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学知识,不用坐在课堂,随时都可以做到。

——早上起来,吃着早点,点开法律课视频,把昨天学的内容复习一下;

——坐公交时,打开视频App,“蚊子最爱叮什么血型的人?”“历史上哪个诗人最狂傲?”“如何最快速减掉肚子上的肥肉?”看几段视频,无聊的坐车时间,也显得“眉清目秀”了;

——周末在家,边打扫卫生,边放着管理课程的视频。一顿操作下来,不但屋子洁净了,还学了不少知识。

怎样才能学会嗨嗨嗨(嗨知识学杂了)(1)

以前读一本书、上一门课、修一门学位才能学习和了解到的知识,现在只要动动手指,点开视频就能获取。

无论是天文地理、政治经济,还是美妆穿搭、摄影种花,内容应有尽有,丰富着大众的日常生活。

广义上,对受众有用的内容,都可以算作是泛知识。狭义上,泛知识是人们能够通过视频获得的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知识“泛”了,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怎样才能学会嗨嗨嗨(嗨知识学杂了)(2)

“知识草根”戳破“知识权威”的话语垄断

短视频风向转向知识领域,并不奇怪。近几年,网友们开始对过度娱乐化的内容感到“审美疲劳”。实用性的“学习”和“科普”信息成了关注的焦点。

知识还是那些知识,到底什么变了?

过去,知识的生产,有一定门槛。“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必须有一定专业权威。只有可信赖、有资质的专家、学者、教师等人才可以干。

怎样才能学会嗨嗨嗨(嗨知识学杂了)(3)

但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生产者泛化。他们既可以是权威人士,也可以是“知识草根”,只要在某一领域有独到见解,有一技之长,即使不是绝对权威,也可以成为知识的“布道者”。

前几年,一个叫“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的账号火了,它发布的5G测评视频《有多快?5G中的真实体验》,视频播放量超过7000万。当时,博主何世杰还是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现在他在视频网站的粉丝数超过1000万,关注度高于一些传统的知识生产者。

怎样才能学会嗨嗨嗨(嗨知识学杂了)(4)

知识的传播场所和筛选过程也大变样。之前知识的传播要借助学校、出版社等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士完成。在互联网时代,算法就可以把这个过程搞定。

算法通过视频观看者的关注、转发、点赞、停留等信息,精准筛选出“你可能想了解”的知识。上一秒,也许你在网上搜了一个概念;下一秒,解答的泛知识短视频就“扑面而来”了。

当知识的生产权发生转移,知识的转型也随之到来。在新媒体平台上,大量博主把晦涩难懂的知识,用轻松的语言表述出来,并拆分为易于理解的碎片化信息,传递给观众。比如一些财经博主,用一分钟的时间讲解一个经济学概念,让观众秒懂新闻里的专业词汇。

怎样才能学会嗨嗨嗨(嗨知识学杂了)(5)

随着各类博主的增加,各类泛知识视频数量,也呈现几何式的增长。以前知识存储在纸质书和影音制品中,现在互联网的海洋没有边际。人们用几乎零成本的代价,获取自认为是“知识”的知识。

不过,知识唾手可得,不一定都是好事。

知识能否被接纳为“知识”?不好说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是把双刃剑。

喜欢归喜欢,向往归向往,观众对某领域往往认知有限。他们往往对一些短视频中的趣味化信息点感兴趣,或者被博主的趣味化表达吸引来。

法国哲学家福柯在其著作《词与物》中表示,“现代知识型”强调知识“应该”是什么,不应该以个人好恶,以某种知识是否有趣,是否易消化、易吸收作为评判标准,应该强调知识的“真实性”。

怎样才能学会嗨嗨嗨(嗨知识学杂了)(6)

一些博主生产内容时,夹杂娱乐化元素,甚至有些讨好观众博流量的味道。但大量的专业知识,往往非常枯燥,晦涩难懂。一些原理需要模型推演才能弄懂。

长期被娱乐化内容包装,真正重要且晦涩的知识,久而久之可能被“束之高阁”。知识是否被受众接纳为“知识”,就更难说了。

怎样才能学会嗨嗨嗨(嗨知识学杂了)(7)

在碎片化时间获取泛知识,只是学习一部分。长时间浸润在“易得”、碎片化的知识环境中,反而会忽略学习的系统性、整体性。

“10天零基础学会管理”“5小时讲完初中英语语法”“12堂懒人瘦身课”……泛知识视频的海洋中,知识被包装成了一个个的“产品包”。五花八门且有些泛滥的内容,非但没有解决受众的知识焦虑,反而容易让受众成为“知识包的收集者”。

怎样才能学会嗨嗨嗨(嗨知识学杂了)(8)

单纯地收集视频中讲述者的观点,总吃“别人嚼过的馍”,不去考虑背后的思维框架与逻辑,不利于个人知识体系的建构。学习的过程,不止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简单的看和听,不是学习的全部,还需要受众对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完成摄入、分析、理解、应用、指导实践的过程。

怎样才能学会嗨嗨嗨(嗨知识学杂了)(9)

海量的泛知识视频的产生,也给“李鬼”们留下可乘之机。

怎样才能学会嗨嗨嗨(嗨知识学杂了)(10)

“国际通用报警求助手势”曾经上了热搜,视频声称如若被劫持,只要做出相应手势,路人便可心领神会。不少博主甚至身穿制服比比划划,但每个人的手势都不一样。最终公安机关一锤定音,明确表示我国警方从未公开推广过相关手势。闹剧一场,尴了个尬。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黄楚新认为,短视频平台作为“知识普及”及“知识传播”的助推器,正在成为“全民学习”和“全民科普”的重要平台,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包括“存伪科学泛滥”和“缺乏深度思考与系统知识体系的建构”。

“普通内容生产者创作的内容缺乏科学依据与调查研究,与科学研究传统的严谨性、科学性等价值取向相背离,大部分是追求猎奇、新奇,内容空洞或偏离科学实际,甚至个别视频通过伪造、合成、剪辑等形式博取用户眼球。”

怎样才能学会嗨嗨嗨(嗨知识学杂了)(11)

黄楚新表示,短视频平台虽然从形式创新和传播模式等角度为知识生产、传播、共享与普惠带来了新的路径,但泛知识类短视频的时间短、碎片化、浅层表达等不能为年轻人提供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深度化的知识传授。

泛知识视频,充盈碎片化时间,为专业学习打开了一扇窗。知识普惠的时代,静下心来系统和深入地学习显得格外稀缺。只有摆正泛知识视频在学习体系中的位置,才能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站在风口上,“长红”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