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2章高俅的形象特点(高俅凭啥飞黄腾达)(1)

前言

从今天开始,得暇之余,我和大家一起读一遍四大名著,是串读,不一定读到哪本,也不一定读到哪章,有感而发,随即成篇,我们走一个固定格式:

1、原文(只写章节名称,具体内容有兴趣的附着看就是)

2、读后感。

先声明一下,我个人此前从没看过原著,你要觉得不靠谱,现在就可以退订了,要是想找茬喷我一下,我欢迎之至,敬谢不已。

下面是今天的正文:

《水浒传》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这章开始,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太尉高俅的发迹史,故事应该是耳熟能详的。高俅,原名作“毬”,类似于现在说的“球”。“毬”在我国西北地区,是男性生殖器的意思,我也搞不懂,具体指的是哪个部件,反正不是一个好词。在书里,大概是说蹴鞠,就是宋代的足球,很流行。不管怎么样,施耐庵肯定是看不上的,玩物丧志嘛,靠奇技淫巧,甚至连奇技淫巧都称不上的“玩”,上位的人,那肯定就是标准的“小人”了,君子所不齿。

但是,我们在这里反过来再看一下,高俅的成功。他有两个特点:

1、有才能

“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最是踢得好脚气毬”。

我们现在很多人也梦想发迹,可是,我们那一技练得,功夫怎么样了,关键时候,能不能发出来呢。

高俅就是,一技傍身,乃至专精,这叫有才能。

2、情商高

“那高毬见气球来,也是一时的胆量,使个鸳鸯拐,踢还端王”,

端王让他下场踢球时,他又:“高俅再拜道:‘怎敢’。三回五次告辞。端王定要他踢,高俅只得叩头谢罪,解膝下场。才踢得几脚,端王喝彩。高俅只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来,奉承端王。那身份模样,这气球疑似鳔胶粘在身上的。”

虽说高俅不通忠信,但人家礼数不亏,识大体,知进退。

所以,像高俅这样的人才,但有机会,必能一飞冲天,得势取利

水浒传第2章高俅的形象特点(高俅凭啥飞黄腾达)(2)

“朕欲要抬举你……”,你看,端王虽然也是个散玩之人,但很讲义气,“登基之后,一向无事”,就想到把玩伴也抬举抬举,于是高俅就被破格提升了。

我们好多人也成天叫喊:“壕做友啊……”,凭啥?玩啥啥不会,游戏都打不好,要你来丢人吗?

“我会吃呀”,真的吗?看看这个链接,可以简单的了解一下啥叫“吃”。

吃喝嫖赌抽(之一)

书归正传,看高俅的发迹史,这里边还有很多道理,什么“上之所好下必甚焉”啊,什么“时来运转”啊,什么“小人得志便猖狂”啊,老生常谈,我们就不一一分析了。

后半章更有意思,以王进被迫遁走为线,引出了九纹龙史进,和少华山三个土匪的故事,最终以史进家破人离为结局。我早年间看这段,觉得史进和少华山好汉有情有义啊,竟然被官府走狗害的家破人亡,常为此义愤填膺。现在回头再看,感觉就不一样了。

水浒传第2章高俅的形象特点(高俅凭啥飞黄腾达)(3)

首先史进父子,眼界不高,史进学艺多年,基本上是被人骗来骗去。不过终归因为心存善念,救了王进母子,才习得一身真功夫,“每日只是打熬力气”。说白了,是由一个没本事的笨蛋,变成了一个有本事的笨蛋

在“跳涧虎”陈达作死被抓以后,“神机军师”朱武使了个苦情计,实际上的借“仁义”之名,要挟史进的。史进稀里糊涂中计不说,还和三贼好上了。我们大部分人,很长时间里,会被困在二元一维思维中,不能自拔。什么意思呢,就是非此即彼,抓贼是为了请赏,这时就已经进了“利”的索套,放贼是为了远离“利”,于是又进了“名”的索套,然后和山贼交往,又觉得脱离的“名”,实际上又进了“义”的索套,最后被人误之因“名”,卖之以“利”,不得已,在下一章开始时,杀官而走,上了少华山。最终又因为当土匪“名”不好,方才有“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水浒传第2章高俅的形象特点(高俅凭啥飞黄腾达)(4)

我们可以看到史进这个人,被自己耍的团团转,空有侠名,实际上是个瞎子。所以,“侠”字,不是空有几把力气,就能撑起来的东西,如果不明理,什么格局也不愁被自己玩儿散,而且越是这种情况,越还死不认账。如果我们跟史大郎说:你那叫欺世盗名,不仁不义,怎对得起你史家列祖列宗啊。他肯定会跟你动刀子。如果我们换个说法:大郎啊,做人要有底线,亲君子,远小人,不以力取,不以义害,不因名达,不因功显……他还是个动刀子,哪里能听进去啊。

施耐庵有水平,你看,接下来出场的人物,就叫:鲁

扩展阅读:

四大名著之浅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