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了《怨仇星域I:诺亚方舟》,当时最大的感触是,末世题材的科幻还能这样温情啊,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开始艰难的旅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开始艰难的旅程(漫长的旅程)

开始艰难的旅程

去年看了《怨仇星域I:诺亚方舟》,当时最大的感触是,末世题材的科幻还能这样温情啊!

原以为《怨仇星域II:新伊甸》会延续上一部的故事,却不想故事已经来到了上一部之后几代。原本的三线叙事变成了双线,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地球的终结。

《新伊甸》尽管故事在时间线与表达方式上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但保持了《诺亚方舟》温情路线,科幻元素相对少,重点是人在末世环境下的选择。

《新伊甸》与《诺亚方舟》最明显的差别在于时间线的安排。

在《诺亚方舟》里,尽管是多线叙事,时间上还是非常连贯的,所以整体读起来会比较容易,衔接性也好。

但是《新伊甸》更像是过渡的故事,用以连接《诺亚方舟》与未来会面世的《应许之地》。它时间上的跨度非常大,人物及故事与《诺亚方舟》已经没有多大联系了,而且这本书中不同章节的故事也没有很直观的连续性。

可以说,《新伊甸》是漫长旅程之中的人生碎片,它包含了末世两种不同选择之下,人们生存及发展的各种可能。

这样的叙事方式的好处是,我们得以窥见漫长的旅程之中,人们心态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等到诺亚方舟真正降临应许之地时,“跳跃族”与“旅行族”之间相遇而产生的火花以此有了依据。尤其是在世代的更迭之后,新伊甸上的居民如何保留着对艾迪森后代的憎恨,需要这些碎片作为铺垫。

但这样的碎片化同时也消磨了阅读连续性,没有了一气呵成的阅读体验。

总体来说,整个故事除了意识产生怪物那段让人不明所以,破坏了整本书的逻辑性之外,余下的确实是好故事。

不管是从日本传说故事改编的话剧,还是为了地球味道残留回忆的探险,或是威廉·盖茨家族世代留下的壁画,都是人们对地球依恋的回响。而正是这样的依恋,后续会成为两个阵营的冲突的关键。当然,这同样的依恋也是最后一章《七十六分钟的女孩》对未来的预测——我们源自同一个地球,也终会结合在新的世界。


PS:扣掉了一星其实纯粹是语言上的感受,这是原文还是翻译造成的,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当我看着整本书不管是男人女人或者白人黑人都在日语习惯表达的时候,还是挺抓狂的,满脑子都是他们一边说话一边点头哈腰的景象。突然就想到了《野狼Disco》,用着东北口音唱出来的粤语,估计只有东北人能听着习惯……

,