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什么是“剃后拽子”吗?这个词估计在万能的百度里也是不多见,呵呵。剃字好理解,“后拽子”是什么呀?这个词是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部交汇一带的地方方言,可以理解成头上的“小辫子”,“剃后拽子”这个习俗至今依然流行。

拔胡子故事幽默(剃后拽子的趣闻)(1)

这个“小辫子”通常是只有从出生到12岁之间的男孩才会留,这个发型很有趣,符合这个条件的小男孩,从小就在头顶至后脑勺蓄着一小撮头发不剃,除此部位以外的头发都可以理发,即便前面的头发剃成光头都可以。这个小辫子小哥小时候也留过(掩嘴笑),这个习俗有个说法,过去北方中原一带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有点严重,谁家要是生了个男孩就比较金贵,当个宝贝一样带;起先是指家中姊妹多弟兄少,特别是单传的男娃儿,男孩就更显得金贵,家人会在后脑勺留一缕胎发,俗称“留毛头”。还有的人家男娃娃体弱多病,害怕丧子,说儿子落地后不剃头发,以后留成辫子或干脆留成一头毛包的,闲来无事时,让长辈们拉拉扯扯的就可以消灾免祸了。

人类的毛发有胎毛、毳毛、长毛、短毛四大类,长毛和短毛又称“终毛”,胎毛毕竟不是成熟的毛发类型,所以最终会被终毛替代。那么我们习俗中的“剃胎毛”的现象,也是通过另一种形式对头发进行转变,促进头发向更成熟的状态转变。因为毛发还处于胎毛的状态可塑性比较强,而我们上面所说的四大类型毛发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变的,也正是这一现象,让很多老百姓渐渐的有了剃“胎毛”的习俗。更有甚者,甚至民间还有这样的现象:为了让女孩长大后睫毛更长,显得眼睛大更漂亮,会把1岁内的女婴儿睫毛稍稍的剪掉一段,其目的就是促进睫毛长得更长。而事实证实,剃掉胎毛后,再长出的毛发就会更浓密,更粗壮。

拔胡子故事幽默(剃后拽子的趣闻)(2)

由此我们再来看一个现象,那就是成人的的“脂溢性脱发”,这也是一种渐变性的脱发,其实其机理也和上面的一样,只不过这是一种退行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毛囊雏形化”。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原因众多其复杂,至今为止毛发行业也没有100%的治愈产品,但能通过出现脱发的人的综合条件来对症下药,针对性的解决一些问题。我们很多脂溢性脱发的顾客因为形象问题,无意中干脆把头发全部剃光,结果发现重新长出来的头发比以前看起来更粗了一点……归根结底也是剃去不好的头发,让头发再次突破毛囊,原来的毛发根部一下变成了头发尖,当然比以前看起来要粗壮多了,这也不失为一个方法之一。从研究角度近年来发现这类脱发的问题也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是很大的原因之一,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也是最近一两年全球都在关注环保问题的重大原因。我们也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头发健康,预防头发问题,头发健康体检也是您必须要关注的话题之一,头发微量元素的测定是比较直观的衡量头发健康的指标,也是衡量头皮及身体的一项参考数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