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底色:背诵红色字体:重点记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注册会计师CPA2023审计知识点C2审计计划S3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

黄色底色:背诵

红色字体:重点记忆

一、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1、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意1: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需要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例如,财务报表含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大额估计,注册会计师并不会因此而确定一个比不含有该估计的财务报表更高或更低的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注意2:实际财务成果与最初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时使用的预期本期财务成果相比存在很大差异,说明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所了解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这意味着最初确定的重要性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需要修改重要性。

注意3: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2、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修改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和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如适用)的原因包括:

(1)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2)获取新信息;

(3)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所了解的情况发生变化。

注意:调整审计范围不能成为修改重要性水平的原因,其二者的关系应该是: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那么相应的需要审计实施的范围就可能越大以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

3、整体重要性的直接目的,包括:

(1)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2)评价已识别的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对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影响

4、在选择重要性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1)财务报表要素;

(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

(5)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注意1:只有在确定重要性基准时不用考虑重大错报风险,其他考虑重大错报风险基本都对。

注意2: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被审计单位,通常以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作为基准。如果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不稳定,选用其他基准可能更加合适,如毛利或营业收入。

注意3:基准在各年度中通常会保持稳定,但也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的变化来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

注意4:就选定的基准而言,相关的财务数据通常包括前期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本期最新的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本期的预算和预测结果。

5、在确定百分比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1)被审计单位是否为上市公司或公众利益实体

(2)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范围;

(3)被审计单位是否由集团内部关联方提供融资或是否有大额对外融资;

(4)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对基准数据特别敏感

二、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1、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确定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作为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而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

由此延伸:

(1)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2)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3)所有审计业务中都要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2、注册会计师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时,需要考虑的可能包括以下情形:

(1)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数量;

(2)项目总体风险,例如是否处于高风险行业、管理层是否有足够能力、面临怎样的市场竞争压力和业绩压力等;

(3)以前期间的审计经验表明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

(4)是否为首次接受委托执行审计。

3、注册会计师采用较高的百分比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几种情况如下:

(1)连续审计的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

(2)项目总体风险低到中等,例如处于非高风险行业、管理层有足够能力、面临较低的市场竞争压力和业绩压力等;

(3)以前期间的审计经验表明内部控制运行有效。

4、如果存在下列情况,注册会计师可能考虑选择较低的百分比来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1)首次接受委托的审计项目;

(2)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

(3)项目总体风险较高,例如处于高风险行业、管理层能力欠缺、面临较大市场竞争压力或业绩压力等;

(4)存在或预期存在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5、当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低于编制审计计划时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时,说明:

(1)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实际存在的风险大于评估的风险,即差错率较高。

(2)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审计程序不充分,在评价审计结果需要更加严格的标准。

(3)在审计过程中运用的初步评估的重要性水平较高,标准较宽松,使得一些错报未被发现,即增加了未被发现的错报的可能性。

(4)审计风险增加,此时需要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

6、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

(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2)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容易拆成两个选项)

(3)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7、注册会计师不能对所有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这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1)单个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汇总起来可能金额重大(可能远远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汇总后的潜在错报风险;

(2)对于存在低估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不能仅仅因为其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而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3)对于识别出存在舞弊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不能因为其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而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三、三种错报

1、判断错报是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的确认、计量和列报(包括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或运用)作出不合理或不恰当的判断而导致的差异。产生于两种情况:

(1)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估计值的判断差异;

(2)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的判断差异。

2、推断错报通常是指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

3、事实错报产生于被审计单位收集和处理数据的错误,对事实的忽略或误解,或故意舞弊行为,是毋庸置疑的错报。

注意1:错报可能不会孤立发生,一项错报的发生还可能表明存在其他错报。

注意2:注册会计师针对错报的目标是要确保不累积的错报(即低于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的错报)连同累积的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会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不构成重大错报。

四、三个重点记忆

1、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的可接受差异额通常不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2、注册会计师在细节测试中运用审计抽样,可以将可容忍错报的金额设定为等于或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可容忍错报可以看作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这个概念在抽样程序中的运用)

3、运用区间估计评价管理层的点估计时,通常情况下,当区间估计的区间已缩小至等于或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时,该区间估计对于评价管理层的点估计是恰当的

五、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下列因素可能表明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将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

(1)法律法规或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特定项目计量或披露的预期;

(2)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关键性披露;

(3)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的业务的特定方面。

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六、明显微小错报

1、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制定审计策略和审计计划时(即预先设定),确定一个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低于该临界值的错报视为明显微小错报,可以不累积。

注意1:明显微小”不等同于“不重大”。明显微小错误的金额的数量级,与重要性的数量级相比,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注意2:注册会计师可能将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确定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3%~5%,也可能低一些或髙一些,但通常不超过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10%,除非注册会计师认为有必要单独为重分类错报确定一个更高的临界值。即,如果认为有需要,可以设定超过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10%的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所以明显微小错报也是一个或多个】

2、在确定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时,注册会计师可能考虑以下因素:

(1)以前年度审计中识别出的错报(包括已更正和未更正错报)的数量和金额;

(2)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

(3)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对注册会计师与其沟通错报的期望(两个期望1)。

(4)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指标是否勉强达到监管机构的要求或投资者的期望(两个期望2)。

注意3: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范围属于在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百分比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