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35中学立德树人(勤勉耕耘育英才)(1)

北京市35中学立德树人(勤勉耕耘育英才)(2)

勤勉耕耘育英才 立德树人向未来

——北师大集宁附中发展纪实

2008年2月,百年名校北京师范大学与乌兰察布市政府牵手,由集宁区政府承办,创建了“北京师范大学集宁附属中学”,提升了集宁区基础教育水平,同年5月在集宁区如意大街东端动工兴建,8月招收首届高一新生,开启了培英育秀的新篇章。

学校占地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分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三部分,由集宁区政府投资2.8亿元建成。学校设施齐全,建有三座教学楼,拥有文体中心、科技楼、图书馆、实验楼、乐育楼等现代教育教学设施;建有标准篮球场、足球场、四百米环形塑胶跑道;还有宽敞明亮的师生餐厅,舒适方便的学生公寓,为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绿化5万多平方米,由圆梦广场、立人文化广场、力耘广场、静园、勤园、雅园、博园、学苑、思苑、桃李苑组成。

北京市35中学立德树人(勤勉耕耘育英才)(3)

校领导班子

学校现有教学班60个,学生2401名,教职员工276名,教学人员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66名,高级职称90人,全国及自治区、市级优秀教师、科技带头人、骨干教师172名。

作为北师大附属学校,学校汲取了北师大百年历史的精神养分: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成为学校的办学旗帜;北师大老校长陈垣先生的“励耘”书屋名,成为学校校训“勤勉耕耘、博雅精进”的立意精髓和品质追求;“真学实干、互助合作、追求卓越”的精神为教学和管理团队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动力。

建校十一年来,获得“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学校”“全国德育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北师大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示范校”等国家、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各类奖项120多种。高考成绩逐年提升,涌现出12名地区文理科状元。

“阳光德育”塑造学生美丽品格

六月的集宁草木繁盛,百花绽放;孟夏的校园绿意芬芳,书声琅琅。北师大集宁附中高二年级迎来了主题为“感恩·责任·梦想”的成人礼仪式。期盼孩子们成人、期待孩子们成长、期望孩子们成功的家长和老师共同见证这一庄严美好的时刻。

北京市35中学立德树人(勤勉耕耘育英才)(4)

举办18岁成人礼活动

学生通过给父母写信、佩戴成人章,颁发《宪法》等仪式,在成人之际,感恩之时,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念师长培育之情,感激时代发展之需,感受祖国富强之力。

像这样的阳光德育主题活动,在北师大集宁附中已成为常态。

北京市35中学立德树人(勤勉耕耘育英才)(5)

“学雷锋日”高一学生到社会福利院做义工

高一新生从“阳光军训”开始,全面接受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和挫折教育,安排《学校规章制度》学习、法制讲座、自救逃生演练、生活实践运用等活动,培养新生融入新集体的适应能力,与同学相处的协调能力,面对紧张学习的调节能力,树立远大目标的规划能力;高二学生以“有梦想、懂感恩、负责任、勇担当”的“阳光成人礼”活动为主题,邀请家长和师生一同体验成长的感受,拉近了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孩子的距离,并组织“雷锋志愿者在行动”、走进“敬老院”“特殊学校”,把关爱和帮助送给老人和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立德修身,阳光成长;高三则举办“阳光高考誓师大会”,教育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拼搏奋斗,自信迎考。

北京市35中学立德树人(勤勉耕耘育英才)(6)

校园艺术节

北京市35中学立德树人(勤勉耕耘育英才)(7)

历届高考文理状元参加“状元大讲堂”活动

网球课、足球课、滑雪课成为学生喜爱的特色体育课程;每周一的“阳光升旗”活动,由学生礼仪队主持,各班轮流护旗、演讲;每学期由家长和师生共同参与的“我的大学梦”系列励志感恩演讲会,营造了奋力向上的学习氛围;每年两次的“阳光远足”磨砺了师生的体能和意志品质,强化了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辩论赛、达人秀、经典诵读、十佳歌手、演讲会、家长讲座……月月有活动,活动有主题,主题重落实。学校采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六大育人途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育人网络,形成了“阳光德育”特色,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勇于尝试、善于质疑,将自身成长成才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紧密联结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高二年级学生张艺洁说:“丰富的校园活动和社团活动扩展了我们的视野,也锻炼了我们的综合能力。”

“学思课堂”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秉持“以人为本、拓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即以发展着的教师为本,发展着的学生为本,共同构建学校发展。

北京市35中学立德树人(勤勉耕耘育英才)(8)

实验课

通过精心挑选、重点培养、考核聘任、选拔深造等方式,学校汇集了一批结构合理、务实进取、敬业奉献、团结凝聚的名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以热诚博学、精诚团结、忠诚教育的品质构成学校教师的共同特征。

北京市35中学立德树人(勤勉耕耘育英才)(9)

北京大学安天剑教授来校讲学

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坐下来研”“推上台讲”等多种方法,博采众长。依托北师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通过北师大对外合作办学平台,邀请北京各名校一线专家、名师来校为师生排忧解难、讲学示范、评课诊断、交流辅导;从校领导到中层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每年有100多人外出参观、学习观摩、培训比赛。在这个带动促进的过程中,汲取各地先进教学教育理念,形成以教学合案为载体,教研活动常态化,教师重在精讲,学生导练结合的教学模式,逐步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全校上下掀起按照“中国好教师”四有标准做附中好教师的热潮。于是“学思课堂”这种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便在“积极探索、广泛学习,注重实效、稳步推进”中成为课改新模式。每周两次集体备课,学科组听课评课、分析学情、合作探讨、探究提升,这样的制度已经成为常态。“为了让新入职教师尽快进入角色,我们学校还推出了一项‘青蓝工程’,为新入职老师举行拜师仪式,徒弟要先学习师父讲课,然后师父听徒弟讲课并指导,最后验收通过后,新入职的老师才开始正式授课。”该校化学老师卢立伟说。

这里有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学思课堂”。学生时而静听老师讲解,时而领悟沉思,时而小组讨论,恰当的时机集体展示,相互质疑。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权利,都有展示成果的机会,都有质疑同伴的可能;教师就是“导师”的角色,导学、导思、导练,课堂成了师生主动思考、语言交流、情感交融、动手实践、质疑创新的“自由”殿堂。

“每天下午两点半到三点,七点到七点五十,是我们的限时训练时间,它相当于模拟考试,老师会为我们批改判卷,长此以往,提高了我们答题的效率和正确率。”高二年级学生冯昌灏说。每日所学知识通过常态化的限时训练,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判断选择,进行规范化语言叙述;每周积累知识通过家庭作业,把重点要点反复演练,内化为记忆;每月模块知识通过检测,由教研组分析难易,年级做质量评估,反馈在教学中;每阶段系统知识通过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程度查漏补缺。在日练习、周巩固、月推进、学期测评各个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自己梳理、自我反思、自己总结的有效学习方法。学生早读有任务、学科自习有辅导、教研活动有督导、学生作业全批改、监控检查有考核,教师全程参与指导评价,一个认识学生、解放学生、成就学生的“学思课堂”体系在北师大集宁附中创新着、实践着、收获着。

北京市35中学立德树人(勤勉耕耘育英才)(10)

“疯狂英语”李阳走进北师大集宁附中进行公益演讲

北京市35中学立德树人(勤勉耕耘育英才)(11)

航模第二课堂

在开齐国家课标规定的课程外,学校还遵循“顺应天性、弘扬个性、激发灵性”的教育课程建设理念,根据学校及教师实际,利用每周六开展“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开放了多彩个性发展课程,由学生随自己爱好自主选择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实践能力。目前全校有航模小组、英语沙龙、模拟法庭、力耘之声、摄影小组等“第二课堂”学生社团20多个。

“立人文化”浸润师生成长

走进学校的“开”字形大门,“立德树人”四个大字抢先映入眼帘;“走近诺贝尔”墙陈列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头像及主要事迹,作为师生成长的梦想航向……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处处体现着学校确立的“立人文化”的内涵。

北京市35中学立德树人(勤勉耕耘育英才)(12)

荣誉墙

北师大集宁附中确立的“立人文化”呈现为立志、立德、立学、立体、立国五方面,而这五个方面分别可以在校园、科技楼、教学楼、活动区等位置寻到踪迹。具体诠释如下:立志向,绘蓝图,梦想启航(校园);立德行,谨修身,精神榜样(科技楼);立学思,增智慧,生命课堂(教学楼);立体魄,健身心,阳光健康(活动区);立人格,塑形象,国家栋梁(总体);立国梦,创佳绩,民族担当(乐育楼)。

学校文化是师生在共同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而长期形成的精神取向和核心追求,是师生共同的文化。北师大集宁附中副校长张瑞清介绍,“立人文化”是近年来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经验逐步形成的特色文化,浸润师生的成长,每一位师生都是“立人文化”的积淀者、体验者、践行者、传承者。

2012年学校荣获了“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称号,这时候提出了“真抓实干、互助合作、追求卓越”的附中精神,确立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品质追求。2015至2016年,学校文化正式确定为“立人文化”。“立人文化”主题鲜明,立意准确,是师生原创文化,贴近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又融入师生日常行为。

循百年北师大精神,树乌兰察布教育品牌。“办有品质的学校、培有品位的老师、育有品行的学生”已经成为北师大集宁附中的发展目标,而“阳光德育”“学思课堂”“立人文化”是该校实现发展目标的有力抓手。我们期待,北师大集宁附中的探索和实践,为乌兰察布基础教育闯出一条先行路,为乌兰察布学子打开一片艳阳天。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本报全媒体记者 于澎)

更多新闻

审核/乌云夫 白晓东

校对/郭晓辉

编辑/其木格 呼 和

☑乌兰察布日报官方微信

北京市35中学立德树人(勤勉耕耘育英才)(13)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北京市35中学立德树人(勤勉耕耘育英才)(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