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立平(来自 标杆精益 益友会-广州分会),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cpk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cpk案例分析(品管杂谈之CpkPpk)

cpk案例分析

作者|张立平

(来自 标杆精益 益友会-广州分会)

全文总计949字,需阅读3分钟,以下为今天的益者原创:

01

两者本是同根生,安能分辨是雌雄?Cpk与Ppk均是流程能力的一种指数,Cpk的“P”是“Performance”。“Capability”是表示流程有这个能力,但是在实际生产中能不能做到,那就得看“Performance”,因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总是有些让人出乎意料的“流程变异”。

因为Ppk 的计算不需要流程稳定(在计算公式中已经考虑了普通和特殊两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PPAP 手册中要求产品进行试生产过程时(此时流程受两种因素影响)用Ppk衡量流程能力,所以又把Ppk称为初期能力指数,也叫流程性能指数;

而Cpk 的计算需要在流程稳定受控的前提下,但过程只受到普通因素变差的影响是理想状态下的,从长期来说流程总会受到各种特殊因素的影响,所以说Cpk 被称为潜在流程能力,也叫流程能力指数;

原则上说,一组数据要计算Cpk 还是Ppk 是由样本的来源及方式决定的。但是咱们管它数据是怎么来的,一次把两个指数都计算出来看看不就好了?

两个流程能力指数计算的唯一差别是:Cpk 是用群体标准差(s),只包含流程中的普通变异;Ppk 是用样本标准差(S),包含了流程中的普通变异及特殊变异。

02

什么叫普通变异?什么叫特殊变异?本身就是人为定义的,实际应用时不必特意去管它。

什么时候应该用哪个指数更合适呢?用单一的指数来衡量流程能力显然是不足够的,我觉得进入正常生产后应该通过Cp,Cpk,Ppk三个指数之间的差别来判断流程是否存在问题?是管理层次的问题?还是技术层次的问题?

例如:当Cp>1.33 时,表明流程变差比较小(因为规格是设计部门或者客户已经给定的),此时还要看Cpk,当Cp 和Cpk相差很大时,表明流程中心值有较大的偏移,需要做居中处理,这是属于技术层次的问题;

再比较Cpk 和Ppk,如果两者相差不大表明受特殊因素的影响小,如果两者相差很大表明受特殊因素的影响很大,而这则是属于管理层次的问题;如果Cp 值本身就很小那说明流程受普通因素的变差影响大,此时若想提升流程能力往往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更高的决策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

所以即使有时候Cpk 值很高( 比如>2.0),如果其与Cp,Ppk相差较大的话还是需要对流程进行原因分析和改进的。

可能有人会问:对于同一组数据来说,Ppk 与Cpk 谁大谁小?可以想想:是做一天好产品难,还是做一年好产品难?就会明白。我们只需要知道Ppk 、Cpk 越高越好;达不到公司和客户的要求,那就看看有没有的改进的空间,问题的严重性如何? 成本的经济型又如何? 呜呼唉哉,以此足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