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公输拼音(春秋霸权迭兴的)(1)

改变春秋史的十四场战争

黄朴民 著

ISBN:9787100210362

定价:68.00元

商务印书馆 2022年7月

《改变春秋史的十四场战争》(黄朴民著,商务印书馆2022年7月出版)是近年来春秋史研究领域的一部难得的精品佳作。分析春秋霸权迭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当今世界和春秋之世有很多相似之处。换言之,春秋列国的战略地缘关系,一定程度上可视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一个缩影。

春秋霸权迭兴的“第三种读法”

墨子公输拼音(春秋霸权迭兴的)(2)

读《改变春秋史的十四场战争》

商海燕

《改变春秋史的十四场战争》(黄朴民著,商务印书馆2022年7月出版)是一部写给普通读者的历史著作。黄朴民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历代军事历史与军事思想研究,著有《春秋军事史》、《战国军事史》(合著)、《插图本中国军事史》(合著)、《中华统一大略》(合著)、《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散论》《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武经七书全本注译》《孙子评传》等,主持完成《中国兵学思想史》《中国兵学通史》等重大学术项目。

一改上述学术著作的严肃面孔,在本书中,黄朴民教授在注重学术性的同时,更强调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本书从战争的视角,选取春秋时期具有重大影响的十四场战争,以专业的素养和轻松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引人入胜的春秋战争画卷。该书注重宏观俯瞰与微观剖析相结合,历史考证与战略分析相结合,研究的专业性与行文的可读性相结合,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是近年来春秋史研究领域的一部难得的精品佳作。通读全书,笔者认为该书具有视角独特、纵横古今、雅俗共赏三个显著特点。

墨子公输拼音(春秋霸权迭兴的)(3)

独特的战争视角

英国军事学者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指出:“从人类最早记录起,到现在为止,战争都一直是他们生活中的支配现象。” 并且,“当一个文明开始变换的时候,这种情形就更为显著”(《西洋世界军事史》序言,约翰·富勒著,纽先钟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转型、战争变革、思想文化奠基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战争频繁,据鲁史《春秋》的不完全记载,发生过483次军事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讲,三百年的春秋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在春秋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乃至决定性的作用。

该书选取“改变春秋史”的十四场战争,从战争的角度解读春秋历史,富有新意,视角独特。之所以独特,是因为用之者少。多数历史学者,军事知识与素养相对不足,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研究往往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唐代军事家李靖称:“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黄朴民教授是历史专业科班出身,在杭州大学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在山东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都是中国古代思想史。1988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军事科学院工作,研究重心从历史学逐渐转向军事史与军事思想。这一学术经历,使他具备军事与历史的复合知识背景,这为该书以战争的视角研究春秋历史提供了极大便利。

墨子公输拼音(春秋霸权迭兴的)(4)

书中首先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从地缘战略的角度考察春秋大势,分别介绍了周与晋、楚、齐、秦四个一等诸侯国以及郑、宋、鲁、卫、陈、蔡、许、燕、曹、吴、越列国的兵要地理,分析了列国兵要地理与春秋战略格局的演变,勾勒出春秋史的基本格局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影响春秋时期历史进程的重要战争,如泓水之战、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柏举之战、晋阳之战等进行解读。以战争的发展,来带动我们对整个春秋历史演进的认知。在热闹的战争活动背后,我们能看到春秋时代工艺技术的进步,社会组织机构的变革,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大国战略格局的竞逐,思想文化观念的嬗递。通过对这些战争的分析,让人们看清春秋时期战争的基本状况及其演变规律,深化人们对整个春秋历史的认识。

千年古今一线牵

黄教授一直把以古鉴今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理念之一,主张“立足于现代人的立场、观点,按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和话语系统,致力于实现军事历史研究对象客体与研究者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圆融,在揭示军事嬗变的内在规律,着重借鉴和汲取其中具有超越时空性质的价值内涵,为当今社会生活提供智慧的启迪,理性的昭示”(黄朴民、谢宝耿:《中国军事史研究:史学研究新的生长点——黄朴民教授访谈》,《学术月刊》2003年12期)。

分析春秋霸权迭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当今世界和春秋之世有很多相似之处。换言之,春秋列国的战略地缘关系,一定程度上可视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一个缩影。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伐谋”“伐交”与“伐兵”,斗争激烈。决策者战略智慧的高下,战略决策的得失,对于当下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比如,春秋战争,争霸战争是主线;争霸战争,晋、楚争霸是主线。秦晋崤之战,晋国虽然获胜,战争使“秦晋之好”变成两国交恶,把秦国推向宿敌楚国的怀抱。晋国虽然在战场中暂时获胜,但其战略上的失策终究得不偿失。

墨子公输拼音(春秋霸权迭兴的)(5)

书中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分析,亦是新见迭出。如关于泓水之战和对宋襄公的评价,认为宋襄公与孙武代表了“以礼为固,以仁为胜”和“兵以利动”两种对立的战争价值观。被斥为“蠢猪式的仁义”的宋襄公,并非一无可取,他在泓水之战中的所作所为,是遵循“军礼”传统,保持君子尊严的举动。不能就宋襄公的失败,以此否定道德对战争的制约作用。书中对郑庄公的老练、齐桓公的稳重、晋文公的图霸战略、秦穆公的战略短视、楚庄王的雄才大略、吴王夫差的历史错位、越王勾践的负面示范等论述,皆道人未道,富有新意。

学术性和通俗性兼备

黄朴民教授在《历史的第三种读法》一文中,提出历史有三种读法。一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的读法,一种是普通百姓的读法。专业的读法固然很高雅,却不免呈现孤芳自赏的清高;大众的读法固然很通俗,但又不免有落入戏说庸俗的危险,因此,更好的选择是历史的“第三种读法”,即打破专业与业余的界限,让专业历史工作者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以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方式,传播历史知识,分享历史智慧。(《历史无间道》自序,黄朴民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墨子公输拼音(春秋霸权迭兴的)(6)

要做到兼备专业性和通俗性,并不容易。这需要学术思维的转换、语言的锤炼,以及学者挑战自我的勇气。黄朴民教授认为,学术成果通俗化、回应社会需求是历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服务大众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宗旨,不能玩一个人的精彩,要化腐朽为神奇,融认知于审美,从而才能充分发挥学术成果应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启迪价值。

《改变春秋史的十四场战争》一书,是黄朴民教授以“第三种读法”解读历史的最新成果,也是近期春秋史研究领域雅俗共赏的精品之作,有助于人们亲近历史、了解历史、反思历史,加深人们对包括战争史在内的春秋史的理性认识,还可对历史写作与战略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迪。

作者为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本文原刊于2022年8月31日《中华读书报》“国学版”

墨子公输拼音(春秋霸权迭兴的)(7)

改变春秋史的十四场战争

从战争的独特视角勾勒春秋时期历史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内容简介

一部春秋史,就是一部近三百年的社会嬗变历史,从军事上看,就是一部近三百年的军事制度发展史、一部近三百年的兵学文化成熟史,尤其是一部近三百年的喋血战争演进史。春秋时期的战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风云变幻,惊心动魄,占据着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提供了久盛不衰的启示。

本书就选择了繻葛之战、城濮之战、崤之战、鞌之战、柏举之战等十四场战争,以这些案例展示诸侯战争异彩纷呈的过程,分析战争带来的历史改变。作者以后知视角、全知全能叙事,给这些战争添加了解读的当代性,增加了历史的趣味性和亲切感,从而拉近了遥远历史、冷兵器古代战争与现代世界、现代人的距离。

作者简介

黄朴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史、中国古代兵学研究。代表性专著有:《春秋军事史》《天人合一:董仲舒与两汉儒学思潮》《中国兵学思想史》《孙子评传》《何休评传》《大一统:中国历代统一战略研究》《刀剑书写的永恒: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散论》《孙子兵法解读》《五千年的征战:中国军事史》等;主编有:《中国兵学通史》(“十三五”出版规划项目)、《孙子探胜》、《孙子兵法及其现代价值》、《中国历代军事思想教程》等;并著有《寻找本色》《叩问历史》《历史无间道》《难得糊涂:中国古代官场政治智慧》等学术随笔集。曾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文献》《学术月刊》《中国军事科学》《文史哲》等海内外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目 录

绪言 波谲云诡:春秋这一段历史的致命诱惑

第一章 春秋列国的兵要地理及其战略格局

一、春秋诸侯列国的兵要地理环境

二、列国兵要地理与战略格局的演变

第二章 繻葛之战:王冠从此黯然失色了

一、际会风云:郑国的崛起之路

二、周、郑矛盾的由来与渐趋激化

三、繻葛之战:郑庄公真是“疯”了

四、繻葛之战的尾声及其影响

第三章 长勺之战:造就齐桓公霸业的另类帮助

一、避实击虚与齐、鲁长勺之战

二、长勺之战与齐桓公霸业的特色

第四章 泓水之战:贵族精神走向衰微的象征

一、宋襄公争霸的“春秋大梦”

二、“美梦”破裂的节奏:泓水之战

三、作为文化嬗变的一个象征:泓水之战的深度解读

第五章 城濮之战:晋文公“取威定霸”的关键一仗

一、晋文公的图霸雄心及其战略措施

二、喋血城濮,晋文公终于赢了

三、秩序的重构:城濮之战带来的新气象

第六章 崤之战:改写春秋进程的一场意外

一、城濮之战前后的秦、晋关系及其变化

二、秦、晋崤之战全面开打

三、是捡芝麻还是抱西瓜:崤之战与春秋历史的新格局

第七章 邲之战:楚庄王一飞冲天的历史写照

一、晋、楚战略优势的易位

二、不期而遇、莫名其妙的一场较量

三、楚庄王的雄才大略与楚国走向霸业顶峰

第八章 鞌之战:以战促盟的一个典范

一、晋国的上下其手:齐、晋鞌之战的深层次原因

二、鞌之战的导火索是怎样点燃的

三、齐顷公满地找牙:鞌之战全景定格

四、善于妥协是最大的战略智慧:鞌之战简评

第九章 鄢陵之战:逐鹿中原的又一幕大戏

一、奋发有为的晋厉公

二、鄢陵奏捷,大破楚师,晋国再度称霸中原

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晋厉公的败笔

第十章 三驾之役:晋、楚争霸的歹戏拖棚

第十一章 战略均势与弧兵大会

第十二章 柏举之战:惊心动魄的“东周第一战”

一、宿命:吴、楚之间的死结难解

二、其疾如风,侵掠如火:决战柏举

三、善始而不能善终的悲摧:入郢之后

第十三章 从“檇李”到“黄池”:吴、越鏖战的上半场

一、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吴、越死磕的背景

二、南下抑或北上:吴国在战略选择上的纠结

三、从檇李到夫椒:双方有如坐上过山车

四、一日纵敌,数世为患:夫差下了一步臭棋

五、当韬光养晦的越国对上忘乎所以的吴国

六、夫差有无后悔?当姑苏陷落的消息传来

七、黄池的落日:夫差赢了面子却输光了里子

第十四章 从笠泽喋血到姑苏陷落:吴、越鏖战的下半场

一、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王勾践灭吴的绝招

二、丧钟为夫差而鸣:喋血笠泽

三、城头变幻大王旗:姑苏城的陷落

第十五章 晋阳之战:变“争霸”为“兼并”的标志性事件

附录 晋、楚争霸主线下的春秋结盟之道

一、春秋时期的结盟与争霸

二、晋、楚争霸与结盟的几个阶段

三、春秋结盟的几个显著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