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这些天很多人在嘲笑西南财经大学,因为他们辞退了一个院长,金融研究院的院长。

前脚刚辞退,后脚这哥们就和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一起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哥们叫做戴布维格。

于是各种段子满天飞,有嘲讽西南财大考核真严格,诺贝尔奖得主都通不过,有说西南财大真是势利眼,你再多等一年,就可以吹了。结果煮熟的鸭子飞了。

我直接给结论,开门见山,这些说法,都是扯淡的。

我认为西南财大做的事情没有错。原因如下:

首先,你要弄清楚戴布维格获奖的原因。

他在上世纪,8,90年代的研究成功是救市场就要先救银行。

我们今天看是废话,纯粹的常识。2008年美国就这么做的。

问题是,这是他在上世纪8,90年代的研究成果。诺贝尔奖奖励的是这件事。

这和后来的事情有什么关系?他在西南财经大学的任职是2010年到2021年,如果这期间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没有被西南财大通过学术审核,那才叫值得我们思考。

问题是,并非如此。

你喷可以,但是喷总得基于事实。

互联网上有一种辩论技巧叫做假如不考虑事实,如何如何。

假如不考虑事实,我干嘛要和你辩论?既然不考虑事实,我给你扣个帽子,说你是蛇精,应该被葫芦娃斩了,辩论结束,KO。

好玩吗?

其次,我们要理解策略与结果是两码事,尤其在止损问题上。

我问读者一个问题,假如,你买了一只股票,始终没有涨始终没有涨始终没有涨,整整十年,跌跌不休。

终于,触碰了你的止损位,你把它割了,结果第十一年,它开启了一连串的涨停板。

我问你,你决策错误了吗?

如果你认为这个决策是错误的,你后悔了,我希望你一辈子都不要投资,因为你早晚会亏光的。

止损是否错误和它后来的表现是没有关系的,明白吗?

就像你扔硬币,哪怕你扔了十八次正面,第十九次扔它的时候,开出正面和反面的概率依然是各50%,不会因为前面的结果而受到影响。

你要是连这个都不接受,就不要去赌钱,有什么好赌的呢,都是去送钱。

止损这件事是怎么评估的?不是根据某一次。

所谓今天你瞧他不起,明天让你高攀不上。不是这样的,这是写爽文小说。

止损是说同样的情况下,你做了一百次,总的结果如何。

可能在这一百次里面某一次这么止损让你错失了一个超级大牛股,可是另外的99次,也让你避免了爆仓,乃至破产。

你最后要统计,这一次赚回来的,能不能抵消那99次的破产,能,还是不能?

如果算总账,你避免的损失大于你可能获取的利益,那就是划算的,你止损对了,这个规则是要留下的。

投资如同行军打仗,军规是一次次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你要是因为某次偷营成功就随便得出结论去修改军规,那你在战场上要不了多久就得领盒饭。

所以很多人嘲笑西南财大的这个理由,恰恰证明了你就是个典型的散户,典型的韭菜。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自己投资总是亏钱。

你不需要思考那些复杂的问题,你放眼望去,绝大部分人的性格去投资,都注定是亏钱的。

咱们根本不需要去聊投资话题,你一张嘴,性格就被人看透了。性格又不会变,你吃瓜的时候怎么思考问题,你投资的时候其实也是怎么思考问题的。

换句话说,你吃瓜的时候跳不出来,你投资的时候就能跳出来了?

最后,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诺贝尔奖。

科学这东西,其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工程挂钩的,说得俗一点,就是马上能来钱的。

另一部分则是预研性质的。

诺贝尔奖奖励的大多数都是后者,所谓人类文明的前沿探索。

你但凡有点经济头脑就会明白第二与第一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我是指研发策略。

第一名是朝360个方向同时研究,他根本不清楚哪个方向是对的,前面没有标杆,这就叫引领者困境。

第二则不然,第二的目标是明确的,第一在哪儿?你就往哪儿走,这就叫后发优势。

后发者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不确定性没有了。

你不需要360度抓瞎,你的方向就是1度,方向感很强的。

站在决策论的角度你马上就想通了,网民们抨击的这种有些急功近利的追随者的研究模式,恰恰是决策论上对我们当下最有利的。

你不用考虑精英都错了,网民是最具备长远目光的,这是不可能的。

网民本来就是被挑剩下的,没人要的,淘汰的。一群淘汰后的反而高瞻远瞩,你爽文看多了?

事实上什么时候我们的诺奖会大面积增加?到时候未必一定是诺奖,也许奖金的名字会变成中文,但是在学术界的地位是一样的。

什么时候?

当我们变成第一的时候。或者说,当我们人均收入大幅度攀升的时候。

说穿了,当你没有参考系的时候,由不得你不去探索。

捷径没了,你只能360度地去大规模投入成本,去做那些预研性质的研究。

就像小公司可以挖大公司墙角,大公司只能校招,不是他高瞻远瞩去校招,而是他根本就没地儿挖墙角,不得不去培养。

预研的本质就是校招,诺贝尔其实就是校招状元。

一件事不发生不是精英都傻,都比网民笨,而是因为不划算,等划算了,就会发生。

我知道有些人理解不了,理解不了就算了。

一代做工程,二代做金融,三代做艺术。你没有到三代,你做不了艺术。

因为骨子里算账的模式是不一样的。

一代的钱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挖煤挣的,二代的钱是自己凭运气挣的,他还是比较在乎钱,能理解吗?

他希望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能够有回报,就像我前面给你算的止损策略的那笔账。

算账就说明你还是在乎钱,你在乎的不是艺术,你在乎的是怎么通过艺术还能挣到钱。

三代不是那么想问题的明白吗?他就不考虑划不划算。

就像我们古代烧瓷器,官窑怎么出来的?烧一百个,99个都砸掉,最后那个叫官窑。

你都不计成本了,360度大探索,总能让你找到对的。这是三代的玩法。

说穿了不是我们短视,而是我们的家底还没到。还没有到大学里随便养一群人,由着他们爱研究啥研究啥,不计结果,不计时间。

没到那份上。

会到的,你急什么。挣钱不容易,花钱还不容易么?

我们这几代人,不用操心这些事儿,挣好钱就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至于怎么烧钱,后人会去做的,你负责挣钱就行了。文章来自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西南财大现任校领导(痛失诺贝尔奖得主的西南财大)(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