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范字属于比较典型的上宽竖长字形。书写时要注意无论宝盖头还是党字头、雨字头、穴字头,都要尽其宽。同时要注意上下部件间的紧密结合,且勿松散,否则,占高就要超过5分,“灵、宝、穷、宵”等字尤其要注意。】

【室】

九成宫醴泉铭书写背景及艺术特色(九成宫醴泉铭结构技法)(1)

“室”字上宽下窄。宝盖头占竖向两格,“至”部占三格。

宝盖头的竖点居中偏左,位置在结构竖中线左侧。点略瘦,其形近直角三角形轮廓。起笔收笔宜圆,圆中带方如点的上部右侧轮廓线,有一个显露用笔动作的轮廓。左竖长,上细下粗,起笔位置略低于竖点的起笔位置。横钩的横部分瘦而见骨,起笔方,有一个微粗,细,渐粗的轮廓,后段的微粗为横的的起笔作了铺垫,这个钩的造型轮廓来源于魏碑书法上方下圆,短粗饱满。秃宝盖基本居中由于中竖点偏左,整体看宝盖头有些右放意,以中竖点为界,左右不平均左密右疏。为了避免左部的过于紧密,左竖点与横钩的起笔间留空,不做粘连处理。

“至”部的上横起笔位置在宝盖头的左竖点收笔位置,略粗,收笔上仰,起笔方收笔圆,与横钩的起笔收笔轮廓比较接近。“厶”点画短促,可以看作三个不同方向的点。如撇点,挑点。“土”部上横略短,低横稍长。其具体的长”度与位置,通过回米界格可以找准与宝盖头的位置关系。中竖,居中,垂直(⊥)非常稳重。

九成宫醴泉铭书写背景及艺术特色(九成宫醴泉铭结构技法)(2)

九成宫醴泉铭书写背景及艺术特色(九成宫醴泉铭结构技法)(3)

【宫】

九成宫醴泉铭书写背景及艺术特色(九成宫醴泉铭结构技法)(4)

“宫”字宝盖头较“实”字更瘦劲,骨力峻峭,整体用笔以方为主圆为辅。左竖点低,起笔位置略高于海钩的起笔,钩部分微微上翘。钩的出钩方向指向左竖点的收笔位置,有一种左向回包意。

“宫”字的第一个“口”部比较方,且偏左。下部的“口”字扁,两个口部均采取左上角开口,没有完全封闭口部空间,这样处理是大有意思的。就两个横折竖的折肩来说,第一个口部的折肩以方笔为主,第二个口部的折肩则以圆笔为主。点画线条的肥瘦也不同。

九成宫醴泉铭书写背景及艺术特色(九成宫醴泉铭结构技法)(5)

九成宫醴泉铭书写背景及艺术特色(九成宫醴泉铭结构技法)(6)

【宇】

九成宫醴泉铭书写背景及艺术特色(九成宫醴泉铭结构技法)(7)

“宇”字的中点居中微偏左一点点,宝盖略微右上放一些,而且整体呈现一种左底右高态势。“宇”字的下二横以上,整体点画布置非常紧凑和谐。

“于”字两横的关系,第一横微微偏左,起笔圆收笔方。第二横偏左的幅度略大一些。二横的收笔角度在一条斜线上,略见微妙之错落。竖钩起笔尖,顺势落笔,中段圆而饱满,出钩方向基本平向左出。上轮廓线宜圆。这个字写得非常经典,笔力千钧,如锥画沙险中寓稳健,稳重见生动之致。

九成宫醴泉铭书写背景及艺术特色(九成宫醴泉铭结构技法)(8)

九成宫醴泉铭书写背景及艺术特色(九成宫醴泉铭结构技法)(9)

【灵】

九成宫醴泉铭书写背景及艺术特色(九成宫醴泉铭结构技法)(10)

“灵”字“雨”字头比较端庄,由于点画较多,处理上要有变化。上下四点,处理的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气脉连贯畅达。三个口字也要注意见变化之致。由于下部的“工”部的横有意取写势,造成了整个字形有一种险绝之态,但由于底横处理的恰到好处,使得整个字形复归于平整。欧阳询非常善于用如此手段处理字形,所有其楷书以险绝著称,峻拔则指其楷书字形多竖长。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组字都具体这个特点。

九成宫醴泉铭书写背景及艺术特色(九成宫醴泉铭结构技法)(11)

九成宫醴泉铭书写背景及艺术特色(九成宫醴泉铭结构技法)(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