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在荷花池东门前,荷花池路那座小小的长亭周边,每天傍晚,都有扛了长枪短炮的摄友,静静地等候。是的,你没有看错。在一部手机打天下的当下,正宗的摄友却不屑手机的视场,背着重重的单反,携了稳定的三脚架,等候在那里。即便在酷热的三十九、四十度时,都没有阻挡住发烧友的热情。

写夕阳的句子抒情(你选了怎样的角度看景)(1)

按捺不住好奇,专门去看过一次发烧友。大约有五六人吧。他们因为拍摄而交好,彼此交流着拍摄的技巧与感受。悄悄坐在一旁,听到不少技艺与角度的讨论。

比讨论更吸引我的,却是他们相机摆放的位置、摄影人采取的动作。虽然那是一片相对开阔的观荷点,架不住最好的位置大家都想要。于是有些人独辟蹊径,蹲着将相机放在装饰用的栏杆小孔里、坐到地面“低调”选点。

西边的太阳正在落山。洒金铺银般地天空,壮观之极。本来闲聊的几个人,立马站起来。咔嚓咔嚓的声音,随即此起彼伏。我不好意思地掏出手机,鱼目混珠地拍了几张。差不多了吧,起身离去。

写夕阳的句子抒情(你选了怎样的角度看景)(2)

又一天,再次去了。不为看景,只想看看那些摄友是不是依旧守着那一方空间,等候落日。他们当然一个不少,好像还增加了一两个。我抬头看望西边,与昨天差不多。每天一样的落日,值得他们每天来访?苍狗白云,不过如此吧。

这几天心情颇不宁静,不由去了日日经过的荷花池。这一次,时间晚了。不,因为居家自我隔离了几天,日落的时间已经提前了。深秋季节,不能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日头变短却在不知不觉间悄然进行着。预报上,五点半已经日落西山。比起夏天将近七点,提前了几乎一个半小时。

有一两个与我一样来晚的人,稍带怅然地站着。或者,是我自己的心情。看着西边灰暗的色彩,想象着十分钟、一刻钟前的璀璨,油然生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奈。默然间,没想到西边忽然冒出一片红色,很淡。在灰色中却很显眼。是真的吗?原来等在那里的人,不是迟了,而是等着“第二春”?

写夕阳的句子抒情(你选了怎样的角度看景)(3)

风,徐徐刮来,带了桂花的气息。这是这些年来最晚出现的桂花香吧。以为国庆期间刚刚有点香气的桂花,被一个超级寒流打得香消玉殒。没有!不知道。那天晴日下午,在荷花池东门,看到有两棵被墙角挡住的桂花树,花苞齐全。这是不是这里唯二的两棵?

去看看吧。寻着香气的来处,一步步走到小路上。两棵树上的花苞,愈发茂盛了。浓郁的桂花香,扑面而来。右边不高大的银杏树,青黄相间。不急不慢地走进公园,按例扫码测体温。这么晚,管理者还没有下班,辛苦了!

进门左拐,想去“砚池瀚染”,又曾用名“小方壶”的湖中小岛。隔桥相望,“砚池瀚染”四个字,换成了“冶春茶社”。知道那里开了家冶春连锁店,也去试吃了一次。却没注意,颇有味道的四个字,换了更有味道的四个字。呜呼!

写夕阳的句子抒情(你选了怎样的角度看景)(4)

从白色大理石的九曲桥,走往“小方壶”。这座独拱石桥,时间合适的话,能拍到夕阳穿孔的盛景。但是,个人以为这样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然而,惊喜的是,我竟然“可遇”到了迟来美景。

刚才看到的西方淡淡的红,已经晕染了一大片。虽没有落日时那么灿烂,反而有更多抚慰人心的力量。云中间,淡灰色的云团,飞腾着不知道形状的造型。即便是深秋,云的观赏,比起冬日还是美妙得多。

云下面的街道上,长长的汽车队伍,闪着红色的灯光。堵车了。路灯已经亮了。白色的马头墙在灯光里,更显得精致古朴。满塘的荷叶,这时候不太看得清是青绿还是枯黄,随风送来幽幽的香。

写夕阳的句子抒情(你选了怎样的角度看景)(5)

荷花荷叶的香,不张扬,不同于桂花的霸道。荷花荷叶的香,绵长不绝,从春天到了深秋。身处荷塘中间,四面来风。每一缕风都浸透了荷的生命。

忽然就想起扬州文人气节代表的朱自清先生。他在人生的晚年,欣然写下“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的文字。十四个字,是过尽千帆后的宁和,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经过,是“生亦何幸死亦何苦”的淡然!

对荷来说,已然到了尾声。虽然前人有“留得枯荷听雨声”之说,不是还有人用“独角鬼戴逍遥巾”形容吗?

写夕阳的句子抒情(你选了怎样的角度看景)(6)

一阵风过,有点冷。回吧!家,总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