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2》不出意外地迎来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搜,不是有关台上的40位演员,而来自于郭敬明和李诚儒的battle。
争论点在于对一个毫无演技、但长相非常鲜嫩的男演员何昶希的去留问题,李诚儒和郭敬明展现了截然不同的观点。
这段表演到底烂不烂,四位导演都有共识。陈凯歌说我看不出你们的关系:
尔冬升说何昶希老眨眼,不是大侠风范,眼神里没有感情:
郭敬明自己也承认不太好。
而场外没开麦的李诚儒用表情表达了他的痛苦。
最后谁去谁留?毫无悬念,三位导演都把名额给了张逸杰,只有郭敬明给了何昶希。
这时李诚儒投来了一束意味深长的目光:
本来事情到这里就该结束,爆点在于郭敬明后来又非要给何昶希一个无比珍贵的S卡,然后全场哗然,连何昶希自己的表情管理都失控了。
导演们都笑了,看不懂这波操作,赵薇意味深长地说可能因为何昶希跟郭敬明长得像吧……哇,赵导你也是蛮MEAN的……
后台也有演员质疑这是在选演员还是选偶像。
郭敬明给出的解释是对“S”的新型解读:student,seed,special(最后一个单词他还拼错了)。大意就是他也是从新人过来的,也经受过质疑和挫折,所以他要给他鼓励,要有相信的力量等等……
▲气得凯歌导演都撂英文了,也来了一个S,嗯,Surprise
场下的李诚儒显然是坐不住了。
后来可以公开发表评价的时候,李诚儒憋了大半天的心路历程,统统化为了激烈的炮火,目标直对郭敬明。
而郭敬明的论点自始至终只强调了一件事:班里不光要有好学生,也要有差生,演员这个行业需要百花齐放。你可以不喜欢,但要允许它的存在。
此话一出,李诚儒的暴脾气又搂不住了。
▲请欣赏宝剑插入胸口的“死肉”式表演。
李诚儒反应强烈,因为第一季的时候,郭敬明也是用同样的话来气他的。就感觉无论你再怎么讲道理,对方总是一句同样的话就能给你怼回去,也真是要吐血了。
这场交锋终结于大鹏的拉偏架,大鹏揪住了“小小年纪”四个字,发表了总结陈词,力挺郭敬明。而场下的李诚儒或许意识到争论下去也没有结果,反而陷入了倚老卖老的局面,于是一言不发,结束了战斗。
这集节目一播放,果然引起了热烈讨论,关于什么是好演员的标准,关于郭敬明的审美,关于李诚儒的敢说,关于大鹏的所谓情商,都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其实这也是《演员请就位2》所期盼达到的效果,因为在第一季的时候,李诚儒和郭敬明就已经担当过节目流量的重任,上演过一模一样的剧情。
那一次,对郭敬明喜欢的男演员郭俊辰,李诚儒也是怼得毫不留情。
郭李之争撑起了整个《演员请就位》第一季的热度。在第一季的终极就位盛典里,李诚儒再现了《大腕》那段经典台词,其中的内容,大多揶揄郭敬明。
“合作过的导演,不是詹姆斯卡梅隆就是斯皮尔伯格,你要是只和郭敬明合作啊,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你说,这样的演员得多少钱?
要我说怎么也得一百万吧。
一百万?一千万起!
我们成功投资人的口号就是:不求戏好,但求流量!”
都是性情坚持之人,现场开撕,效果拉满,第一季初尝甜头,第二季仍旧屡试不爽。
节目组自有他们的小算盘,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也选对了人。
李诚儒和郭敬明,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两个人,他们不光代表着影视圈的两极审美,他们也是中国男人两种类型的缩影。
可以说,剧烈交锋的背后,其实有些同根同源的东西,而这些“同根同源”又导致他们互相瞧不上,互相不服气,本来不是一个圈子,相安无事,现在金风玉露一相逢,好戏可就上演了。
如果说人也可以分为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话,那么李诚儒和郭敬明是非常典型的一对反义词。
从外表上看,李诚儒身高八尺,壮硕魁梧,声如洪钟,妥妥的北方汉子;而郭敬明病娇孱弱,4岁就被诊断出败血症,他一直都是瘦小苍白的样子,身高成谜。
在审美取向上,李诚儒和传统男人别无二致,有婚史、有孩子;可郭敬明至今未婚未育,而他的作品里,总是花费很多笔墨来刻画俊美的男子;
在事业发展上,李诚儒信奉正史正说,喜欢传统文化,看不起流量,不愿意委身于商业化行为;而郭敬明手握流量的大牌,最善营销,把影视和商业玩得风生水起。
在人生轨迹上,他们同样展现出南北两极的不同风景。
先说李诚儒。
李诚儒:沉湎于昔日辉煌京圈老炮
李诚儒身上有着中国传统男人非常向往的几点成功人生的要素。
第一,出身草莽,白手起家。
李诚儒是老北京人,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在他两岁的时候就病故,母亲一个人拉扯大11个孩子,每天到铁路上扛枕木、砸路钉,受尽了非人的苦难。
李诚儒曾说自己的母亲世界上最伟大的,不信就比一比。这话很真诚,在那个年代,要养大11个孩子简直就是奇迹,最苦难的时候“北京城没有哪一样野菜是我没吃过的”,他甚至吃过驴剩下的豆饼充饥。
李诚儒的家就挨着故宫,“放风筝都能挂到故宫的角楼上”,但那也是改革开放之后才有了钱,在困难时期,他家里饿死过两个孩子。
1970年,李诚儒被分配到北京景山服装八厂,负责在车间里熨衣服,每月工资16块钱。
因为家和北京人艺离得近,所以他没事就去看话剧,对表演产生了极大的爱好,偶然情况下结识了北京人艺的演员董行佶,跟着董行佶学表演,一学就是十年。
▲董行佶是北京人艺演员,1983年在电影《廖仲恺》中饰演廖仲恺,得了金鸡奖最佳男演员。但是后来没多久董行佶就自杀。董行佶之前就患有抑郁症,曾到安定医院治疗。
跟着董行佶学艺的期间,李诚儒练成的最大本领就是台词功夫。董行佶擅长朗诵,对台词十分讲究。
后来李诚儒自称“哼派”,非常鄙夷那些在舞台上声嘶力竭的“吼派”朗诵风格,也说这都是跟着董老师学来的。
在《可凡倾听》中,他信手拈来几句台词,的确是每个字都清清楚楚地送到观众耳朵里,功力非凡。
1980年,已经26岁“高龄”的李诚儒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但不是本科,而是“进修班”,那是那个时代错过读书季的好学青年们的最好选择,不得不说他的同班同学都很牛,有赵宝刚、张光北、李勤勤等人,也算是北影的“明星班”。
进修班毕业后,李诚儒一心想进中央电视台,知道了杨洁正在筹备电视剧《西游记》,李诚儒就进入了《西游记》剧组。
这其中也有他老师董行佶的功劳,因为董行佶是杨洁请来的表演老师,专门辅导六小龄童,也曾在试戏时为唐僧配音。
李诚儒本来想在其中演个角色,可是杨洁看不上他,觉得他不是剧团或单位出身,让他做了场记,后来就做剧务。
做剧务时期,李诚儒天南海北地取景,找道具,招呼演员们的吃喝拉撒,相当于整个剧组的大管家,一做就是五年。
杨洁去世的时候,李诚儒还发了微博悼念,看得出他很念旧也很讲传承讲感情。
《西游记》的五年看似没什么结果,最终电视剧拍完了,李诚儒也没有进到中央电视台。而那时候他的同班同学赵宝刚已经在北京台混得风生水起了,李诚儒倍感失落,于是决定放弃表演,下海做生意。
李诚儒的经商头脑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也几乎是在《西游记》剧组锻炼出来的。
李诚儒一开始卖苹果,后来又卖带鱼,再往后,他瞅准了商机,加上自己在服装厂工作过的经历,开始卖衣服。
生意越做越大,在西单开了一个“特别特”商场,面积巨大,而且是最新潮的开放式货架,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全国之最”,当年在北京也非常轰动。
李诚儒特别有生意头脑,在报纸上放出招聘启事,全北京海选美女导购员,给出了月薪五千的天文数字,成功地进行了一波热点宣传。
那时候一天的流水就有五十万到六十万,李诚儒暴富,开始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的奢侈生活。
九十年代就开上了奔驰560,给小费一给就是一百美金,一条领带一万多,卡里存着1300万美金,注意,是美金!
春风得意马蹄疾,当然要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李诚儒的人生理想是演戏。
于是他边做生意边玩票演戏,由于赵宝刚的关系,李诚儒先在《编辑部的故事》里饰演一个骗子,后来又在《过把瘾》中演钱康,几乎都是本色出演,都是演暴富大款,围着金钱打转转的角色。
▲《编辑部的故事》
《过把瘾》里,他演苦苦追求杜梅的大款钱康,钱多得花不完,他有段台词:“我图她什么?图她敢跟我急,敢像训三孙子似的训我,说翻脸就翻脸,我还得上赶着哄她,嘿,来劲,过瘾!”
几乎也是李诚儒本人的真实写照。
也是因为和赵宝刚的关系,当时都在北京电视剧中心上班的王朔和冯小刚注意到了李诚儒,才有了后来的合作,这就是后话了。
至此,是属于李诚儒“白手起家”的故事。
再往后,就是戏剧性的“大起大落”。
因为有了钱,李诚儒又迷上了炒外汇,觉得炒外汇比做生意来钱快多了,于是生意也不好好做了,把全部身家都投进了外汇市场。没想到一朝失手,1993年,李诚儒把所有的积蓄都赔光了。
此时,李诚儒39岁。
人到中年,亿万身家一下子清零,这种打击可不一般,或许很多人都难以熬过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
李诚儒有一点好处是小时候吃过苦,承受力强,除了头发掉光了,倒是很快就走出了阴影,四年后,重新做了演员。
2001年,冯小刚终于找到了李诚儒,续上前缘,请他演了《大腕》里一个戏份并不多的角色,可这个角色,也许是整部电影中最出彩的。
李诚儒后来说过很多关于《大腕》的趣事,他那句英语“may I help you sir”是跟英达学的,练了俩小时才练好;以及演完这1分26秒的一镜到底,他的手都在发抖。
演完《大腕》,李诚儒一战成名,随后,他不光演戏,还开始做导演、制片人,各种戏约也不断,一直到现在。
而慢慢的,李诚儒发现他对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不适应,从前他信奉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变得无足轻重甚至有点搞笑,于是乎,这让他变得有点愤世嫉俗。
他很较真,信奉专业,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他曾说过和郑少秋合作的时候,对方不记得台词,对着镜头念一二三四,他当下就拂袖而去。
他喜欢严肃题材,尤其挚爱老北京文化。
当年导演《红墙绿瓦》时,演员都要清一色地找老北京人,首先看身份证是不是110开头。
他对于各种细节极为考究,但反而忽略了影视作品的通俗性和观赏性,耗尽全部心血拍的剧,没有电视台愿意播放,因为“太正了”。
所以李诚儒瞧不起那些戏说剧、穿越剧,说《甄嬛传》是害人不浅。
更不要提在他眼里,郭敬明的作品是什么样子。所以当年在第一季《演员请就位》中,《悲伤逆流成河》片段上演时,李诚儒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说明明有家国情怀可以拍,为什么要拍这样的。
所以,做演员的李诚儒是成功的,可作为导演、制片人的李诚儒是非常失败的,他没有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换句话说,市场没有接受他。
当然,和同时代的男名人一样,李诚儒的情感生活也波澜起伏,去旧迎新,冯小刚导演名作《一声叹息》集中体现了他们的个性。
早年李诚儒与发妻育有一子,但那时李诚儒总是在外闯事业、演戏,最长的时候可以一年不见儿子,两人结婚八年后离婚,按时间推论,应该就在他的暴富期。
直到儿子成年,自己也渐渐步入晚年之际,才发觉自己亏欠孩子太多,于是着手帮儿子进入影视圈,两个人关系好转。
但他自始至终不认为自己做错了,毕竟他是个连父亲都没有的人,儿子总归还有个活着的父亲。
1996年,从巨富跌落人间,修整盘复了几年离婚多年的李诚儒遇上了他心目中的女神。
上海京剧院的著名青衣史敏,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李诚儒热烈地追求小他十八岁的京剧名旦,两人终于在2002年喜结良缘,李诚儒欣喜若狂,公开表示“四不如”妻子,深情赞美:
“我太太好啊!艺术好,人品好,长得好,性格好。婚前我觉得太太是一个表演艺术家,端庄、高雅、贤淑;婚后我发现太太的另一面,开朗、幽默、温柔。一个女人的全部优点都在我面前展现的淋漓尽致。现在每天早上醒来,看见太太在自己旁边,我心里都特别感动......我常常说太太是我的命根子,没有太太,不仅没有家了,李诚儒也就枯竭了……”
只可惜再是命根子也抵不住日常生活,李诚儒再欣赏太太,也是北京爷们,大男子主义,骨子里要的是夫唱妇随,但太太的事业又在上海,于是乎婚后一个人在上海,一个人在北京,长期分居,2007年两人分手。
2007年传出的消息是李诚儒爱上了小他28岁的年轻女演员侯角,侯角曾经和张柏芝拍过《天涯歌女》,被称为“小张柏芝”,这在同时代的男性中也很常见,请大家参见长脸大叔刘威的故事,这里可回顾。
后来二人分手,据说侯角的父亲不同意二人恋情,认为李诚儒年纪太大了。
现在侯角已经改名成侯璎珏,在北京电视台做主播,也演电影,写剧本等等。
这就是李诚儒,一个典型的五零后男人。
一个经历过坎坷,经历过暴富,经过过失败的京圈老炮,一个认真的演员,一个不太成功的导演和制片人,一个威严且高高在上的有些失职父亲,一个满怀真诚但又始终失落的大男子主义者。
单身一人的他有着不凡的见解,也有着直率的性格,但同时我们又能看到他身上的唯我独尊,对年轻人保持绝对的评价权,对这个时代充满不屑。
这样的五零后男人其实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郭敬明:大时代的弄潮儿
别看郭敬明身材娇小,可他心里同样住着大男子主义的灵魂,只不过,他和李诚儒的大男子主义是不一样的路数。
郭敬明1983年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小康家庭。爷爷喜欢《诗经》中的一句“穆穆鲁侯,敬明其德”,从中取了“敬明”二字,为孙子取名,可见期望至深。
▲郭敬明和父母
小时候的郭敬明除了身体弱,其实一直都生活在顺境里。正因为身体弱,所以父母加倍疼爱他,和很多家长不一样,从来不打压教育,每天就是夸儿子棒。
而且他有个很特别的妈妈,别的妈妈都是不知疲倦地鸡娃,郭敬明的妈妈反其道而行之,经常给老师请假说孩子发烧,但实际上是母子俩一起去染头发。
而且他和韩寒一样,都幸运地碰到了一位心态开放、不墨守成规的语文老师,鼓励他们写作、投稿。
郭敬明的语文老师陈泽林亲昵地形容他是自己的“金童”,“平时书看的多,对文学的悟性高,文笔新鲜活泼,他的审题角度、表达方式往往会标新立异,在同龄人中,使人耳目一新”。
14岁的郭敬明在初中二年级就投出了第一篇稿件,一首诗《孤独》发表在全国发行的杂志《人生十六七》中,得到稿费10元。
到了高中,他开始向最著名的青少年文学杂志《萌芽》投稿。2001年、2002年他连续两年得到“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
▲第一次向《萌芽》投稿的文章《剧本》。
虽然得了一等奖,但也因为寄情于写作而影响到了学业,郭敬明之前一直是学霸,在年级都排的上前十,可惜高考失利,本来想考厦门大学没考上,去念了上海大学。
也是在上海大学求学的日子,塑造了他的人生观。
在郭敬明口中,上海大学是个“变态”的学校,学生都是本地人,很有钱,一周换一个手机,每天的衣服不重样。
在那种环境下,郭敬明开始有了自卑的感受。
但是自卑没有催生出消极和逃避,反而激发了另一种斗志。当所有的同学和老师都用上海话交流的时候,郭敬明选择了迎难而上,只用了一年就学会了上海话。
大概也是在这个阶段,郭敬明建立起对于财富异常敏感的性格。
2003年,郭敬明的小说《幻城》上市,异常火爆。当时郭敬明也许是第一次见识到了某些高超的炒作营销技巧,源于春风文艺出版社对于《幻城》的盛大包装。
常晶对出版社选择书的思路很清楚:郭敬明的文字让人感觉很忧伤、凄美,不同于韩寒的叛逆,很符合当时年轻人的胃口。先不讲什么文学性、艺术性。这个书来,你能不能看下去、能不能打动你,这就是标准。
春风文艺出版社为此专门设计了一整套完整的营销方案。他们邀请当时青少年文学方面坐第一把交椅的曹文轩为《幻城》写序;专门做了《幻城》的flash;并且专门邀请了文坛比较活跃的评论家,在上海为郭敬明开了作品研讨会。这些举措在青春文学中都属首创,“在这一代人中,恐怕还没有谁能有这么高的待遇呢。”常晶说。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郭敬明们的成长之痛》,2006年8月。
名誉、金钱纷至沓来,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幻城》的版税三个月一结,郭敬明那时候“兴趣之一还是喜欢去划卡,看又有多少钱进账”。
郭敬明曾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来自某个记不清名字的画廊经纪人,这位经纪人说“艺术品只有在成交的那一刻才有了价值,在此之前它是毫无价值的。”
郭敬明说这句话既极端又非常一针见血。此后,他在不断猎取财富的过程中证明自己的价值。
他晒出自己家的超大阳台,豪宅内满是奢侈品、名画、名贵家具,满坑满谷都是金钱的味道。
在微博里也大方地晒。
他喜欢被名牌包围的感觉,早期办公室搬家时他写过如下博客:
喝的蜂蜜都是蜂蜜中的爱马仕。
其奢侈程度都刷新了杨幂的三观。
可以说郭敬明把自己的价值观统统放在了作品里,《小时代》的纸醉金迷,那些残缺而伤感的爱情故事,甚至有人说连他的电影男主角都像是郭敬明自己的分身,五官深邃,有混血感,但毫无阳刚之气。
当郭敬明升腾的时候,正是李诚儒慢慢退出主流的时候,于是乎,两个人的人生抛物线呈现出戏剧般的两极现象。
李诚儒被主流认可,但不被市场接受;而郭敬明恰恰相反,“我的作品天生就有市场性”,可他自始至终缺少主流的接纳。
易立竞曾经采访过郭敬明,问了他一个十分犀利的问题:你觉得作家圈接受过你吗?
郭敬明是这样回答的:
嘴上说着不介意,其实心里很介意。
他早年的确曾经加入过作协,还是经由王蒙的推荐。
可细细读完那篇新闻,又觉得不是滋味:
中国作协称“本着爱惜人才的原则,我们破格通过了申请。这几天正在通知他以便办理相关手续。”
王蒙说,他曾认真看过郭敬明的书,感觉主要适合年轻人阅读。针对郭敬明的“抄袭”事件,王蒙认为他推荐的不是先进人物,“大家别把推荐进作协看得多重,你从事写作这个行业,只要勤奋创作,够条件就可以入作协了”。
易立竞曾经在采访中透露,2013年,《南方周末》曾经授予郭敬明“中国梦践行者” 称号,而郭敬明不惜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千里迢迢地从罗马飞回来领奖。
并且在那次的颁奖现场第一次主动地提到了一个他一直都在回避的人物韩寒。
这可以看作是逆袭之后的解气之举,更代表着郭敬明一直以来对于“主流”的渴望。
郭敬明无论在作家圈还是在电影圈始终都没有得到很高的认可,所以在综艺节目中,郭敬明经常跟人吵架。他善于输出理论,可同行又不愿意认同。
很多人喜欢研究郭敬明发言时,别人的微表情。
在《演员请就位》中,除了和李诚儒吵,他和赵薇也经常意见相左。
也许正像是易立竞说的,“拥有话语权的人始终对你有争议”,这大概是郭敬明心中最深的痛点吧。
都是大男子主义重症患者
李诚儒和郭敬明两个人,年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如果不是这一档节目,也许两个人永远没有交集,可如果把两个人比较来看,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
他们身上有很多共同点。
最大的特点是都有一个极度坚定的自我,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是最厉害的。
郭敬明当年抄袭事件,即便是法院判决了他败诉,可自始至终他都不愿意道歉。
▲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出版后,被庄羽认定为抄袭。
后来李寻欢,也就是现在的出版人路金波曾经透露,为了私下解决这件事,他曾经说服郭敬明接受一个非常缓和的处理办法,可长谈一夜之后,郭敬明仍旧坚持原来的意见,可见他的自我之强。
李寻欢证实,他曾从中斡旋,试图私下解决庄、郭的纷争。那时,他同时操作郭敬明的图文书《刻下来的幸福时光》和庄羽《圈里圈外》第二版。李寻欢建议郭敬明在再版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封面,印上“感谢庄羽的小说给我启发”之类的话,并为即将再版的《圈里圈外》写序推荐,使庄羽再版的《圈里圈外》能够获利,从而放弃诉讼。
而经过一夜的长谈,郭敬明原本答应了这件事,但第二天一早,他又拒绝了。
▲郭敬明在博客中回应,我会执行赔偿,但绝不道歉。
抄袭事件直到今天仍旧是郭敬明的“黑历史”,可他依然没有半分的退让之意,易立竞问得犀利的时候,他虽然不停喝水,但呈现出强势的态度:“差不多了,换下一个话题”。
这也难怪和李诚儒吵架才会吵成这个样子,李诚儒不留情面,但郭敬明也丝毫不让步、不退却,每个人都坚持自己是真理。
而两个人的“大男子主义”作风在行为表现上来看又是不同的。
李诚儒的表现是极度的自信甚至自傲,在行为上,就是时时刻刻的打压与说教。
最典型的表现是他和儿子的关系。
▲儿子李大海现在也开始演戏,两父子和解了。
他曾经说过和儿子的感情很淡漠,近几年关系才有所缓和,因为他给儿子买了车。
可关系缓和之后,李诚儒觉得他在儿子身上最大的成就感不在于情感上的满足,而是“我可以把我的一些观点、看法灌输给他,所以他现在觉得我都是对的。”
李诚儒对儿子的打压也非常厉害,仿佛孩子天生就该没有自尊心。
打压,源于内心身处的某种愤怒。
就像是现在的李诚儒给人的印象一样,他正襟危坐,自有一股傲气,但也掩饰不住他的生气,眉头总是皱皱的,他看不惯很多事,道理也讲了一堆堆,可这个时代终究是不可挽回地向着他鄙夷的方向走去。
和所有愤世疾俗的中老年男性一样,他们不要微信不要微博,拒绝对这个势利的世界投降,李诚儒的百度百科上写着他的座右铭,叫“仗义每多屠狗辈,欢场尽是义气姬”,意思是市井之人、青楼女子反而更有义气,代表着他对于金钱、财富,以及资本的某种轻视。
在心理学上,有时过于巨大的对于当下时代的愤世嫉俗,对过去的怀恋,其实归根结底是对于自己曾经辉煌过的时代的缅怀,更是一种巨大的自恋,觉得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最正确的,这是很多中国男人,尤其是中年男人的群体性特点。
而郭敬明,他并不说教,对待年轻人和新人也有着与生俱来的悲悯和宽容,总是在帮新人说话。
他的大男子主义的表现是:渴望自己能够影响、甚至操纵某些人的命运,甚至把自己当做是拯救别人的神,这是一种更高的控制欲。
郭敬明喜欢钱,一部分原因是希望他的爸爸妈妈能“过的物质”。
在工作上,郭敬明说一不二,喜怒无常,他手下的员工常常抱怨和他不好相处:“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得罪郭敬明,他不高兴了,会随时把怒火转移到别人身上,而且你不能回应,否则就有扣工资的可能。”
随时随地扣工资,就是典型的家长做派。
最严重的时候,跟着郭敬明打江山的几位元老级员工都出走了,具体原因也是公司利润分配不均,所有的钱都让郭敬明赚了,员工们太穷了。
后来,出走的员工又都回来了,并且向郭敬明道歉,因为说到底,郭敬明打造的这个平台还是更有影响力。
郭敬明很少对人谈起他自己的感情,但在《鲁豫有约》里,也许是聊得嗨了,大谈特谈自己的择偶标准,令人惊讶的是,郭敬明对待感情的绝对强势。
“我想你了,就一定要找得到你,我不想你时,你别来找我。”以及“三分钟不回信息,我就会发火。”
而且“不能太粘我,却又要和我有共同语言。”
因此他承认自己特别大男子主义。
后来参与到电影制作中的郭敬明,他手里的资本越来越多,可以影响的人也越来越多,影响程度也越来越深入。谦和亲切的外表下,其实早已经有了一颗很庞大的心脏。
在刚刚结束的那一集《演员请就位2》中,被郭敬明青睐的何昶希拿到了珍贵的S卡,他受宠若惊,下场后,郭敬明已经自带几分主宰者的得意,告诫他“去跟导演们握手”。
李诚儒说他不喜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做法,而郭敬明,他恰恰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
这就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两位“强”男人的故事,时代的不同,让他们长出了不同的样子,但说真的,本质上又都相差无几。
追求强权,极度自我。
波伏娃说,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这条路是什么呢?就是争当强者,开疆拓土,在激烈的社会资源的竞争里脱颖而出。
男人们从小已知道只有成为强者,你才能在这世界有一席之地,当你手握权柄,你才能成为世界之王。
这让几乎所有的男性都信奉强者文化,骨子里都渴望成为强者,他们不少是大男人主义者。
只是时代赋予他们的长相不一样,可以想见,活到七十岁的郭敬明一定也是另一个愤世疾俗的李诚儒:白花花的银子老子见过,我吃过盐比你吃过饭还多……
但大男子主义其实对人的伤害很大,那套价值观形成之后,男性会掉进慕强的圈套,他们只信奉强,固化,僵硬,但人生很复杂,除了强之外,其实还有许多东西,人生还有弱,你无法接受自己的弱,一定要变强,但万一不强怎么办?你由弱变强成了郭敬明,你不还是要对当年为难自己的人耿耿于怀。
拼命的强,拼命的斗,拼命的拿并不是人生的惟一胜利,因为人生注定是一场“失去”的旅程。
日本作家青山七惠写道:
过去我一直认为,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会收获些什么。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年龄越是增长,就越会失去些什么了。
对于那些拥有强力的人来说,他们可以凭借力量得到很多凡人不曾想象的光环和满足,但最终,一切外在的东西都会褪去,时代终将将你抛弃。
所谓的一代人终将逝去,但总有人正在年轻,越是走到人生的尽头,你会发现强与弱都是虚空,人生最好的归宿就是能在内心与自己和解,如木心在太阳极好的那一天领悟的真理,一路走来,诚觉得世事皆可原谅,但不知原谅什么。
大概就是原谅自己以及他人,在生而为人的这三万多天里各种局限和执念吧……
以上。
▲只是令人悲伤的是,越是曾经拿到很多的人,与自己和解的过程越是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