆粘黏扎杆法;三、双人立圆粘黏扎杆法;四、双人动步刺心刺腿刺肩刺咽喉四杆法,分别做介绍。卷十:太极散手对打,套路对练,散手在太极拳中亦为重要功夫,附录则将太极拳从武禹襄开始,写的全部记述在后。

太极拳教程(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2)

太极罗老师指点徒弟

练太极拳不费力者,对于内部气分果然如此,至于周身四肢,其费力反较动作迅速之少林拳为甚。惟因姿势舒适,呼吸自然,反则周身气血通畅,益处更多。

——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 》

本文由《太极罗老师》微官网-太极讲堂音频整理,由于小编水平有限,难免有笔误,敬请更正。想继续了解太极实战视频,功夫拳架都在其中。请关注我们吧!(打开微信->通讯录->添加朋友->查找“太极罗老师”)关注我们的tj-l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