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越活越接近自己(人到中年活成自己)(1)

“努力活成自己初心的模样”,本文3614字。

永记初心,守住本心,不负真心,方能安心。 --守心生涯


然间已然四十,不觉间已到中年。如果人生可望八十,生命的旅程已然到中段。

人到中年越活越接近自己(人到中年活成自己)(2)

图片源于图虫创意

隔窗望天间,我想起了《论语•为政》,其中记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圣人年过七十精辟地感悟了人生历程,为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心态生涯历程。孔子的生涯历程是典型的,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世人大多就是按照这个生涯轨迹去发展的。

但我们又不能用他的生涯历程来套定我们的生涯历程,源于事随境迁、人随世变,更源于每个人都是独立、鲜活、个性的生灵。

孔圣人四十不惑,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我们四十及以后又当如何?

人到中年越活越接近自己(人到中年活成自己)(3)

图片源于图虫创意

生命就是不断探索和发现、坚强和成熟、攀登和超越、感悟和得道的修行过程。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具体的任务。世界上著名的职业规划和生涯教育的权威学者唐纳德·E·舒伯(Donald E. Super)提出了影响世界的生涯发展阶段论,他的“生涯彩虹图”被世人传颂。

舒伯将人生划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59岁)、衰退阶段(60岁以上),人生角色为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

人到中年越活越接近自己(人到中年活成自己)(4)

图片源于百度图片

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论综合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自我心理学以及有关职业行为发展方向的长期研究结果,他本人将其命名为“差异一发展一社会一现象的心理学”。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论概括性地总结了那个时代的人的生涯发展模式和路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但由于时代快速进步和社会极速变迁,加之人类寿命的延长以及终身学习观念的普及,其中的时间划分和角色任务也需要因国情和个体辩证看待。但借鉴舒伯生涯发展阶段论的积极意义在于,我们能明晰人到中年应是处于建立和维持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有哪些呢?舒伯说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以及维持既有成就和地位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爱里克·埃里克森(Erik.H.Erikson)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人到中年越活越接近自己(人到中年活成自己)(5)

图片源于百度图片

他认为第七个阶段是成年中期(25-50岁),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现着关怀的实现。对繁殖感不要望文生义,这里主要是指关心和指导下一代成长。一般来说,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的核心是拓展自我(避免停滞感),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为社会和他人做出更大的贡献,这里面体现着深层次的“关怀”,人们能从“关怀”中获得自我成长与完善。

哈维格斯特(R.J.Havighurst)提出成年中期有七个发展任务:(1)履行成年人的公民责任和社会责任;(2)建立和维持生活的经济标准;(3)开展成年期业余生活;(4)帮助未成年的孩子成为有责任人心、幸福的成年人;(5)与配偶保持和谐的关系;(6)承受并适应中年人生理上的变化:(7)与老年父母相适应。

成年中期既是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社会向个体提出最多需求的时期。于是,有些中年人深感中年危机的艰辛。但我们中年人不要泛化中年危机,有实证研究表明:中年危机感的人数比例并不比其他年龄的高。如今社会,哪个阶段的人群没有压力呢?

人到中年越活越接近自己(人到中年活成自己)(6)

图片源于图虫创意

可事实是到了中年,确实出现了很多客观上的变化和不可预知的事,庆幸的是很多人也在努力践行、应对。

中年人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能力(晶体能力)继续上升,以神经为基础的能力(流体智力)缓慢下降。中年人跟青年人比拼学习成绩已经失去了优势,但依靠经验和认知的成熟或许可以弥补一些学习成绩上的短板。本人近两年曾在一次知识竞赛类考试和正规的国家考试中尝试过,运用积极的思考、合适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中年人有时候也可以在成绩上略胜青年人。

人的身体素质在三十岁左右达到巅峰后开始走下坡路,不少中年人大肚腩出来了,脸型也更加圆润了,喝一次大酒要缓两天才能恢复常态,以前能熬的夜此时已经消受不起。但也有中年人倾注更多的体育锻炼,采用合理的保健方法,注重科学的养生之道。认识的一个企业高管,每天坚持膳食,天天进行流汗运动,已五十大几,看着比我都精神、年轻。自律和习惯可能就是人与人不同的重要差别之一。

人到中年越活越接近自己(人到中年活成自己)(7)

图片源于图虫创意

大部分中年人遭遇了职业倦怠,但这是职业生涯周期里的规定性动作。对大多数人来说,过高的工作负荷增强了工作的强度、持续消耗身心资源,另一方面工作资源的匮乏增加了工作的难度、继续消耗身心资源,双重叠加式的消耗极具杀伤力。网络媒体出现“中年人被迫躺平”“人到中年,躺平不是坏事”“年轻人躺平之前中年人已经先躺平了”等各种言论。反观现实,躺平论确实带动、影响了一部分人,但大部分人仍旧挺起腰杆继续孜孜耕耘。躺平能给人带来身体上的舒适,但未必是心理上的舒适。躺平一段是舒适的,躺平余生是烦躁的。职业本来就是这个模样,古往今来大概如此,到了职业倦怠的阶段,我们如何从职业中发现更多的意义和找到新的增长点或许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俗语:“人人都有难唱的曲,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中年人的家庭关系较为复杂,夫妻关系、子女关系、父母关系或多或少地困扰着中年人。

关于夫妻关系,有的中年人出现了配偶倦怠的心理,研究发现妻子的倦怠比丈夫的更多。然而,我更愿意相信这种关系是呈现U字形变化,婚后感情热烈,孩子出生后降温,低潮后老年时回到初婚后的状态。人生漫漫长路,有缘牵手不易,共同经历风雨,冷静看待不足,且行且珍惜。

子女关系也让中年人头疼,这个时期的孩子也处于特定的发展时期,或许“民主 权威”(权威不同于专制)的方式更为合适而且合理。现在的儿童和青少年骨子里需要的尊重、平等、民主,作为父母能与孩子建立尊重、公平、民主的方式或许为将来创造更大的圆满。尽量不要把自己未竞的理想和执念灌输给孩子,尊重孩子的特质和意愿,协助孩子成为他们心目中的自己。

人到中年越活越接近自己(人到中年活成自己)(8)

图片源于图虫创意

中年人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但不同程度上也存在一定的经济压力、时间压力、精力压力和心理压力。采用何种方式与父母相处,每个人还要根据父母的想法、具体的家情合适选择模式。但我们也要明白老年父母与子女的交流信息、情感互通或者其他的心理支持比物质更为重要。不在父母身边,经常打打电话、发发微信、唠唠家常;父母身体不舒服时,多打打电话关心和追踪一下;特殊的日子,弄点精心的礼物送给他们;增加表达爱的方式,可以尝试去抱抱他们,或者给他们手写书信。心到远大于物质!

有研究发现,老年人从子女身上获得的经济和服务支持越多,他们的心理满意度会越低,抑郁水平也越高。我们如何辩证看待这个研究发现,或许对我们完善与我们父母的关系有所启迪。中年人还会遭遇失去亲人的痛苦,承受一定的心理创伤,也越发思考未来如何面临生命的终结。

人到中年越活越接近自己(人到中年活成自己)(9)

图片源于图虫创意

人到中年,人生的岁月方格已填满一半,除了心理、生理、职业、家庭还有很多的变化,也还有很多需要关注的事情。睿智的中年人采用断舍离去处理生活中的烦心琐事、无关事件,这或许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

人到中年,我们应再问自己生命的初心。这个初心应时时伴随我们,激励我们不断翻山越岭,向着初心指引的方向披荆斩棘。永记初心,我们此生才能不后悔。

我们还应坚守自己的本心,为自己的本心做点什么,取舍掉一些不必要的功名利禄,坚持住本心的疆域,尽力获得没有遗憾的人生。

人到中年越活越接近自己(人到中年活成自己)(10)

图片源于图虫创意

人到中年,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为时不晚。学校的一位智者跟我分享,他一辈子都是“等距交往”,与领导、同事、邻居、保洁、门卫等人都是如此,他活得很开心。人的初心闪闪发光,随初心而得的本心如能坚持弥足珍贵。不要被世俗混乱不真的信息所纷扰,人到中年应有去伪存真的辨识能力;不要太关注于世俗的个别眼光,人到中年应能抵抗错误观念的侵袭。

遵循本心,寻心而去,人人皆可成为自己的圣人。

人到中年越活越接近自己(人到中年活成自己)(11)

图片源于图虫创意

一次为期三天的学习培训期间的休息时间,我与一位长期在学生工作岗位的女老师聊天。她德高望重,经常面带笑容,深受学生和同事的喜欢。她分享给我说,几年前她改变了对爱人的生活态度,以欣赏、表扬和鼓励为主,她发现之后的生活如此美好。Change brings chance!

人生不缺的就是方法,我们掌握着人生模式的按钮,除了原有的按钮,我们还可以拥有更多的按钮,不同的按钮运行模式不同,出现的结果有时会带来惊喜。

成年人较之前的阶段,更多的是拥有成熟与智慧,把你的智慧用于改变和调节生活模式,或许会带来不同的美丽风景。此刻起,我们如果能以欣赏的方式来真诚赞美周边的人,生活场景会是什么样子呢?

人到中年越活越接近自己(人到中年活成自己)(12)

图片源于图虫创意

站在人生中年的历史方位,做好人生前半段的总结,开展积极重评功能(positive reappraisals function),客观、理性审视人生所处的历史阶段,继续优化发展的方向,期待人到中年我们更具有同情心、内省力、洞察力、共情力、判断力,能继续积累知识和经验、有效利用信息与资源、敏锐解决问题与困难,致力于成为拥有更高满意度、成就感、幸福感、完整感的人。更希望每个中年人活成自己心中的模样!

守心生涯坚信:永记初心,守住本心,不负真心,方能安心。


参考资源:

1.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三版)》,2018.

2. 百度百科


[蜡烛]此文为守心生涯的第二篇生长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