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具有性格,性格可视为待人接物的行为或者方式。万千世界中,有的人性格平和,谦逊,有的人性格急躁,傲慢。这些性格属性是生来就有的么?

人工智能领域有一门强化学习技术,这门技术的思想可以很好地解释性格的形成过程。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把刚出生的小孩视为一个智能个体,这个智能个体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并做出相应的反馈行为。小孩的学习成长过程可以认为是智能体不断地与环境交互的过程。

人的性格是先天性还是后天养成 性格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天形成的(1)

在开始阶段,智能体可以认为不具备性格属性或者存在一些弱性格属性,弱性格属性可以被认为是遗传因素作用的结果。即可以认为刚出生的小孩是不具备性格属性或者具备某种比较弱的性格属性。

在成长阶段,智能体会不断地与环境进行交互,在环境交互过程中,其做出的行为会获得环境对应的反馈,智能体根据反馈结果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交互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点是环境的反馈行为,智能体的目标是不断地追逐正向反馈结果,且尽可能地避免负面反馈行为。类似的,在成长过程中,小孩最初得到的环境反馈通常来自于父母,父母会告诉小孩什么样的做法是对,什么样的行为是错。小孩在这个过程中会通过父母的反馈逐步形成自己的性格。

在稳定阶段,智能体已经可以根据所处环境做出对应的某种稳定行为,即智能体的学习行为收敛。对于性格而言,稳定阶段的意味着人的性格行为已经固定,很难再发生改变了。

显然,在性格行为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成长阶段,成长过程的环境反馈决定了行为何种性格。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应当不断地学习和接收新的事物,这种行为相当于扩展了智能体的生存环境,如果智能体能够在更为复杂的环境中做出合理的反馈,自然其反馈行为也就更为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