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1)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2)

诗情缱绻,道不尽繁华万千

壮阔山川,绘不完邛都风骨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3)

继2017年央视春晚分会场落户西昌以来,今年,央视中秋晚会再次把目光“瞄定”这座西南小城。西昌,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文化魅力?

而生于斯,长于斯的西昌人,你对这座小城的历史文化了解多少呢?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4)

马帮驼铃声声起,丝路明月照古今;

汉唐风骨犹可辨,明清城墙今依在。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5)

悠悠梦回数千载,循着历史的长河,打开西昌的历史画卷,解锁西昌的文明密码,一座悠久、厚重、醇香、繁华且深邃的西昌城,抖落满身风尘,洗尽铅华沧桑,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6)

先秦: 自滇以北,邛都最大

沿着历史脉络,寻根西昌,可发现,今日的西昌文明起源可推至3000多年前。彼时,地处西南边陲的西昌,远离中国早期的文明和政权中心。但文明的生命力却不因闭塞而衰败,即便山高水长,崇山峻岭,沟壑横亘,却有一支部落在此繁衍生息。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7)

秦一统中国 秦国西侧边的边界大致沿青藏高原边缘、横断山区为界,“邛”位于边界

关于西昌最早有史记载的文明大约源于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先秦地理《禹贡》中,华夏分为九州,而今的西昌属梁州,为“梁州南裔”。这一地区最早称“邛”,隶属秦国边陲。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8)

“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整个春秋战国时期,西昌以“邛都国”地为称,设置郡县,置一都尉,领十余县。

这在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也有描述:“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椎结,耕田,有邑聚”。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9)

两汉:开西南边疆 打通南丝路

从迁徙部落到“邛都国”,峻秀山川、河谷平原孕育和滋养了西昌早期文明。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崇山峻岭、急流深谷的阻隔,成为历代政权开边治边的“老大难”,历代君王皆“望蜀止步”。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10)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当雄韬伟略的汉武帝四次派人实地考察通蜀地开新路均无疾而终,一筹莫展之际。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犹如一剂“强心针”,坚定了汉武帝势要开西南边疆,打通蜀地的决心和雄心。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11)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拜司马相如为中郎将,“通灵关道”,“桥孙水(今安宁河)以通邛都”,首开西南边疆。历时二十三年,这条从成都通往云南的灵关道,穿越逶迤群山和深峭峡谷,连接起了欧亚大陆的文明脉络。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12)

自此,一条以巴蜀为源头的南方丝绸之路,蜿蜒数万里,勾勒出了一条最古老的国际交通线。西昌则成为了与南丝路共兴共荣的枢纽重地。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13)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以邛都为越嶲郡”。历经东汉和蜀汉,邛都亦为越嶲郡郡治。西汉时越嶲郡所辖十五县中,邛都和苏示(今礼州地带)两县均在今西昌市境内。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14)

南坛蜀汉墓出土的建兴五年砖

唐宋:辗转李唐南诏 西昌屡易其主

扼川滇咽喉,守西南要塞。自汉武帝开西南夷,设置郡县后,中央王朝的视线就从未离开西南地区。即便历经蜀汉、两晋南北朝多年政权不断交替,巴蜀与云南的联系也不曾“断档”。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15)

至隋唐以来,西昌已成为川滇枢纽,南丝路的重要中转站。李唐时期,在西昌设置嶲州中都督府,并修筑了规模宏大的嶲州城,“东起姜坡,西至宁远河,南迄龙眼井,北止鹦哥岩”,今天西昌的大部分市区仍位于其内。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16)

千百年沧海桑田,旧时时光再难寻。但如今的西昌城内,依然能探寻和触摸到唐时西昌的风骨,城内也依然保留着石塔街、西街、河东街、段家街这些唐代街名。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17)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18)

政权更迭,让一座城市的命运也经历着风雨飘摇。唐朝的西昌命运也一波三折,几易其主。初唐、盛唐、晚唐,西昌辗转在唐王朝和洱海一带的南诏政权之间,成为唐、南诏、吐蕃三方竞相角逐的战场,在长达百余年的会战中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19)

“建昌”一名来源,也源于南诏政权。当时,南诏政权占据嶲州城后设建昌府,后为大理国段氏所辖,这段历史证明,西昌与大理渊源颇深。宋朝时,西昌一度成为大理的物资交流场,商贸繁盛。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20)

元明清:皆为治所所在 西昌名自此始

雁过留痕,水过留声。即便往昔繁华不复,历史风云变迁,总会给城市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就如西昌,站在如今的古城墙之上,你依旧能够找到这座城市繁衍生息的蛛丝马迹,循着历史根脉,找到孕育这座城市文明之源。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21)

元设建昌路,明置建昌卫。从元代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度到明推行卫所制度以来,西昌始终都是历朝历代郡、州、司、卫所的治所所在。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建昌卫为宁远府,后置西昌县,西昌一名由此沿用至今。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22)

清 四川

除了名字,西昌乃至汉城、唐城、明城、清城都还不同程度地保存了下来,成为西昌历史的坐标。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23)

抚今追昔,西昌老城里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风格。自明城建成后直至20世纪50年代的数百年间,城内路、道设置,街、巷基本格局均未有大的变动。寺、塔、砖、碑等诸多古迹文物也被西昌“善待”存留下来,紧密联系着西昌前世今生的不同时空维度。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24)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25)

据不完全统计,建昌古城文物分布多达2400余处,古遗址、古墓群、古石刻、岩画、古建筑遍及全市。西昌的古遗址主要有聚落遗址、城址、窑址和矿冶遗址四类。其时代有新石器、殷商、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唐宋和明清,其中新石器遗址十七处,殷商遗址二处,汉代遗址三处,古城址十一处,窑址二处,矿冶遗址二处。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26)

西昌经久大洋堆遗址 展现了商周到战国不同时期的文化

历史上,司马相如、司马迁、诸葛亮、忽必烈、马可波罗、杨升庵、石达开、蒋介石、宋美龄等名人都在西昌居住过,迄今,孔明寨、蒋介石"特宅"等历史遗迹依然存在。红军长征时,西昌还召开了著名的礼州会议,播下了革命火种。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彭德怀、贺龙、李富春、郭沫若、李鹏等先后来过西昌视察,均留下诸多墨宝。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27)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28)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29)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30)

大洋堆遗址出土有石器、陶器和铜器

这些文物古迹,是西昌各民族人民几千年历史的一个缩影,也是西昌人寻“根”的脉络。

今日西昌:攀西中心城 全国百强县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31)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32)

清风雅雨建昌月,千年丝路邛都地。

抚今追昔心澎湃,边陲小城进百强。

三产融合齐发展,四通八达客如潮。

一带一路迎风起,邛波浩荡纳百川。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33)

经历了新石器、殷商、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唐宋元明清等时代,从迁徙部落到“邛都国”,再到越嶲郡、建昌卫、宁远府,数千年来,岁月更替,物换星移,西昌先民在闭塞深远的边陲之地,开蜀道、垦良田、建城池、行商贾、兴学府、守家园……在不懈奋斗中,耕耘孕育出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西昌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内生动力。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34)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35)

这样的“厚底子”,让西昌担得起“春晚、秋晚”盛会的担子,这样的底气,也值得让全球目光为西昌停驻。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36)

负重前行,继往开来。如今的西昌,秉持着先民们砥砺奋进的精气神,沿着古道开辟出的繁华,一路高歌猛进,从一个边陲小城发展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四川天府旅游名县、攀西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川滇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也是内陆辐射西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37)

回望来路,才能坚定方向。站在“十四五”的起点,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未来,西昌将紧紧围绕建设攀西地区现代化国际性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双百”城市发展目标,按照“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治理优市”发展路径,奋力推进由“邛海时代”迈入“安宁河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新征程。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38)

今日西昌,大有作为!

未来西昌,大有可为!

这个中秋,西昌注定不凡……

这个中秋,西昌以坚定的自信,满满的底气,静待你的到来……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39)

西昌的老城(小城市也有厚底子)(40)

文:邓世荣 图:西昌融媒综合整理 部分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