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体洁白,形似灵芝,作为药用价值与食用价值很高的珍稀食用菌,白灵菇素有“白色灵芝”之美誉,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小蘑菇助力脱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小蘑菇助力脱贫(做出扶贫大文章)

小蘑菇助力脱贫

通体洁白,形似灵芝,作为药用价值与食用价值很高的珍稀食用菌,白灵菇素有“白色灵芝”之美誉。

“这小蘑菇一年能给全家带来几千元的收入,真是没想到!”“种上白灵菇,日子有奔头,脱贫有指望!”在白山市长白县马鹿沟镇南尖头村,提起白灵菇种植,人人都竖大拇指。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产业扶贫发展喜人。其中,省委党史研究室通过推动帮扶村南尖头村发展白灵菇种植产业,逐渐摸索出一条精准选人、因地制宜、多方联动、科技赋能、培育市场的产业扶贫之路。

因地制宜 选准扶贫产业主方向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

省委党史研究室根据农村基层工作实际,把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力量作为落实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抓手,选拔能干事、能成事、懂扶贫、真扶贫的干部成立驻村工作队。他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选准选好真正适合帮扶村发展的扶贫产业尤为重要。南尖头村地处长白山南麓、鸭绿江源头,这里海拔较高,冬季时间较长,拥有优质的空气和水源,地处331国道边,交通条件相对便利。因长白地区属寒温带气候,白灵菇属中低温型菌类,每年10月至12月大棚栽培出菇季节正是其他地区停产或低产季节,极有开发前景。南尖头村所产白灵菇为纯绿色无污染产品,品质独特,价值更高,更易为市场接受。在听取省农科院专家建议后,省委党史研究室抓住当地冬季适合发展高品质菌类的气候优势、“猫冬”时间劳动力充足的人力优势,最终决定发展白灵菇产业。

多维度发力 确保扶贫产业有支撑

资金支持是扶贫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必须多渠道、多途径争取资金投入。

2017年,省委党史研究室决定联系驻边部队共商扶贫大业、共拓扶贫之路。他们以诚意、信心和决心感染了驻边部队,最终,驻边部队决定投入资金援建白灵菇大棚。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驻边部队又投入资金援建了第二个产业大棚。2019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总工会协助包保南尖头村,为南尖头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省委党史研究室积极争取省总工会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白灵菇种植规模。

脱贫攻坚,科技力量不可忽视。白灵菇做为珍稀菌类对于空气、温度、阳光比较敏感,而且容易受到黄霉菌、绿霉菌的感染。省委党史研究室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掌握种植技术这一关键,聘请省农科院的食用菌专家团队来村传经送宝,团队带头人温嘉伟博士等专家从菌棒低温刺激、搔菌、疏蕾到最终出菇等全过程手把手指导培训驻村工作队和当地群众。工作队员和村民全身心投入到白灵菇生长的各个环节,保证生产出的白灵菇菇形优美、洁白艳丽,成长为一级菇。几年来,依靠专家团队的定期指导,白灵菇产业有了安全稳定的科技支撑,提高了群众的动手能力,保障了产业顺利发展。

培育市场 实现扶贫产业有销路

产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在南尖头村干部群众的精心呵护下,白灵菇种植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如何打开销路成了关键。

2019年初,经综合考虑,省委党史研究室决定以南尖头村民委员会名义申请“绿江菇里”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在全省首开以村委会名义申请注册商标先河。目前,国家商标局已核准注册。为进一步提升产品形象,增加市场认可度,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又设计定制了“绿江菇里”白灵菇专用礼盒包装,实现了产品附加值提升。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参加第一书记代言活动,为白灵菇代言、站台、宣传,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可信度和影响力。“绿江菇里”白灵菇自投放市场以来,通过第一书记代言,借用电商平台、微信朋友圈、客户群、商场入驻等线上线下方式行销全国,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产品供不应求。

2019年,南尖头村生产销售白灵菇5000余斤,销售收入达13万元,创造利润6万多元。

“三扶”结合 培养扶贫产业带头人

省委党史研究室在产业帮扶过程中,努力做到扶贫扶志扶智“三扶”结合,打造一批真正掌握产业发展技能,实现产业永续发展的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在发展白灵菇种植产业中,一方面充分吸收本村劳动力就业,教育引导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群众参与,强化“我要富裕”的自我意识。另一方面,做好产业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工作,建立“授之以渔”式的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村干部、农村党员等成为产业致富带头人,让他们参与白灵菇生产、管理、销售的全过程,培养他们的品牌意识、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提升他们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真正打造一支产业中坚力量,从根本上解决脱贫后巩固致富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南尖头村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实现了扶贫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双丰收。通过产业带动,党员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勤劳致富奔小康更加深入人心,精气神有效提升,凝聚力明显增强。帮扶村的面貌得到大幅改观,经济收入大幅增长,群众腰包更鼓了。2019年,帮扶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记者 杨悦 通讯员 张士文 李瑞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