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个苏州话的Rap视频火爆了网络,这个视频在上海取景,视频中夹杂着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嘉兴、宜兴等多地的方言歌曲。“喝喝茶,听听评弹,夜里面划个板”“打只电话让上海朋友来吃夜饭”等语言用普通话来表达听上去很平淡,但是融入了方言的韵味之后,不禁增添了几许俏皮。
截止到4月9日,转发该视频的播放量已经超过了40万,在原博主的微博下播放量也超过了36万。有网友表示“当曾经以为很野很酷的RAP,唱着我们熟悉的乡音时,却也增添了了一抹岁月的温情”。
另有网友发问:这一方言是否要回归人们的视线呢?
流传千年的方言已成文化
“醉里吴音相媚好”,吴侬软语,听起来轻声细语。
吴语官方的说法是,以苏州音为标准音、以吴语区江南诸城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四声八调清浊对立等正统存古的自然语音为古典语音规范。这一方言在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等地均有所普及,吴语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支语言,中国七大方言集合之一。
吴语扎根于吴、越故地,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人文历史源远流长。吴语区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经济文化核心地区,今一百余城构成以上海为首的吴语城市群、江南文化圈、上海都市圈。
吴语之处,更是诗画江南。评弹《春江花月夜》《小城故事多》《姑苏行》,韵味独特。杜甫的“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和白居易的“何以醒我酒,吴音吟一声”等名篇,都让吴语在文学史上留下印记。清初《豆棚闲话》、清末《海上花列传》《九尾龟》《九尾狐》《海天鸿雪记》以及当代作家金宇澄的小说《繁花》……无一不是是吴语文学的灿烂瑰宝。
吴语为何普及度不高
吴语虽然好听,但是普及度一度令人堪忧。
苏州话的Rap火爆的同时,网络上的另一张图“6-20岁市民使用方言的比例统计”也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江浙沪的方言近乎团灭。其他方言大抵维持在50%以上,一到吴语区就发生了“坍塌”:上海以22.4%位于首位,最低的苏州竟然只有2.2%。
无独有偶,今年电视剧《都挺好》在网上爆红,有网民在声讨“苏家三男人”之余,不禁想问:明明讲的是苏州人家的故事,主演们为什么都说着地地道道的北方话。这无意中折射了尴尬现实——莫非吴语已经不普及了?
图为《都挺好》剧照
有网友指出:吴语说的越来越少,其一是因为外来人口认为本地人说吴语是排挤他们。其二是源于电视广播都宣传都更偏向北方语系,以春晚为例,绝大多数节目说的都是北方方言,南方语言类节目罕见。
主持人汪涵说过“普通话可以让你走更远,但是方言让你不要忘记从哪里出发”,吴语承载了吴越一带老一辈居民的记忆,如何传承,如何发展,值得思考。
影视作品正在试图拯救方言
电视剧正逐渐成为拯救方言的一种方式。以往的国产电视剧中,台词基本上都是普通话,哪怕出现方言,也是以北方口音为主,例如《白鹿原》中的陕西方言、《闯关东》中的山东方言,前一阵子播出的《芝麻胡同》的北京话等。但是这几年,南方一些地方的方言也在逐渐涌现。
图为《罗曼蒂克消亡史》海报
其中不得不提及上海方言。2015年《伪装者》零星出现几处上海方言,让观众开始有了新鲜感。2016年,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上映,全片三分之二以上说的是上海方言,甚至连浅野忠信饰演的日本人渡部就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
图为《我的前半生》剧照
2017年,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薛甄珠的扮演者许娣是北京人,却在剧中说着一口熟练的上海话。“好伐”“可以伐”“小赤佬”等方言频频涌现在电视剧《麻雀》中……不仅让江浙沪的观众增添了一份亲切感,同时也在试图挽救这些方言。
作者:汪荔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深度苏州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