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的历史传说和典故(沉香文化十大典故)(1)

一、沧海桑田香如故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譬如南海陆起,水澹澹兮山似笔,神山有木,伤心结露,燃之若太素清雾,气压群芳,其香绵延如日月,经久不绝,乃沉水香木也......’”

沉香的历史传说和典故(沉香文化十大典故)(2)

二、救母沉香归南海

《宝莲灯》神话传说中沉香救母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然而,沉香在灵芝帮助下,用神斧打败二郎神,又得山神指引斧劈华山,救出母亲之后的去向却不为人知。相传,沉香的父亲刘彦昌诀别三圣母时,以一块祖传的南海沉香木相授,嘱他日有子,名为沉香。沉香即南海神木化身,救出母亲,夙愿已了后,他便投身南溟,身归南海,化身海南的沉香神树,德泽后人,永世流芳。

沉香的历史传说和典故(沉香文化十大典故)(3)

三、香茶二道紫阳始

北宋年间,浙江天台山道土、中国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云游至陕西紫阳县境,在县内瓮儿山下潜心修道,开圃播茶、研究茶艺,以南海沉水之香相佐,焚香品茗,创新了中国的香道与茶道艺术,其香道今已遍及世界各地,茶道成为今天紫阳地方茶文化的雏形,紫阳县即因他而得名,成为全中国唯一一个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

沉香的历史传说和典故(沉香文化十大典故)(4)

四、醉三军封禁苑

咸通5年(公元864年),唐懿宗遣辛、傅、李、赵四将平定黎母山之乱。王师北返经此山下,见其灵性秀美,气象恢弘,时已日暮,遂命王师宿营,埋锅造饭。俄顷,木伐火起,薪柴初燃,竟奇香四溢,悠悠如梦似幻,弥漫四野,三军尽皆陶醉,四将大惊,疑入神山仙境,伏地叩首。回京奏请懿宗,颁诏将其方圆三十里赐封为皇家禁苑,名曰李家岭。

沉香的历史传说和典故(沉香文化十大典故)(5)

五、救心丹缘自沉香方

道教南宗二祖石泰(公元1022--1158)字得之,号杏林,一号翠玄子。北宋末南宋初常外(今江苏)人,世寿一百三十七岁。常以沉香为伍,行医救人,活命无数,不图报答,只要求受治者种植杏树一枝,时久遂成林,世人尊称其为石杏林。石泰医方传入东瀛,用沉香研制而成的“救心丹”对心梗极富神效,在日本家喻户晓。

沉香的历史传说和典故(沉香文化十大典故)(6)

六、薛式闻香成大道

宋徽宗崇宁五年(106)冬,僧人薛式(字道光)在郧县青镇佛寺听讲,遇见从扶风县来的八十五岁高道石泰,见其黑发红颜,神宇非凡,夜里还能飞针引线,知非常人,便顶礼焚香,在袅袅沉香烟火中举《悟真篇》虔心求教。石泰见其心诚,讲解大要,薛道光听闻似醍醐灌顶,身心如蒙沉香荡涤,平日埋藏腹中的各种疑团瞬间打破,如桶之脱底,遂叩拜门下,由僧入道,终成中国道教南宗三祖。

沉香的历史传说和典故(沉香文化十大典故)(7)

七、陈泥丸沉香济世

道教南宗四祖沉香(公元?——1213)字南木,号翠虚。南宋高道,惠州博罗(今广东博罗)人,以箍桶为业。宋徽宗政和年间擢举道录院事,后归隐罗浮山。不数年,定居长沙,开创南宗“清修派”。陈楠常以泥土拌沉香末渗符水,捏成小丸救人济世,无不灵验,时人感其大德,“陈泥丸”一名遂时人尽知,称颂不已。

沉香的历史传说和典故(沉香文化十大典故)(8)

八、五祖携香兴南宗

中国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生于海南。相传,他自幼在文笔峰放羊采药,嬉戏玩耍,看仙人下棋,从仙人悟学,留下了仙人洞、仙人酒杯等诸多遗迹。师从四祖陈楠求道以后,白玉蟾离开海南,一尊沉香木雕塑的观音像成了他唯一的随身物件,随他云游天下,足迹踏遍南宋江山,直至被敕封国师,振兴道教南宗教团,最后回到这里的登仙石白日飞升,如沉香烟般羽化在文笔峰上......

沉香的历史传说和典故(沉香文化十大典故)(9)

九、文宗遣香娶青梅

元朝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因宫廷内斗,年仅20岁的王子图帖睦尔被邸居海南。凄惶无助中他寄情山水。爱上文笔峰旁一位叫青梅的姑娘。在示爱遭拒后,他自嘲地吟叹:“自笑当年志气豪,手攀银杏弄金桃,溟南地僻无佳果,问着青梅价亦高。”这时,安定南坚峒峒王官以王子亲授的海南沉香如意雕件为信物,出三百金将青梅赎出元帅府,成全了这一段千古佳话。后来,王子与青梅相偕登文笔峰拜谒蟾仙庙,不久竟蒙赦桂京登上帝位,印证了登峰造极的神奇传说。

沉香的历史传说和典故(沉香文化十大典故)(10)

十、蟾宫宝香传东瀛

中华香文化对世界贡献巨大,影响深远......沉香自唐朝传入日本。干余年来,已在日本留下卷帙浩繁的香学典籍,形成百余家香道流派。黄熟香“兰奢待”今已被日本奉作国宝。白玉蟾史称诗、书、画三绝,道教南宗的香道文化随白玉蟾思想文化典籍被日本国家博物馆收藏,如今在日本家喻户晓。

沉香的历史传说和典故(沉香文化十大典故)(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