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话说元未年间,底层的汉人百姓是生活水深火热之中,这不仅仅是因为蒙古贵族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缘故,更是由于压榨剥削的“苛政”制度。

  古语云:“活不成便反他娘的!”至次群雄并起反抗上层统治者的局面又一次在中华大地上上演了。

鄱阳湖之战详细(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1)

朱元璋

  经过一段时间的PK竞级赛,长江中下游的反元武装逐渐形成了三大势力,即在武昌的陈友凉、在应天的朱元璋、在平江的张士诚,这三位仁兄各占据江南一隅,颇像汉未年间三足鼎立的意思。

  大家伙可能会说了,不还有个老大哥“元朝”嘛,不好意思元朝此时的存在感实在不怎么高,充其量在咱们的“逐鹿戏”中只能排个“男四号”的角色。

逐鹿江南

  好了闲话休提言归正传,此时地处金陵上游的陈友谅已经控制了安庆,九江,武昌三个战略重镇,占地广阔,力量强大,仅水军力量就十倍于朱元璋。因此,陈友谅的存在无疑是朱元璋平定江南的最大障碍,他们之间的争战,不仅关系到彼此的生死存亡,也是争夺南部中国的战略决战。

鄱阳湖之战详细(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2)

   1363年4月,陈友谅经过充分准备,乘朱元璋北援安丰红巾军、江南空虚之机。率60万大军取水道围攻洪都,朱元璋闻警后,一面命令大将朱文正坚守洪都,以疲惫陈友谅军,一面调集军队,率20万舟师前往救援。

  陈友谅大军在洪都城下苦攻一个多月是毫无结果,听说朱元璋亲率大军来援,于是也不打洪都了,急忙率船队出鄱阳湖前往迎战。

鄱阳湖之战详细(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3)

剑拔鄱阳湖

  8月29日,朱、陈两军在鄱阳湖内的康郎 山水域遭遇。迎面而来的陈友谅大军的巨舰首尾相连数十里,望之如山,气势夺人。陈友谅的巨舰都是三层结构的楼船,最大的长16丈,宽2丈,高3丈,船身外面还用铁皮包裹着,船的甲板上据说有骑兵往来。

鄱阳湖之战详细(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4)

相比之下而朱元璋的战船不仅数量少,个头也小得多。不过伟人曾说过“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在战役开始之时,朱元璋利用自己船小灵活的特点,将己方舰船脸分为20余队,每船都配备了火器弓弩,迫近敌舰展开猛攻。

  而且大将徐达身先士卒,瞅准敌舰空隙,灵活穿插,缴获巨舰1艘。陈友谅水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被焚毁战舰20余艘。

鄱阳湖之战详细(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5)

  就在陈友谅的水军快被打懵之际,陈友谅醒悟了,他利用自己船体高大的长处,开始发起反攻,混战中,朱元璋的座舰被对方一炮击毁,朱大帅本人在部下奋勇相救之下方才脱险。

一战定乾坤

9月2日,双方再次会战,战始,陈友谅的水军就以排山倒海之势全部压来,朱元璋的水军抵挡不住,纷纷后撤。朱元璋连斩十余名队长也不能阻此军士们逃跑求生的欲望,就在危急时刻,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原本平静的湖面上居然刮起了东北风,而咱们的朱元璋正好位于上风头,也就是顺风出行,悲催的陈大帅方面就不一样了,他啊得顶着十级大风咬着牙往前走。

鄱阳湖之战详细(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6)

  朱元璋见此时机立刻立刻命敢死队员驾驶装满火药的快船,乘风冲向陈军阵中。陈友谅水军躲避不及,被烧成了一条火龙。一时间湖面上烈焰飞腾,

  在随后的朱陈两军相持之中,陈军形势渐渐不利,陈友谅手下的两员重要将领见势不好而投降了朱元璋,这更加使得陈友谅部下军心动摇。

鄱阳湖之战详细(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7)

  朱元璋判断陈友谅可能会进入长江逃回武昌,于是移军湖口,堵住陈友谅水军进入长江的归路,并在湖口两岸布置了大量的弓箭手,以防陈友谅突围。

  经过一个多月的对峙,被困都阳湖中的陈友谅水军粮食已尽,只好孤注一掷,冒死突围。

鄱阳湖之战详细(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8)

  10月4日,陈友谅水军行进到湖口时,朱元璋令部下以火筏四面猛攻,致使陈军无法前进,而朱元璋布置在两岸上的弓箭手也是万箭齐发,加以阻截。陈友谅从船舱中探头观看战况,不料正被飞来的流箭击中而死,余众尽皆溃散败逃

  鄱阳湖之战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在这次战役中,朱元琼先是诱使陈友谅大军久攻坚城,以挫其锐气;继而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然后分兵据守都阳湖口,断其退路最后水陆截击,一举全歼陈友谅水军于突围之际,从而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