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博物馆心得 北京博物馆痴迷心得(1)

作者与马未都先生合影

◎李建明

本人酷爱旅行,尤其对博物馆痴迷,是不折不扣的博物馆控,到访过国内外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不下200家。在2022年博物馆日到来之际,特遴选出自认为有意思、有特点的博物馆以飨读者朋友。我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北京拥有全国最全面的博物馆资源,分享博物馆就从北京说起。

首先聊聊北京观复博物馆。

观复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1996年10月获政府批准,马未都先生为创办人。馆名“观复”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世间万物只有静下心来一遍一遍反复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

我曾多次参观观复博物馆。该馆设有陶瓷馆、工艺馆,油画馆、门窗馆、多功能馆和博物馆商店,分为上下两层,共展出有各类藏品1000余件。而该馆最具特色的是门窗馆,门窗也是马未都先生最为擅长和最早接触的收藏门类,它是全国唯一集中展示古代门窗的博物馆。

我每次到观复博物馆面对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再结合马先生著作里和各类视频中讲的那些和文物有关的背后故事、“捡漏”和“打眼”的经历,就越发觉得有意思。观复博物馆馆藏珍品有:北宋磁州窑白地黑彩唐草纹梅瓶;清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清康熙紫檀螭龙纹大画桌等。

我也爱去北京空竹博物馆。它位于北京西城区报国寺西侧,是以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抖空竹”为主题的博物馆。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类空竹展品,了解空竹文化的发展历史,还可以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空竹的制作,更可以在现场接受空竹老艺人的教授“抖”起空竹玩起来。这是一家最接地气儿的博物馆,也是北京地区为数不多的专题小众博物馆。

位于海淀区北三环联想桥北侧的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也独具特色。该馆馆舍由觉生寺和与之配套的仿古建筑组成。其中觉生寺古建筑群始建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觉生寺是雍正皇帝敕建的佛教寺庙,1743年,乾隆皇帝下令将位于万寿寺内的永乐大钟移到觉生寺,因而觉生寺又被俗称“大钟寺”。

馆内展示有中外各类钟铃400余件,其中有一件距今五六千年、小如火柴盒的陶钟。当然最著名的当属“永乐大钟”。大钟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钟体内满铸汉、梵两种文字的佛经23万余字,是世界上铭文字数最多的一口大钟。字体清晰,端庄秀美,没有错漏病笔之处。字体为楷书,相传是当时书法名家、大学士沈度手笔。它既是中国古代高超青铜冶铸技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佛教文化的独特载体。我站在大钟面前仰望它的时候,会感到自己的渺小,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恭王府也是我爱去的地方。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有所谓“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之说。

恭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王府。它的主人中有两位曾声名显赫、权倾一时。一位是乾隆爷的宠臣和珅,一位是咸丰皇帝的六弟恭亲王奕,恭王府的名字由此而来。恭王府的主要看点和馆藏珍品颇多。如建筑绝品后罩楼、西洋门、大戏楼、银安殿,镇府之宝是康熙御笔“福”字碑。

恭王府“福”字碑号称“天下第一福源”,位于恭王府花园秘云洞内,花园一进口有一“福”字碑,这个碑上的福字是康熙御笔,是康熙皇帝特为其祖母孝庄皇太后“请福续寿”之用,一直是清王朝国宝,珍藏于紫禁城内。乾隆时期,此碑神秘失踪。一直到1962年在周总理的批示下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员意外地在王府后花园秘云洞内发现了此福字碑。总理得知后,欣然命名此福为“中华第一福”,又称“天下第一福”。

曾记得马未都先生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谈到博物馆存在的价值,他说:“艺术可以使所有接触过它的人上进,可以促进每一个人的信念提升,可以帮助工业和制造业的进步,可以使人向善。”博物馆现在已经成为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中的每一件藏品,都是一个时代最真实的见证。这些文物见证了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疫情之后,让我们再一起走进博物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