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款国产二价宫颈癌疫苗在广东上市,9—30岁女性可预约接种。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会长吴圣明呼吁,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手段,全社会应提升对宫颈癌早期防治的关注,越早接种,疫苗效果越好,建议将9—14岁未发生性行为的女孩作为首要接种对象。

hpv疫苗接种前需要做筛查吗(接种HPV疫苗后是否可以高枕无忧)(1)

不过,南都记者注意到,尽管疫苗已经面世,但受限于普及率等多种因素,HPV病毒依然困扰着广大女性。

由此,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预防宫颈癌?是否意味着接种HPV疫苗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如何把握宫颈癌前病变的关键“窗口期”,如何进行有效筛查、干预和治疗?近日,南都记者就上述问题邀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治医师李战飞对此予以解答。

南都记者:外界曾认为女性宫颈HPV的感染犹如一场感冒而已。大部分人一周便可自愈,但也有重感冒患者因此而丢掉性命。在您看来,是否可以如此理解?

李战飞:从专业角度讲,这种比喻是不太恰当,甚至对人们有一定的误导。感冒和宫颈HPV感染是完全不同。感冒可以自愈,而且几乎都有程度不同的症状,病人自己都知道自己得了感冒,重感冒更是症状明显。而宫颈HPV感染是隐蔽的,几乎没有症状,而且,即使发展到了宫颈癌,也可以没有任何特异症状。因此,HPV感染就像一个潜伏的间谍,像一个隐藏的猎手,等待你掉进陷阱,更需要认真地关注和侦察。

南都记者:不少患者非常关注,“我感染了HPV多久会变成宫颈癌?得宫颈癌的概率有多大?”对此问题,您如何看待?

李战飞:大约80%的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90%的宫颈癌存在HPV感染。HPV感染的高峰年龄是18-28岁之间,可以反复感染,也可以重复感染不同的HPV类型,由于人体自身的免疫力,HPV感染期较短,一般8-10月内可以被自然清除,只有5%左右妇女呈持续感染状态。持续HPV感染8-24个月,少部分人(一般不超过10%左右)可以发展为CINI、CINII、CINIII,再过平均8-12年,可以发生宫颈浸润癌。CINI,CINII,CINIII发展为宫颈癌的几率分别为1%、5%、20%。因此HPV感染发展到宫颈癌的几率是很低的,但是,绝对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HPV持续感染和CIN已经发生的女性。因为,HPV感染是真实存在的,宫颈癌是每天都在真正发生的。

南都记者:《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要推进癌症防治工作,特别是女性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在您看来,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预防宫颈癌?宫颈癌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李战飞:宫颈癌的预防只能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归根结底,还是要转变固有的思想观念。对于所有的20岁以后的女性,不要认为宫颈癌离自己很遥远,相反,宫颈癌发生率虽低但并不是一种罕见病。只有你充分的重视它,才能真正地让它离你很遥远,你轻视它,它就可能悄然发生。宫颈癌的症状一般是阴道出血、阴道流液及白带增多等,但是,这些症状都没有特异性,当这些症状发生的时候,可能已经到了较晚的时候。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是非常可靠的预防方法。

南都记者: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引起,其中HPV16和18型作为最主要的高危型别,导致了我国84.5%的宫颈鳞癌。目前上市的预防性HPV疫苗是否能包含所有高危HPV型别?对于HPV疫苗的选择,您有怎样的建议?

李战飞:高危型HPV约有10几种,HPV疫苗不能包括所有型别,而且即使包含了所有类型,也不等于说预防作用百分之百。注射了疫苗只是降低了一定的风险,但还是可以发生宫颈癌。如果选择HPV疫苗,一般二价或者四价就足够了。无论注射了几价的疫苗,规范的宫颈癌筛查都是必须的。疫苗不是保险箱。

南都记者: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时间可以从数年到数十年。如何来理解宫颈癌前病变的“窗口期”,对于患者来说,如何把握这关键的“窗口期”?

李战飞:要把握宫颈癌“窗口期”,首先要发现“窗口期”,如果从来不进行规范的宫颈癌筛查,是不可能发现“窗口期”的。发现了“窗口期”,只要严格按照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治疗规范,基本上都不会发展到晚期宫颈癌。只有真正的重视,才能真正让“窗口期”成为通向美好未来的窗口。

南都记者:我们了解到,宫颈癌的治疗要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病人年龄、身体状况以及是否有生育要求等方面来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外界往往谈癌色变,也想请您谈谈,若宫颈癌已经发生,能治好吗?预后如何?对此您有怎样的建议?

李战飞: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虽然有指南和规范,但要患者真正的受益,就必须进行个体化诊疗。但是,请大家一定要牢记,对于宫颈癌,无论任何年龄,任何期别,任何类型,都有行之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绝对不能轻言放弃。宫颈癌不是绝症,任何期别的宫颈癌,都有治愈的可能性。一句话总结宫颈癌: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可以早期发现的,可以有效治疗的,宫颈癌是可以在人类中彻底消灭的。

采写:南都记者 伍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