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秋叶翩翩起舞,落在了地面,一只鸟儿在熟睡中从高枝中跌倒,一切自然如此而已,任谁也逃不掉这宿命,所以尘世中的苦难谁又能独善其中,不过是生命的体验而已。

郑州遗址考古故事(大约进行了25次考古发掘)(1)

每个朝代都是从辉煌走向衰败,每个事物也是从盛到衰的过程,这就走自然法则,我们回看历史,每一个遗迹都是相互叠加的,他们留下每个时代的烙印,却留不住时代的人类。

一地一世界,一生一文明,让我们走进大河村遗址,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感受祖先生活所留下的烙印。

郑州遗址考古故事(大约进行了25次考古发掘)(2)

大河村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柳林镇大河村西南1公里处,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时期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年代为距今6800~3500年。

在如此巨大的遗址,却分别覆盖着不同时期的遗址,是一种难以碰到的奇迹,今日中原古文化传播,简单叙述一下,各各时期文化的特征。

郑州遗址考古故事(大约进行了25次考古发掘)(3)

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 ,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其村落或大或小,比较大的村落的房屋有一定的布局,周围有一条围沟,村落外有墓地和窑场。村落内的房屋主要有圆形或方形两种,早期的房屋以圆形单间为多,后期以方形多间为多。仰韶文化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衰落期到父系社会早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这个文化以许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壳黑陶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郑州遗址考古故事(大约进行了25次考古发掘)(4)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延续约471年 ,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一代王朝一代君,一代百姓生活各不同,看完了中原古文化传播简单了介绍,那就一起来欣赏大河村遗址的面貌吧!

郑州遗址考古故事(大约进行了25次考古发掘)(5)

从1972到2015年先后对大河村遗址进行了大约25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其中出土各类房基50余座、窖穴近500座、墓葬400余座,壕沟2条,出土陶、石、骨、蚌、角、玉质地的珍贵文物3600多件,各类标本20000余件。

文化堆积层是时代的标尺,包含着各各时代的文化内容,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再到奴隶社会,是郑州地区古文化的历史缩影。

郑州遗址考古故事(大约进行了25次考古发掘)(6)

大河村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图案丰富,是古代人类生活的缩影,超高的技术,栩栩如生的绘画,造就了一幅文化丰富。手工艺高度发达的历史场景。

在这漫天的星空中,古时候的想象更加的丰富,他们把对天空的理解,刻画在彩陶上,这是生活与实践的结合,探索星空的变化,以更好的投射在生活、生产中,这些星空的图案,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天文资料。

郑州遗址考古故事(大约进行了25次考古发掘)(7)

大河星空灿烂,照亮了华夏文明前进的足迹,这些出土的文物,透露着古人生活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表达了普通百姓是历史的推动者,是华夏文明发展的基础,每一个遗迹都代表着百姓生活的缩影,而这些文物早已超越了千年,成为了中华不可或许的文明的发展的烙印。

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原创不易,如有转载,请联系告知。

传承中原文明,书写中原故事,中原古文化传播关注河南古文化,编写整理河南各市、县、村古文化历史,如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