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徐尤佳 记者 曹露婷
羊肉是我国传统的食疗佳品,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冬天吃一顿,暖和一整年”。
中医认为羊肉性味甘、温、入脾、肾经,《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暖中补虚,开胃建力,滋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冬季天气寒冷,人体的阳气都藏于体内,四肢末端容易冰凉,气血循行也不通畅,需要进补一些温性的食物来增加阳气、抵御寒气,最好的选择莫过于羊肉。
羊肉蛋白质含量和钙、铁等微量元素高于牛肉和猪肉,且脂肪、胆固醇含量却较两者更低,且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有温中护阳、暖中祛寒的功效;又因羊食百草,故有“百药之库”之称,古时也有将羊肉入药治疗脾肾虚弱的病例。
视觉中国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羊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6以及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多吃羊肉有助于身体免疫力的提升,且羊肉补气滋阴、开胃健脾,还能增加消化酶的分泌,起到保护胃壁、帮助消化等作用。
对女性朋友来说,冬季吃羊肉可起到补血温经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产后女性和经期腹痛的女性而言是最佳选择。
虽然羊肉的营养价值很高,但它的膻味影响不少人的食欲,这股膻味主要是羊肉中的挥发性脂肪酸所致,以下是几个去膻妙招:
萝卜去膻:将白萝卜戳上几个洞,放入冷水中和羊肉同煮,滚开后将羊肉捞出再单独烹调即可去除膻味。
米醋去膻:将羊肉切块放入水中,加少量米醋,待煮沸后捞出,再继续烹调也可去除膻味,配比是每斤羊肉加600克水和30克米醋即可。
绿豆去膻:煮羊肉时,用一块纱布将绿豆包起来,既可以防止绿豆煮烂影响口感又能达到去膻的目的。
浸泡除膻:将羊肉用冷水浸泡2-3天,每天换水2次,使羊肉肌浆蛋白中的氨类物质浸出,也可减少羊肉膻味。
除了以上诀窍之外,在炖羊肉的时候注意不要盖锅盖,羊膻味在炖煮的过程中会挥发出去。如果盖上锅盖,膻味出不去就很容易残留在锅中被吸收。
羊肉和什么一起吃最好
白萝卜:羊肉性温,白萝卜性寒凉,润燥清火,二者凉热搭配,上火的人吃了不会咽喉肿痛、诱发便秘,体质寒凉的人吃了也不会闹肚子,两者结合还可以起到消积滞、化痰热的作用。
视觉中国
带皮生姜:焖羊肉时不妨放上一些带皮的生姜,因为姜皮辛凉,有散火除热、止痛祛风湿的作用,与羊肉同食还能去掉膻味,助力发挥温阳祛寒的功效。
豆腐:豆腐不仅富含丰富微量元素,其含有的石膏成分可以清热泻火,减少羊肉带来的燥热。
凉性蔬菜:煮羊肉时可以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如冬瓜、丝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茭白等。
香料:生姜、肉桂、蔻仁、茴香和羊肉一起烹饪可对脾肾虚寒而致消化不良,腹部隐痛及腰膝冷痛者有缓解作用。要注意羊肉性温,不能与辣椒、胡椒、去皮生姜、丁香、小茴香等温辛燥热的调味品合用,会更显温热,无异于“火上浇油”。
哪些人群慎吃羊肉
肝病患者:对于有慢性肝脏疾病的人来说,肝脏本身的消化和储存能力已经下降了,如若一次性大量摄入羊肉,肝脏就不能有效地完成蛋白质和脂肪的氧化、分解以及吸收,从而加重其负担,甚至导致疾病加重。
内热问题人群:羊肉本身属于甘温大热的食物,如果本身存在肝火旺盛或其他问题,一次性吃过多羊肉就可能促进病灶发展,出现口疮、眼睛红、口苦、烦躁等问题。
腹泻人群:过量食用羊肉易加重自身腹泻情况。另外如果在服用的中药方中有半夏、石菖蒲等成分,同样不适合吃羊肉。
普通人群也应注意羊肉的摄入量,如若摄入过多,同样也可能导致肥胖、血脂超标等问题出现。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