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15年前编写的平菇母种原种栽培种制作技术,在今天看来,依然还是实用的基础知识。今天我发表在今日头条上,贡献给爱好食用菌技术的初学者和走在路上的朋友。锦州亚泰微生物研究所 ,

平菇母种接种原种的技术方法(平菇母种原种栽培种制作技术)(1)

平菇母种接种原种的技术方法(平菇母种原种栽培种制作技术)(2)

平菇母种接种原种的技术方法(平菇母种原种栽培种制作技术)(3)

锦州亚太食用菌经销处。

平菇的生长发育条件

1、营养:

平菇属木腐真菌。营养是平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主要营养为碳源,如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糖类等。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棉子壳、木屑、稻草、玉米芯以及其农作物秸杆等材料中。简单的碳源如葡萄糖、有机酸和醇类等小分子化合物可直接被菌丝细胞吸收,而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大分子化合物则需要经酶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所以在培养料配制时需添加糖、夫子、玉米面等,因为它们都是食用菌易利用的碳源。

氮源也是平菇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平菇菌丝生长时适宜的碳氮比为 20 : 1 ,子实体生长时适宜的碳氮比为 30---40 : 1 。所以针对不同的栽培原料需要添加 加的氮源也不同,用量也不尽相同。

无机盐等微量元素也是平菇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如磷、钾、钙、镁、铁等。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成分和酶的组分,并调节体液的平衡。在无机盐中以镁、钙、磷、钾为最重要,尤其是镁,它能促进细胞酶的活性,使细胞的新陈代谢加快,进而促进菌丝的快速生长。同时更使菌丝洁白,更有生命力。出菇后菇质柔韧富有弹性,易于运输和存放。

维生素类对平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如果缺少维生素菌丝生长迟缓、稀、弱。在配料时加入的麸子、玉米面、米糠作为间接加入维 生素 ,不需另外再添加。夫子皮、米糠、玉米面越新鲜,其维生素含量越丰富,所以强调加入新鲜的夫子皮或米糠或玉米面。

2 。温度:

平菇属变温结实性菇类,也就是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所需温度不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 5---32 度,最适宜的温度为 24---28 度。子实体形成的最适宜温度为 13---20 度,低于 10 度生长缓慢,高于 25 度不易出菇。平菇菌丝耐低温能力强,成品菌棒在零下 30 多度也不会被冻死,温度回升后菌丝可继续生长,并且不会影响后期子实体的形成和产量。在出菇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蘑菇生长得越快,但菌盖薄、质量差、颜色浅;温度低,蘑菇生长慢,但菌盖厚,质量好,颜色深。

3 。湿度: 平菇含水量达 90% 以上,水是主要含量。水是平菇分解吸收培养料基质中各类营养的必须的代谢环境,只有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才能进入平菇的菌丝细胞内,被吸收和利用。

与其它菌类相似,平菇菌丝生长发育阶段,培养料中含水量为 60---65% ,培养场地的相对湿度为 70% 以下。子实体生长时期培养料中含水量为 65--70% ,空气相对湿度为 85--95% ,低于 80% 子实体生长缓慢,菌盖边缘干裂向上卷。如果高于 95% ,菌盖容易变色腐烂。培养基中含水量低于 55% ,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止,子实体不能形成,如果培养基中含水量高于 70% ,菌丝往往因氧气不足停止生长,以致培养料酸败造成污染。

4 。空气: 平菇是好气性菌类,生长发育需要新鲜的空气。平菇菌丝对二氧化碳的耐受能力很强,当培养基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 10%----15% 时仍可旺盛生长,超过 20% 使菌丝受到抑制。但是,平菇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时期对二氧化碳的浓度非常敏感,当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 0 . 3% 时,菌柄就增长,菌盖发育不良,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 1% 时,就很难形成菇蕾。

5 。光线: 平菇属喜光型菌类。在菌丝生长阶段平菇不需要光线,在完全黑暗温度恒定的条件下菌丝生长得最好最快。这主要是因为光波中的蓝紫光对平菇菌丝有抑制作用。在出菇阶段,环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以在出菇场所内能正常看报纸为度。光线的作用是诱导出菇和使菌盖发育,研究表明:完全黑暗不能形成菇蕾;光线不足,容易长出柄长盖小的畸形菇;在适宜的光照下菇蕾才能形成正常的生长。但是强光会妨碍平菇的正常生长。在山洞或地下室栽培平菇时,有时菇柄会二度分叉,菇盖不能正常伸展,这也是光线不足造成的。另外,菇盖的颜色也与光线紧密相关,光线强时菇盖色深,光线弱时菇盖色浅,但寒冬栽培可以强光照射。

6、酸碱度: 平菇适应培养基地内 PH 值得范围较广,在 PH4----PH9 之间都能生长,但以 PH5 . 5---7 为适宜。在栽培料蒸制或发酵过程和菌丝生长过程中都会产生有机酸而使培养基 PH 值下降。所以在配料时加入硫酸镁、碳酸钙等作为缓冲剂,以减低 PH 值得变化速度,达到稳定酸碱度的作用。

酸碱度是影响平菇菌丝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在平菇生料或发酵料中加入 2---4% 的石灰,一方面起到增强杀灭杂菌的作用,另一方面调整了培养料的酸碱度。有些菇农为达到防止杂菌污染的目的,超量的添加石灰,使 PH 值达到 12 事实上,这是十分危险和有害的。影响酸碱度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尿素复合肥的添加量,根据专家测试每 100 斤干料最多添 加尿素和复合肥各 0 . 5% ,菌丝生长最旺产量最高。而有些菇农为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大量添加尿素和复合肥,使其转化成了有害成分,这要十分注意!

平菇栽培时间的确定

根据锦州亚泰微生物研究所,多年实践经验:第 一个平菇最佳栽培时间为 7 月 20日左右,伏天将过后马上进入立秋。天高气爽温度适合,发菌最旺。九月初正是蘑菇空档期,年年是个好价钱!

第二个平菇最佳栽培时间为 8 月 30 日左右,此时气温大约 22--25 度,是发菌的最佳时期。正值 10 月 1 、八月节左右出菇,价格好、产销高。因为每年 10 月 1 和八月节都相隔 10 天或半月,所以销路特别好。

第三个平菇最佳栽培期为 10 月 1 日左右,这个时期是发菌的最安全期,栽培成功率 100% ,低温发菌低温出菇,产量高菇质好,无病虫害发生。出菇旺期正是冬季和春节,年年不愁销。您记住最佳播种期了吗?

平菇母种的制作

下面我来讲一下平菇的菌种及制备方法。菌种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菌种一般分三级,即母种、原种、栽培种,栽培料。。传统方法一般采用固体菌种,现在依然在使用量的80%。

采用液体菌即母种、摇瓶机菌种,液体种、栽培料。时间节省一半,人工节省一半,详细资料见液体菌种制作技术。

1 。平菇母种配方:土豆 200 克、白糖 20 克、琼脂 20 克、豆饼粉20克、蛋白胨10克、硫酸镁 2 克、磷酸二氢钾2 克,水 1000 毫升。按配方精确称取,先将土豆去皮切片放入1200 毫升水中,豆饼粉20克,用文火煮沸 15 分钟左右。然后过滤,加水再加热,先将琼脂、白糖、硫酸镁、煮至全部溶化,用量杯量一下是否还剩 1000 毫升。如果不足,用开水补足。趁热分装试管中,每管装 12 毫升左右, 1000 毫升可分装 80---100 支试管。分装时要用长管 漏斗,不要使培养基沾到试管口上,以免沾湿棉塞污染杂菌。塞棉塞要用普通棉花,塞 入试管要松紧合适。现在都改成硅胶塞,速度快过滤质量好,棉花逐步就取消了。然后,每 10 支试管用皮套捆成一小捆,棉塞用报纸,牛皮纸包好,放入高压锅中 1.4 公斤压力,灭菌 30 分钟,停火。等 压力表回零才能排气开锅,取出试管倾斜排放在桌面上,桌面上放一根一厘米厚的木条,试管放在上面就能摆成斜面。斜面试管有两种:原母种试管 ----- 斜 长度应为管长的 1/3 ,生产母种试管的斜 面应为管长的 1/2 。冷却凝固后,取一些试管放入恒温箱中 27--30 度空白培养 5天,经无菌观察,确认无杂菌,才能大量用于分离制种或转接生产母种。接种要在严格的无菌箱里面进行 可以使用 629 食用菌消毒剂、气雾消毒盒、臭氧消毒机。接种后放入 25 度的恒温箱中培养 7---10 天,长满试管确认无任何杂菌,就可以用于转接二级原种了。

平菇二级原种制作

配方 1 :阔叶木锯沫 80 斤、玉米面 25 斤、克霉灵 1 两、白糖 1 斤、硫酸镁 3两、磷酸二氢钾 3 两、石膏 1 斤、碳酸钙 1 斤。含水量 65% 。

配方 2 :玉米芯 80 斤、稻糠 15 斤、夫子 10 斤、克霉灵 1 两、白糖 1 斤、硫酸镁 2两、磷酸二氢钾 2 两、尿素 3 两、石灰 2 斤。含水量 65% 。

配方 3 :阔叶木锯沫 40 斤、玉米芯 40 斤、豆饼粉 10 斤、玉米面 10 斤、白糖 1 斤、克霉灵 1 两、硫酸镁 3 两、菇丰素 、二氢钾 3 两、碳酸钙 1 斤、石灰 1 斤。 含水量 65%

配方 4 : 玉米 100 斤,石膏2 斤。

拌料:先将主料和夫子或玉米面、石膏、白灰干拌均匀。然后将其它药品溶化于水中,形成浓的原液。然后把原液均匀加入水中拌入料里。拌匀、含水量掌握在 65% ,即拌完料后用手握一把料,手指缝有水滴但不下落。最好用拌料机拌料,节省劳力、搅办均匀。

装瓶标准:菌种瓶有两种,一种是专用菌种瓶,一种是罐头瓶。装瓶高度在平肩处,松紧度要适度。在料中间打一个眼以利菌丝快速生长,装完瓶后马上擦净瓶身。盖上丙烯塑料,套好皮套,进行高压灭菌 1.5 公斤压力保持 2 小时以上。灭菌结束后,瓶温降到 30 度以下搬入接种箱中。接种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用 629 消毒剂或气雾消毒盒电子接种器配合使用。一支生产母种可转接 8 瓶二级种,接完后马上放入 25----27 度的恒温箱中培养,没有恒温箱也可以放在能保持 25 度条件下培养。每 3---5 天检查一次,把长势不好、不纯的及时挑出。经 20-25 天左右培养,就能长满瓶.满瓶后应再巩固培养 5 天,才能转接三级种。二级种可采用12*24丙烯袋装,大规模制种都有采用塑料袋.

二级种制作要领:料要干,无变质,加入原料必须精确,灭菌必须达到杀死一切微生物。接种要在绝对无菌条件下进行,盖瓶塑料必须用聚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爱高温。因为丙烯塑料比玻璃还透明,就是有小米粒大小的杂菌,也能清楚的观察到。

三级种配方配方 :玉米芯 80 斤、稻糠 15 斤、夫子 10 斤、克霉灵 1 两、白糖 1 斤、硫酸镁 2两、磷酸二氢钾 2 两、尿素 3 两、石灰 2 斤,含水量 65% 。

棉子壳 100 斤,石灰 3斤,硫酸镁 2 两,克霉灵 1 两 ,尿素0.3斤,二氢钾3两,玉米面10斤,含水量65% 。可完全参照二级配方和制作方法,但培养基营养配比应接近于栽培料,使 菌丝有一个更适应的过程,三级种也叫栽培种。栽培种的塑料袋规格一般都是17×35,20×38。栽培一种一般采用常压灭菌,灭菌的好坏决定成功与失败这一个环节很重要。灭菌要求原料内温度达到100度,必须保证15小时到20小时。停火10小时以后出锅。接种室必须达到严格的消毒。在无菌条件下种条件下接种。食用菌菌种培养必须在,通风干燥条件下培养。培养温度保持在25度左右,一般在25天到30天长满,长满三五天以后就可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