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自称为“五言长城”,就是因为他的五言诗写得好。但是他的仕途不顺,他经历了唐玄宗至唐顺宗四朝,他一考上进士就爆发了安史之乱。

白雪歌送武判官这首诗是谁写的(刘长卿这首诗风雪夜归人)(1)

而且他的性格直爽,不善于应酬逢迎,因此受到排挤打压,一生大多在地方贬谪生活中度过。正是由于自己的不得志,又长期接触社会底层,所以他的诗歌风格也比较忧郁低沉。

那些诗歌除了表达内心的感受比较阴郁之外,诗歌的环境和意象也比较隐晦,甚至给人以落魄心酸的感觉。他最著名的诗歌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你看他的这首诗是日暮“逢雪”,诗中的环境气候多么恶劣,人们是多么辛苦。不管是投宿的人,还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之夜还没有停下来他们的忙碌。

白雪歌送武判官这首诗是谁写的(刘长卿这首诗风雪夜归人)(2)

刘长卿当时贬谪之所比较偏僻,都是山区丘陵地带。从诗的第一句“日暮苍山远”就可以看出,他在那里的辛苦程度。天色已晚,而山路还很长。

日暮途远,又是严冬,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像这样一个小山村,再往深山里走恐怕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诗人无可奈何,只有就此投宿。

但是“天寒白屋贫”,这第二句就转过来写芙蓉山主人家了。天气这么寒冷,但是主人家是白茅草搭盖的茅草屋,这么困难简陋,可见他们家并不是开旅店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这首诗是谁写的(刘长卿这首诗风雪夜归人)(3)

诗人不敢往前走,留宿又担心主人家的被盖是否充裕,自己这一晚上将就一下还可以,关键是占用了主人家的卧具,他们这一夜怎么过。

外面又是刮风又是下雪,诗人作为一个行旅之人,一个异乡人,这个时候更感到孤独和寂寞。他七想八想,到了半夜还没有睡着。

突然听到外面的狗叫声,脚步越来越近,那柴禾编扎成的门扉响了,风雪之夜有人回来了。诗人睡在床上,他想,这一定是主人家的人回来了,是父亲还是儿子就不得而知了。

白雪歌送武判官这首诗是谁写的(刘长卿这首诗风雪夜归人)(4)

诗人本来就长期在地方上为官,像这样的夜晚还在忙碌奔波,感到自己很辛苦,很委屈。但是当他看到了主人家的草房,看到了主人家为了生计忙得半夜而归,他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刘长卿这样写,正是要披露唐朝的社会现实,他的笔虽然没有杜甫那样深刻有力,杜甫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他刘长卿毕竟也写出了底层人的生活状况,对他们寄予了同情。

但是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对诗歌中的“风雪夜归人”,流传着有几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说是芙蓉山主人,有人说是作者刘长卿自己。

白雪歌送武判官这首诗是谁写的(刘长卿这首诗风雪夜归人)(5)

那么这个“夜归人”到底是指谁呢?如果按照我上面的解释,那这个夜归人是指的主人家,他是在作者入睡以后才回来的,作者看不到人只能听到声音。

但是有人又说是作者自己。这个意思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本来就是他天晚了来投宿,是刚进柴门时引起的狗叫。这个狗叫并不是在作者睡觉以后,那么这个夜归人就是作者刘长卿。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作者既然将题目定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里多了两个字“主人”,看来好像说不通,应该是“逢雪宿芙蓉山”为最好。但实际上这里就是作者给予人们的暗示,就是反客为主,提示你去思考真正的主人是谁。

白雪歌送武判官这首诗是谁写的(刘长卿这首诗风雪夜归人)(6)

意思是他虽然写的是风雪夜投宿芙蓉山,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这样一回事,就像陶渊明写《桃花源记》那样这个也是作者的虚构。作者虚构的目的,也就是要反映这么一个山村,反映一群这样在底层挣扎生活着的人。

读到这里我们也不禁想到了大诗人杜甫,他在投宿石壕村的时候,看到了官兵拉人上前线打仗,因而写出了有名的《石壕吏》。刘长卿这首诗的写法,是不是也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妙。

白雪歌送武判官这首诗是谁写的(刘长卿这首诗风雪夜归人)(7)

总的来说,这个“风雪夜归人”看起来是在写别人,实际上是作者在写自己。风雪天寒,日暮路远,都是象征着作者所面对的政治环境。作者遭受的打击排挤,坎坷的人生际遇,只能通过这种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